热门文章
相关链接

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问题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情况如何?

2009-12-18 13:43  

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问题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以毛泽东和周恩来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问题理论运用于中国的实际,并使这个科学的理论在实践中进一步得到丰富和发展。其主要表现在:

1)在中国革命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这两面旗帜。在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敌人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了战胜这个强大的敌人,中国共产党在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争取民主和自由这两面旗帜下,团结了全国各民族人民,包括各少数民族中的民族上层和宗教上层,建立了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取得了民族民主革命的伟大胜利。

2)把在统一的国家内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形式和基本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原则的具体体现,是列宁和斯大林关于国家建设的一个普遍原则。新中国成立后,把它作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确定下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是民族自治与区域自治的正确结合。一个少数民族可以根据人口分布情况,单独建立自治地方,或同别的民族联合建立自治地方,还可在不同地区分别建立几个不同行政地位的自治地方。这样,既适应中国民族分布的复杂情况,又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各少数民族实行自治的愿望。在区划上,民族自治地方包括一部分经济和文化比较发达的汉族城镇,这就便于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民族区域自治,又是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的正确结合。在政治上,它实现并保障各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主地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发展本地区经济和文化的权利。在经济上,它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自主地制定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并通过民族间的互助合作,使民族间发展上的不平衡逐步趋向平衡。

3)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从少数民族的实际出发,实行特殊的灵活政策。这首先表现在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上。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中国少数民族在改革前分别处于奴隶制、封建农奴制和封建地主制等各个发展阶段上,有的还保留着浓厚的原始公社制的残余,情况十分复杂。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改革,采取了慎重稳步的方针。在政策上,按照不同地区的不同情况,实行不同的政策;在时间上,为了使少数民族地区更有准备地进行改革,一般比汉族地区开始得晚一些,进行的时间长一些。

  在加速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的建设上,同样是从少数民族的实际情况出发,实行特殊的灵活的政策。在建设中采取了国家帮助同少数民族自力更生相结合,汉族地区人才、技术等优势同少数民族地区丰富资源相结合,开发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同照顾当地少数民族人民利益相结合的方针。

4)正确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着重克服大汉族主义。在中国,汉族人口众多,占全国总人口91.96%,经济文化比较发达。要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就应当向全国人民进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政策的教育,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也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观点。各族人民要互相尊重,特别是汉族人民要尊重各少数民族,尊重他们的民族平等权利和民族自治权利,尊重他们的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同时还要真心诚意地帮助少数民族进行经济和文化建设,逐步缩小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差距,密切相互间的关系。

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还必须注意防止和克服不利于民族关系发展的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在克服这两种民族主义中,关键是克服大汉族主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不论大汉族主义还是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各民族的团结,但都是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要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加以解决。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