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马。
敖鲁古雅驯鹿人。
阿尔山火车站。
学跳顶碗舞。
旅游厕所别具一格。
采摘。
克什克腾蒸汽火车。 额尔古纳岸边。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扶贫仍是各地工作重心之一。近年来,内蒙古多措并举推动扶贫工作,尤其是旅游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据了解,内蒙古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积极推进乡村旅游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举办形式多样的乡村旅游节庆活动,开展全方位立体式乡村旅游宣传营销,实现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广大百姓分享到了旅游发展带来的实惠。
扶持发展特色家庭旅游
当前,我国进入扶贫攻坚的关键阶段,旅游扶贫是精准扶贫的重要方式之一。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系副主任姜海涛表示,虽然很多贫困地区地理位置偏远,但是生态环境良好,具有旅游开发的潜力,可以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脱贫致富。
内蒙古有草原、森林、沙漠、河湖、湿地等十大旅游资源,如何让青山绿水变金山银山,如何务实推进旅游精准扶贫?
今年2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正式印发,《意见》要求突出乡村生活生产生态特点,开发建设景区辐射型、古镇村落型、田园风光型、传统民俗型、养生度假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村镇,推出高端牧场、高端农庄等旅游产品。扶持发展特色家庭旅游接待,推出“做一天蒙古人”旅游产品。
旅游扶贫富民是乡村旅游的目标。《意见》要求把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加强规划引导、金融支持、专业培训,加大旅游扶贫重点村建设力度。到2020年,在200个以上贫困村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为深化旅行社结对扶贫农牧家乐旅游点工作,自治区旅发委印发了《关于旅行社与农牧家乐旅游点结对扶贫的指导意见》,《意见》提出鼓励旅行社开辟农牧家乐旅游专享线路;鼓励旅行社在常规线路中增加农牧家乐旅游点,开辟景区与农牧家乐旅游点融合线路,带动农牧家乐旅游点发展;推动旅行社与农牧家乐旅游点合作经营,提高农牧家乐经营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集约化程度;鼓励旅行社与农牧家乐旅游点进行专题合作等。
在自治区的带动下,各盟市积极出台发展乡村旅游举措,通过项目带动,实施精准扶贫。
据了解,鄂尔多斯市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市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全面实施“322目标计划”,即到2017年,建成3个全国和自治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培育20个左右乡村旅游片区,发展200家左右自治区星级乡村旅游接待户和市级农(牧)家乐旅游典型示范户,全力打造乡村旅游升级版。
呼伦贝尔市以《呼伦贝尔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呼伦贝尔市旅游特色小镇规划》为指导,重点打造额尔古纳市恩和俄罗斯民族乡、室韦苏木,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等10个特色旅游村镇。以“美丽乡村”扶贫重点村为基础,引导有条件的村镇,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加强乡村旅游标准化管理,争创10户自治区级星级家庭旅游接待户,帮助农牧民增产增收,推进旅游扶贫富民工程。
赤峰市大力发展旅游扶贫事业,规划了33个嘎查村,2015年开展了7个嘎查村试点,国家旅游局和国务院扶贫办将喀喇沁旗美林村、林西县七合堂村确定为全国乡村旅游扶贫工程试点村。目前,赤峰市涌现出一批以乡村旅游开发为主导产业的旅游扶贫示范村,如喀喇沁旗雷家营子村和小美林村、宁城县兴家营子村、克什克腾旗小红山子村和关东车村、阿鲁科尔沁旗柴达木嘎查等旅游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带动了当地的经济,为群众的增收致富开辟了新途径。
值得一提的是,阿尔山市做为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近年来,在国家旅游局的帮扶下加快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培育旅游扶贫产业,编制完成了《阿尔山市旅游产业扶贫行动计划》。
“旅游+”产业扶贫模式
阿尔山市白狼镇为务实开展旅游扶贫工作,成立了林俗文化公司,推出桦树皮画、板雕、浮雕、根雕等木制旅游商品,扶持45户贫困户69人入股。2016年,贫困户每人按8%分红,此外,公司还积极培养和吸纳贫困户到公司就业,目前已为扶贫户提供就业岗位35个。
近两年,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模式,引导贫困人口积极参与“旅游+”产业。2015年以来,克什克腾旗投入资金40余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引导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将山林、草原、果园、土地、房产等资源量化参股,参与景区分红。目前,通过“旅游+”产业扶贫模式,带动7600余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增收,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占总贫困人口的32.8%;脱贫2110人,占全部脱贫人口的12%。
在乌兰察布市卓资县梨花镇东壕赖村,村民姚四宏谈起旅游业发展的效益乐得合不拢嘴,他说:“我们村原来种大田,靠天吃饭,现在村里办起了农家乐,环境好了,营生也多了,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也陆续回来了。”东壕赖村党支部书记乔屹基说:“在旅游扶贫政策指引下,我们开办了农家乐富民山庄。目前,该项目吸纳本地村民、民间艺人和无业人员300多人就业,间接带动1500人左右就业。”
自“厕所革命”开展以来,呼伦贝尔市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探索出了一条“以商养厕,以厕扶贫”的可持续发展特色之路。据了解,自“厕所革命”开展以来,呼伦贝尔市在旅游公路沿线高标准建设了十余座旅游驿站,独特的建筑风格和细致的服务吸引了众多自驾游客和旅游团队,其中白音乌拉旅游驿站单日最大游客流量超过6000人。对此,呼伦贝尔市积极引导旅游驿站周边牧民开展旅游经营活动。白音乌拉嘎查牧民娜仁托娅说,每到夏季旅游旺季,我会把刚做好的肉干和奶干卖给白音乌拉旅游驿站的游客,我爱人把马牵来供游人骑乘,一个旺季下来,能挣5万多元。
近两年,自治区旅发委以发展全域旅游为目标,加快布局乡村旅游发展,加大创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牧业示范县和示范点、星级家庭接待户、组织特色旅游村、特色家庭旅游线创建和开展乡村牧区致富带头人培训等工作,大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周末内蒙古”旅游品牌。截至2016年底,内蒙古共有农业与乡村旅游点597家、乡村旅游接待户4317家,2016年接待游客约3000万人次,营业收入达20亿元,有3.5万贫困人口通过旅游实现脱贫。
深入推进旅游富民工程
《内蒙古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打造特色景观旅游村镇,发展休闲农庄、休闲牧场和休闲林场,建设200个特色化乡村旅游扶贫村。力争打造100个国家和自治区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每个盟市打造50个左右盟市级乡村旅游示范村,每个旗县打造10个左右旗县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实施乡村旅游行业全员培训计划,推进乡村旅游“创客基地”创建工作,到2020年,争取全区乡村(牧区)旅游带动直接就业人数超过17万人,间接就业人数85万人。
为了加快设施旅游精准扶贫,自治区旅发委制定了《旅游富民(扶贫)典型示范工程行动方案》。将重点规划指导开发农牧林区和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使旅游业成为当地支柱产业,实现农牧林区和贫困地区农牧民和财政税收双致富。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着力培养带动农牧民收入、就业双提升的典型示范基地。广泛宣传,不断提高影响力,力争使全区乡村旅游在旅游收入中占比逐年提高,争取建成一批在全国知名度较高的特色品牌乡村旅游产品。
此外,内蒙古将继续选择一批贫困嘎查村开展旅游扶贫试点工作,指导试点村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要组织编制全区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引导群众发展乡村旅游项目,引导和扶持一批乡村旅游聚集区,高举旅游扶贫旗帜,带动当地村民及周边贫困群众通过发展旅游,实现产业转型、就业增收、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