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相关链接

广西深化改革推动“一带一路”无形通道建设

2017-05-18 15:37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南宁5月17日电题:广西深化改革推动“一带一路”无形通道建设

  新华社记者王念、王军伟、潘强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广西在全力构建连通内外的有形国际大通道的同时,也在深化改革加速保税物流体系、通关效率、跨境电商等无形通道建设。当前一个以港口为龙头,以陆路和空港为大通道,以保税物流体系和物流园区为关键节点,以快速通关为保障,以跨境电商为新增长点,连接多区域的国际合作大平台正逐渐成型。

  构建面向东盟的立体化保税物流体系

  “从深圳至河内的货物,空运需要两三天,海运需要十多天,通过凭祥综合保税区,只需一到两天。”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副主任叶盛说。

  凭祥综合保税区自2011年9月封关运营以来,先后开发了到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物流线路。叶盛说,在凭祥综合保税区内,聚集着富士康、三星、诺基亚等国际知名企业,近年来,这些大企业到越南的货物从空运和海运转移到汽车运输,通过保税区直达,直通车物流通道已经成为许多企业通往越南的重要物流方式。

  马来西亚国际物流品牌捷递(OTL)计划今年将中国总部迁到凭祥综合保税区。广西捷递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李传仁说:“公司打算扩大在中南半岛和中国的业务,保税区作为物流枢纽和门户的地位日益显现,此举可以大幅节约成本。”

  繁荣的交易场面不仅出现在陆路保税区,在我国距离东盟最近的保税港区——广西钦州保税港区,贸易同样红红火火。

  钦州保税港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王雄昌说,目前保税港区已引进了多家国际知名港口运营商入驻,借助国际航运企业的资源,快速拓展了集装箱物流业务。与此同时,保税港区还依托多重政策优势,重点培育汽车进出口、跨境电商、加工贸易等业务。

  加上南宁综合保税区、北海出口加工区,广西建立起了立体化的保税物流体系,形成了生产性物流、国际贸易物流、城市商业物流协同发展的大物流格局,为西南地区乃至东盟国家企业提供良好的保税物流服务。

  通关效率大幅提升 通关成本明显降低

  走进我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无水港”——南宁综合保税区,大型货柜车进进出出,一片忙碌景象。

  “过去企业到保税区开展业务常常需要一两天时间,现在只需要半天就可以办理完海关监管手续。”邕州海关物流监控科科长蒋铁军说,自从2015年广西、广东、海南、福建四省(区)海关区域通关一体化改革后,通关效率进一步提高,企业可以在邕州海关申报,在位于边境的防城港海关、口岸进口货物、查验、放行,免去了转关运输繁琐的监管手续和使用转关车辆的费用,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

  与此同时,从海上运至口岸的货物通关时间同样大大缩短。“以前报关几个部门分开,至少要花一两天时间才能跑完,有时候甚至超过一周。”上海亚东国际货运有限公司防城港分公司负责人陈江勇说,广西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后,大大节省了时间,货物申报现在最多需要1个小时,而船舶申报与放行已经从半天缩短到2小时以内,为企业大大节约了成本。

  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务厅厅长蒋连生说,广西是西部地区最早启动、最先完成“单一窗口”建设的省区,也是全国首个船舶申报环节直接与边检系统对接的省区。“单一窗口”一期于2015年底在海港口岸上线运行,经过一年的推广应用,目前海港口岸“单一窗口”整体使用率已达80%以上,位于全国前列。

  在通关国际合作方面,广西还探索建立了中越、中马“两国一检”通关模式,企业足不出户即可办理通关手续。

  “电商广西、电商东盟”成为新增长点

  “中国电器和日化用品在越南很受欢迎,跨境电商发展起来后,很多越南消费者开始转至网络平台购买。”广西东兴市电商协会副会长邹锋说。

  东兴市与越南芒街市隔河相望,东兴口岸是中越边境上最繁忙的口岸之一。邹锋说,两个边境城市有着非常密切的商贸往来,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潜力巨大,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中越青年创业者加入。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广西与东盟国家之间新的合作渠道。”蒋连生说,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与广西就电子商务展开合作,希望通过广西进一步拓展中国电子商务市场。

  一达通落户广西,在南宁搭建阿里巴巴外贸综合服务平台;敦煌网在钦州保税港区投资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打造面向东盟的跨境电商基地;Google AdWords体验中心落户广西,提供跨境电商人才培训、创业孵化、大数据挖掘等创新应用服务;广西云图全球供应链交易平台项目致力于为企业提供一站式交易撮合、物流仓储等服务……近年来,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电商峰会等平台,广西不断招大引强加快电商发展,成效明显。

  蒋连生说,这一系列重大项目落地广西,推动了“电商广西、电商东盟”向纵深发展,为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合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动力和新机遇。(完)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