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地理位置:奇台县五马场乡位于东经117°,北纬43°59'47〞,奇台县城以东,直线距离28千米。东与老奇台镇和乔仁乡相邻,西接坎尔孜乡,南至一○九团场,北至西地镇,全乡总面积1838平方公里。
气候特征:属典型中温带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四季明显,冷热多变,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平均气温为5℃左右,以气温划分四季0—20℃为春季,大于20℃为夏季,20—0℃为秋季,小于0℃为冬季。春季温度变化剧烈,冷空气活动频繁,常有强寒潮入侵;夏季在大陆热低压控制下,高温炎热,各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7月份平均气温24℃左右,极端最高气温达41℃,并有短暂酷热期和热期出现;秋季降温迅速,天气晴朗,气温的年温差大;冬季常处于蒙古高压控制下,天气稳定、低温严寒,一月份平均气温-18℃,极端最低气温-42.6℃。历年最高七级以上风日数39天,历年最低七级以上风日数1天,历年平均七级以上风日数22天。历年大风最长持续日数4天。
地形地貌:境内有三大地区。南部山区(位于天山北麓大东沟),海拔在1500-2800米之间,四周群山环绕,沟内有长流河水西泻入开垦河。这一带冬暖夏凉,降水充沛,土壤肥沃,山体阴坡松树挺拔,绿草如茵,山沟内水草丰盛,既是优良的夏牧场,又是优美的游览避暑胜地。中部平原地势低洼,海拔在650-800米之间。北部地区(既北塔山地区),海拔在1100-3290米之间,丘陵起伏,走向不一,山体阳坡被风化石覆盖,阴坡和山间河谷地段牧草生长茂盛,是良好的放牧场。
自然灾害:主要自然灾害有冰雹、干旱、风灾、霜冻、雪灾、沙尘暴等。
生物资源:野生动植物分布在山区,一般有山羊、马鹿、狍鹿、哈熊、野猪、咯咯鸡、乌鸦等,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部分野生动物已濒临灭绝。野生植物种类丰富,有成片成片的芦苇,成片成片芨芨草,成片成片的牧草,俗有苇湖,芨芨湖和草湖之称。此外还有有园柏、落叶松、云杉、贝母、党参、柴胡、川芳、雪莲、阿魏、野草莓等。
人口与民族:建乡时辖区总人口4054人,男性1946人,占48%,女性2108人,占52%;其中哈萨克族3266人,占80.5%,汉族661人,占16.3%,维吾尔族402人, 占9.9%,回族126人,占3%,其它民族47人,占1.1%。建乡以来,五马场乡民族一直以哈萨克族为主,随着时间的推移,汉族、回族、维吾尔族等其他民族的人口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由于嫁娶等因素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也不断涌入,增加了民族种类。
2012年辖区总人口8682人,其中常住人口8203人,流动人口3人。总人口中,男性4331人,占49.9﹪;女性4351人,占50.1%;16-45岁4519人,占52%,16-45岁男性2207人, 16-45岁女姓2312人。总人口中以哈萨克族为主,达6075人,占70%;汉族1499人,占17.2%;维吾尔族723, 占8.4%,回族264人,占3%,其它民族121人,占1.4%。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6.25人。
大学文化水平人数占总人口的3.3%,高中文化水平占总人口的11.58 %,初中文化水平占总人口的42.56%,小学文化水平占总人口的 32%,2011年基本扫除了文盲。
2012年,实现农牧业经济总收入29081万元,较上年增长1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121元,较年上增加1605元,实现了整体过万元的目标。
民族乡建立、沿革及行政区划:
五马场哈萨克民族乡位于奇台县城东部,至县城距离23公里。清光绪年间,此地曾设有第五军马场,乡因此得名。民国年间,属北乡(区)。新中国成立初期,属第六区,1955年为红旗公社牧场。1964年1月成立五马场公社,所属山区有冬夏草场,平原区从原牧场一队大坎尔孜明渠口为起点,向北直至铁买克布拉克的水沟为界顺东城河沿全部划归红旗公社,同时红旗公社牧业队原居住地点草场全部五马场公社,实行公社、生产队两级管理。1966年更名为反修公社,1975年仍恢复为五马场公社,1984年改建为五马场哈萨克民族乡。
人民政府位于中部牧民定居点所在地的农耕区,电话区号0994,邮政编码831814。在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后将原有的7个行政村合并为2个中心村(1个牧业村:阿哈什胡拉克村,1个农业村:鸿鑫村)。
2012年10月五马场乡党委书记王相同志调任,梁建同志到任;政府乡长阿迪里江;2012年12月政府换届时选举梁建任人大主席;设有妇联、残联、团委、红十字、工会等群团组织。妇联主席卡米妇,残联理事长张建文,团委书记马卫红,红十字会会长张建文,工会主席张建文。
【经济发展】
农业:耕地面积122420亩,人均14亩,全部为井灌水浇地,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自种植业结构调整后成效显著,以金农绿园、粮都等合作社为载体,通过土地入股和联营模式将土地向合作社和大户流转,完成土地流转面积7.45万亩,规模化经营面积达到61.6%。通过增加经济作物比重,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等,亩均效益不断提高。以蔬菜、制种等作物为主的“千元田”占到总播面积的50%以上。林果业综合效益不断增强,种植特色林果造林鸿鑫村葡萄和半截泉片区枸杞共518亩,栽植农田防护林411亩,乡村道路绿化3公里,集镇居民点绿化50亩,完成育苗100亩。
畜牧业:全乡草场面积261.48万亩。着力发展规模化养殖,实现牲畜最高饲养量15.96万头(只),年末存栏6.05万头(只)。投入500万元新建青海养殖场和铁买克布拉克养殖小区建设,建成6470亩饲草料基地。建立了草畜联营合作社,招商引资1000万元在青海片区修建现代化高标准养殖小区,在铁买克布拉克片区挤奶厅周边新建9栋高标准棚圈。新购日产20公斤以上生产奶牛390头,举办奶牛大赛引导农户提升奶牛品质。加快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步伐,改良牛、羊1.05万头(只),引进肉用种公牛、种公羊55头(只),完成肉羊人工授精点2个(半截泉和青海),为今后肉羊发展奠定了基础。严格执行草原生态奖补机制,全面落实北部沙漠禁牧工作。全面完成牲畜疫病防治工作,确保了畜牧业健康安全发展。
水利:加强高效节水工程,完成加压滴灌1.1万亩,输水管道6公里,安装54眼机电井IC智能卡;修筑减压水池一座,乡政府主要道路两侧铺设D300排水管道3700米。
企业:2012年末共有商业网点46个,职工188人,2012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75万元,比上年增长6%,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20万元。
【社会事业】
交通通信:境内有乡村公路30公里,直接国道303线,客运站1座。2011年末邮政代办点1处,邮政业务总量3.8万元,其中纯收入0.2万元,报纸、杂志累计期发行11.6万份,固定电话用户0.1746万户,电话普及率90%,移动电话用户0.1941万户,互联网用户0.02万户。
实施“畅通富民”工程,建成农村巷道公路15千米,改善7个村的通行条件,惠及8000多农牧民;接入宽带的行政村3个,占42.7%,全乡从事电信业务人员2人,从事移动通信人员3人,从事联通通信人员1人。
财政、税收、金融:每年奇台县财政为五马场乡拨付一定数额的办公经费,五马场乡未设立金融机构,农村金融业务分别在古城乡信用社和三个庄子乡信用社办理。
教育科技:投资262万元完成了乡中心校860m2住宿楼和700m2双语幼儿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辍学率在0.1%以下,“两免一补”政策得到全面落实。全乡现有小学2所,教学点1个,在校生514人,升学率达100%,考入内初班学生7人。投资120万元新建了五马场乡双语幼儿园,专门从乡中心校抽调扫盲专干,下村开设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扫除了青壮年文盲,扫盲率达100%。
投资10000元用于农业科技推广应用,共引进新品种6个,新技术2项,建立科技示范点4 个。新改良种牛2头,购买新品种德美羊5只。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23期,受训人员达2065人次,占农村劳动力85%。
人才队伍:全乡干部总编制40人,实有50人;大专以上43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少数民族34人;乡领导干部10人,正科级2人,副科级8人,少数民族领导干部4人,占干部比例的40%。在乡领导干部中大专以上10人。村干部16人,其中少数民族9人,占63%。 全乡高技能人才4人,其中少数民族2人,占50 %;农村实用人才201人,其中少数民族157人,占78%。
文化艺术、广播电视:2011年投资92万元新建鸿鑫村364m2文化室和3600m2文体广场,投资170万元阿哈什胡拉克村721m2文化室和6000m2文体广场,投资30万元新建半截泉村2个文体小广场,建成室内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室。举办了迎新春文艺汇演、农牧民冬季运动会、刺绣作品展、欢庆纳吾孜节活动、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千人迎新春共跳“哈勒角勒哈”等各类活动12次,组织参加了县上举办的社火大赛和阿肯•阿依特斯弹唱会并取得了较好名次,农牧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各类文化产业户8户,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20余人。现有线电视用户1746户,入户率90%。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正常开展,各村委会每年为广大农牧民进行室内外电影放映3次。村文化室、图书室免费开放,图书室7个,藏书7000册。已通广播村7个,达到农村广播全覆盖。每年为农牧民群众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利用元旦、春节、三八妇女节、纳吾尔孜节、七一、古尔邦节、肉孜节、国庆等节日开展大型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医疗卫生、体育:深入推进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2012年参合率达到99.61%,共补偿1276人次(其中住院补偿955人次,门诊补偿321人次),补偿金额共计126.3万元(其中住院补偿总额125.8万元,门诊补偿总额0.5万元),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为7421名群众建立了健康档案,开展“两癌”筛查106人,切实做好疾病防治工作,群众看病难问题得到进一步解决。有各类医疗机构6个,门诊部(所)6个,有床位10张,固定资产总值75万元。专业卫生人员20名,其中执业医师9人,执业助理医师1人,注册护士3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05万人次。2个村村民基本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61%。学校体育场2个,看台设桌椅 860张,所有村组都安装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24%。
社会保障扶贫开发:加大对特困群众的扶贫救助力度,共发放各类帮扶资金145.8万元。发放低保、五保、临时性救济105.26万元,为25户扶贫解困户和3名在乡复转军人发放4.1万元,为残疾人、贫困户购买养老保险、合作医疗10万元。为239名高龄老人发放补助金8.28万元,发放“四老”人员生活补助28.16万元,2个自治区级贫困村生产生活环境和农牧民收入大幅提升。
五马场乡有2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分别为原青海村和原铁买克布拉克村。为确保这两个村脱贫致富,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发挥各自资源优势,依托项目拉动,认真实施上级部门部署的各项扶贫任务,全面落实扶贫开发工作,使各村的基础设施、产业项目和社会事业都得到了较好的发展,确定原青海村和原铁买克布拉克村为扶贫开发重点村。
阿哈什胡拉克村青海片区通过集体购买奶牛10头,每头可为村上增加3000元收入。快速增加养殖规模,加快奶产业发展步伐。招商引资1000万元,以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修建奶牛养殖小区,包括办公区及2000平方米的棚圈,棚圈分为产奶牛区、后备奶牛区、挤奶区、产房区,产房中修建地暖产床。购进育肥羊740只;购进奶牛70头,并争取资金修建挤奶厅,通过引导牧民发展奶产业增加收入。为改善农田基础设施,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50万元新完成加压滴灌2100亩,提高了生产能力;争取资金70万元修建了500平方米的刺绣中心,购置刺绣机20台,为少数民族妇女通过发展刺绣产业增加收入奠定了基础。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已转移劳动力192人。新建富民安居23户,使农户的居住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
阿哈什胡拉克村铁买克布拉克片区争取资金90万元,由州卫生局、县建设局投入资金20万元,共投资100万元新建1座养殖小区,已完工高标准圈舍11座,每座建筑面积200平方米,共2400平方米,建成后可集中圈养种牛400余头。购进育肥羊1150只;已购买育肥牛90头;计划购进奶牛155头,已购回18头,剩余部分将在近日陆续购回,依托去年建成的挤奶厅,将通过托牛所和奶产业的发展增加农牧民收入。争取项目资金286.35万元完成饲草料基地建设6480亩;积极组织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积极与各类驻县企业和农业专业合作社进行对接,完成劳动力转移259人;协调资金2万元,组织建立了民族刺绣合作社分社,由工作队为刺绣合作社购置6台刺绣机。新建富民安居房屋12户。
民族宗教工作:全乡有哈、维、汉、回、乌孜别克等5个民族,共2252户8119人,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87%。自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创建活动以来,集中开展了一系列加强民族团结、促进经济发展的活动,民族文化空前繁荣,各民族之间平等、团结、互助,全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步伐不断加快,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并将创建活动纳入机关干部和党员承诺内容、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内容、全乡综合目标考核管理内容。2012年乡党委、阿哈什胡拉克村创建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乡(村),中心校申报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财政所、鸿鑫村申报创建州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依托区州补贴、扶贫开发、“兴边富民”等政策,加大项目对接跑办力度。2012年共实施各类项目13个,争取资金2133.635万元。其中,争取完成了330万元区州加压滴灌财政补助、40万元“兴边富民”、100万元扶贫加压滴灌项目,铁买克布拉克村338.8万元6470亩饲草料基地建设项目,70万元阿哈什胡拉克新农村村庄整治项目资金,150万元集中供热项目,20万元“兴边富民”资金修建刺绣中心,80万元1.1万平方米集贸市场,144万元环境保护村庄连片集中整治项目,依托农牧民健身工程18万元新建了6个篮球场、乒乓球场;定居兴牧工程补助300万元,富民安居补助380.8万元。争取一事一议奖补资金118.8万元,奖励资金30万元。
2012年健全了领导干部联系清真寺、与宗教人士进行座谈会工作制度。我乡有5所清真寺和2个宗教活动点,有5名宗教人士,由7名乡领导干部同其建立联系关系,规定每半月至少一次深入清真寺与宗教人士进行谈心,宣传政策,了解情况,开展思想教育和交流工作。其中5所宗教活动场所、5名宗教人士达到州级“双五好”标准,同时,扎实开展清真寺的“平安寺院”创建工作。
乡镇建设、环境保护:围绕乡集镇改造,将东河村、沙梁子村、阿哈什胡拉克村进行了统一规划,按中心村建设要求将团结村、铁买克布拉克村和青海村合并为一个中心村并已完成了规划,同时完成了哈萨克族牧民定居新村半截泉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并开始实施。修改下发了《五马场乡环境卫生示范路集中整治方案》、《五马场乡环境卫生示范路考核细则》、《五马场乡集镇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安排、办法。全乡各村均建立健全村规民约、卫生管理制度等各项环境保护规章制度,同时坚持督查制,并将每次的督查检查结果做为年底党建经济双目标考核依据,督促各村加强环境卫生建设,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集镇安装太阳能路灯21盏,乡政府办公楼、派出所办公楼已投入使用,修建了3.2千米人行道及绿化带,种植景观树1800棵。加快了集镇文体广场二期建设进度,修建娱乐凉亭一座,绿化6000平米,集镇周边今年新增绿化面积达24000平方米。新建11000平米集贸市场、牲畜集中屠宰点,该项目的建成,彻底解决了以往集贸日路边设摊,交通、卫生差、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民族文化】
五马场乡内旅游资源丰富,其中南山牧场阳洼滩位于奇台县城东南约60公里处,地处天山林区宋家梁丘陵南坡的开阔地带,蒙古语称“康喀仁”,意为大肚子(山谷中一块宽阔平坦地)。当地把山的南坡叫阳洼,山的北坡叫阴洼,山坡下的开阔地叫滩,阳洼滩由此得名。阳洼滩海拨1700米至2500米,面积20平方公里。这里有全县最大的河流开垦河,此地处处有山,山山有沟,沟沟有水,一年四季,流水不断。盛夏季节南眺远山,银装素裹,尤为壮观,近赏山坡,绿草茵茵,松林挺拨,山花飘香,沿河两岸,有圆木架起的木屋,有土木结构的平房,有毛毡支起的毡房,极为别致。河畔高大的阔叶树生长茂密,山上青松密集,夏季各种野花竟相开放,风光格外秀丽,游人到此顿觉心旷神怡,流连忘返,鲜花野草气味芬芳,松树杨林郁郁葱葱,牛羊欢叫,牧民歌唱,景色迷人,天高气爽。每逢夏秋季节,不仅州、县常在这里举行隆重的哈萨克族民间歌手(阿肯)弹唱会,阳洼滩还以其深、秀、奇吸引着众多的旅游观光客来此游玩避署。
阳洼滩生态旅游景区已列入奇台县旅游产业12.5发展规划,经五马场乡政府主持进行了多方位的专家调研,已初步形成了“奇台县阳洼滩生态旅游景区”规划大纲可行性认证报告,并列入昌吉州东三县旅游产业规划景点开发项目,阳洼滩生态旅游景区的开发,具有后发潜力。
阳洼滩生态旅游的初步设计总投资为2亿元,分三年三期完成,初步投资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为1亿元,中长期为1亿元。第一期硬件基础设施投入修路36公里,为2000万元,八个景区景点策划打造为8000万元(包括项目配套费用)。
(资料来源:昌吉州奇台县五马场哈萨克族乡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