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伯刺绣
【概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乡是新疆境内唯一的一个锡伯民族乡,位于新疆西北边陲天山支脉喀拉布拉克山南脚下,东连清水经济技术开发区,西靠霍尔果斯口岸,距霍城县城27公里,距霍尔果斯口岸20公里,赛霍高速公路沿边而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下辖伊车嘎善、喀拉塔斯、柳树渠、赤哲嘎善、加尔苏五个行政村28个村民小组,有中小学校3所,教学点一所,乡级卫生院1所。全乡总面积80平方公里,总人口1.35万人,由锡伯、汉、回、哈萨克、维吾尔、达斡尔、俄罗斯、蒙古、东乡、裕固、柯尔克孜、壮、满等13个民族组成,其中锡伯族占总人口的13.3%,汉族占总人口的65%。2011年全乡人均收入达到 9005元。
“伊车嘎善”是锡伯语,意思是“新的村庄”。公元1764年(清乾隆二十九年)1020名锡伯族官兵连同家眷3000多人从沈阳长途跋涉,历经千辛万苦迁至伊犁河畔驻防屯垦。1798年,由于战争和瘟疫,使驻守在伊犁河北岸的“索伦营”兵员大减。当时奏请清政府同意后从锡伯八旗中抽调一部分人到伊犁河北岸驻防,履行戍边的历史使命。新疆解放后,1953年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全疆选择霍城锡伯族聚居的伊车嘎善做试点,于1953年11月15日成立了全国第一个自治乡----霍城县伊车嘎善锡伯自治乡,1984年又恢复为伊车嘎善锡伯民族乡。
【经济发展】
水果种植
近几年来,伊车嘎善锡伯乡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逐步形成了以种植业、林果业、畜牧业、劳动力转移为支撑的主导产业。2012年鼓励农牧民发展特色经济作物薰衣草760亩,试种天山雪菊30亩。利用得天独厚的逆温带气候条件,集中连片发展特色林果业24195亩,林果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和村集体增收的主渠道之一。经过品种改良,我乡的畜种畜群结构不断优化,疫病防疫工作得到加强。全乡已建成10头奶牛户70户,发展优质奶牛2600头。积极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变观念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外出务工人员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年累计转移劳动力在4500人次以上,实现劳务创收在1800万元以上。
【社会事业】
富民安居新农村建设
几年来为改善办学条件,先后投资近600多万元,用于校舍维修、校园硬件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使学校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同时投资100多万元,实施乡卫生院改扩建和5个村级卫生所建设工程,从而大大改善了全乡群众的就医环境。好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政策得到很好落实,向各族农牧民发放计划生育家庭奖励金共计268.64万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全面实施,参保率达96%以上。
截止目前,全乡共修建防渗渠62公里,防洪坝5公里。完成道路铺油工程32公里,修建砂石路50公里,方便了各族群众出行。2012年,投资388万元、建设工程总面积3117.23平方米的公租房及便民服务中心建设项目已全面启动。完成全乡总规的编写,三个村完成新农村规划的地形图测绘。农牧民居住环境得到很大改善,截至目前,完成灾民安置20户,牧民定居40户,抗震安居 1903户。
【民族文化】
锡伯刺绣
锡伯族刺绣 刺绣是锡伯族传统手工技术,是妇女们在生活中所进行的主要艺术创造活动之一。锡伯族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将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美好事物,用灵巧的双手绣到自己的作品里,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憧憬,刺绣的图案有人物、山河、树木、花卉、飞禽走兽等。其中,蝴蝶和菊花已成为锡伯族的吉祥物象征着自由、宁静、和平、美丽,也给予锡伯族一种精神力量,激励着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繁衍生息。锡伯族刺绣的主要艺术特点是图案工整娟秀,色彩清新高雅,针法丰富,雅艳相宜。绣工精巧细腻绝伦。刺绣种类繁多。从锡伯族民间刺绣艺术作品中来看,主要有:挑花、平绣、平金、戳纱、铺绒和补绣等几种。这其中最多最普遍的就是平绣、挑花与补绣,锡伯族妇女刺绣的作品出现在生活中的各种角落,荷包是锡伯族吸烟的男子必备的物品之一。按传统,一对恋人中,女方要缝制精致的荷包送给情人。荷包通常要绣上花卉、蝴蝶、飞禽等美丽的图案。
锡伯萨满舞
锡伯萨满舞 萨满舞属于图腾崇拜、万物有灵宗教观念的原始舞蹈。跳萨满舞时,巫师服装饰以兽骨、兽牙,所执抓鼓既是法器又是伴奏乐器,有的头戴鹿角帽、熊头帽或饰以鹰翎。动作也大抵模拟野兽或雄鹰。萨满舞都是萨满在执行萨满职责时跳的独舞,如今,已转变为众人一起追溯民族历史的舞蹈,在舞蹈中去缅怀锡伯族在东北时的辉煌往事。
娘娘庙遗址 锡伯娘娘庙位于伊车乡伊车嘎善村的东南角,占地约2.3亩。庙的东边有汉都约活伦(稻田渠)。四合院式的庭院,院中有座门朝南的殿堂,堂内有九天玄女的神像。前有大供桌,殿门两侧有鸣鹿仙鹤的雕塑。殿前有一条通向大门的砖铺小道,夹道种有马道花,玫瑰花,路两边分别是花圃,种着各种花卉,月季花,大门口西侧有好多株老树,庭院雅静肃穆,古朴洁净。殿前还有雄狮石雕和一口生铁洪钟。
(图文资料来源:伊车嘎善锡伯乡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