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相关链接

内蒙古宣讲十九大:蒙古包里春意浓 草原深处党旗红

2017-12-13 14:55来源:新华网  作者:白建平 富丽娟  

  冬日的科尔沁草原气温骤降,内蒙古通辽市嘎亥图镇萨日哈达嘎查的广场上,农牧民群众却早早赶来,等待一场特殊的演出。当日,扎鲁特旗乌力格尔艺术团来到萨日哈达嘎查,以“乌力格尔”(蒙古语意为“说书”,是蒙古族的一种曲艺形式)说唱的方式为村民们宣讲十九大精神。

  “乌力格尔说唱宣传十九大精神这种形式,说的是蒙古语,唱的是党的惠民好政策,我们农牧民群众喜欢听,能够听得懂、听得透。”嘎查党支部书记孟双银告诉记者。

  “乌力格尔之乡”通辽市扎鲁特旗,以乌力格尔说唱形式宣传十九大精神。(陈立庚 摄)

  地处祖国正北方的内蒙古,幅员辽阔、人口分散,茫茫草原深处地广人稀,有不少牧区走上百里路才能碰到一两个蒙古包。从城镇到牧区,从戈壁沙漠到辽阔草原,从河套平原到兴安林海……如何让十九大精神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每一个草原儿女的心里?如何克服语言障碍,让每一位少数民族群众都能学懂弄通十九大精神?一场又一场别开生面、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正在展开,祖国北疆的党员干部群众掀起了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

  典型宣讲:“愿作草原上的百灵鸟,把十九大精神传播到各个角落。”

  11月初,中蒙边境线8公里处的包头市满都拉镇巴音哈拉嘎查,迎来了十九大代表潘志荣——这位在草原基层工作了30多年的老检察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共产党人的本色。从呼和浩特市宣讲结束后,潘志荣来不及回家,直奔边境线附近的蒙古包,把十九大精神、党的惠民好政策带给农牧民群众。

  十九大代表、草原上游牧办案的检察官潘志荣说,要把十九大精神原原本本地传达到边境线上的每一个蒙古包、每一户农牧民的家里。(陈立庚 摄)

  “潘检察官的宣讲就像是一场及时雨,我第一次听到了党的十九大精神。”嘎查牧民娜仁琪琪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娜仁琪琪格所在的嘎查地广人稀,没有高压电,风力发电机电压不稳,党的十九大召开那几天她没能看上电视直播。

  把十九大精神原原本本地传达下去,是潘志荣的心愿:“山高水长,我还是草原上那个游牧办案的检察官,简简单单生活,踏踏实实工作,我将永远以昂扬的姿态走过每一天,无愧这个伟大的新时代。”

  在内蒙古自治区,每一名宣讲队员就是一部十九大精神宣传的“播种机”——正如十九大代表、宣讲团成员斯日古楞所说,“愿做一只金莲川的百灵鸟,把十九大精神传播到各个角落,让十九大精神在草原生根发芽。”

  除十九大代表外,内蒙古宣讲十九大精神的队伍还汇聚了自治区主要领导、盟市委书记、厅局主要负责人及专家学者,可谓“层次高、规模大。”

  11月11日至12日,自治区党委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李纪恒来到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调研脱贫攻坚工作。领导干部深入城乡基层、生产一线和群众家中,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语言,以拉家常的方式,带头向基层党员干部和各族群众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全区宣讲工作树立了标杆,发出了动员令。

  截至目前,自治区宣讲团共作报告38场,举办各种形式的互动20多场,直接听众1.5万人,通过间接渠道收听收看人数达2.4万。

  蒙汉双语宣讲:“让少数民族群众都能听得懂、听得清。”

  奶茶飘香,琴声悠扬。

  在达茂旗蒙古族学校的会议室里,坐满了前来听讲的老师和同学。达茂旗宣讲团成员、旗党校讲师照日格图正在用蒙语讲授十九大报告要点,新思想、新时代、新征程、新使命……聆听宣讲的师生们边听边记,对十九大精神理解得更加深刻。

  课后,旗党校讲师照日格图说:“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达茂旗迅速组建蒙汉双语宣讲团,我很荣幸成为蒙语宣讲的一员。我把原文读了一遍又一遍,十九大蒙语辅导书读了一本又一本,就是为了能把十九大报告更好地翻译成蒙语,编译出牧民能学懂、弄通的蒙古语课件。接下来,我还将走进偏远苏木嘎查,把十九大精神宣讲给他们听。”

  达茂旗是包头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边境旗,少数民族人口1.83万人,其中蒙古族1.73万人。党的十九大胜利闭幕后,当地在全旗范围内选调政治素质强、理论政策水平高的领导干部、党校老师、讲师团成员,组建了10人以上蒙汉双语党的十九大精神旗宣讲团,依托基层大讲堂,把党的十九大精神讲清楚、讲明白,让牧民老百姓都能听得懂、能领会,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入心入脑。

  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75岁的蒙古族老人都贵玛,在看了旗里十九大精神宣讲团带来的“蒙古文版”十九大报告后,用蒙古文写下了学习心得:“十九大报告给咱农牧民很大的鼓舞,各族人民要团结一心,像‘石榴籽’一样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蒙古族老人都贵玛(右)在学习蒙古文版本的十九大报告。(陈立庚 摄)

  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特点,内蒙古多地采取蒙汉双语的宣讲方式,对十九大报告进行了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解读阐释,赢得了牧民群众的欢迎和好评。

  截至目前,内蒙古累计为基层群众宣讲600多场,受众12万人次。

  “文艺小分队”宣讲:以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

  内蒙古是歌的海洋,舞的故乡。

  色彩绚丽的民族服饰、韵味悠长的蒙古长调、婉转悠扬的马头琴……这几天,赤峰市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来到其甘嘎查,为农牧民带来新创作的舞蹈《旗帜》《花斑马》等节目,宣传十九大精神。嘎查牧民扎木苏告诉记者:“看了演出,我们牧民心里觉得暖暖的,乌兰牧骑为我们带来了十九大精神,咱们老百姓对今后的生活更加有信心了。

  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成立于1957年,每年下乡演出100多场。面对人民群众的热情,队员金吉玛激动地落下了眼泪:“上台那一刹那,看到农牧民给我们鼓掌、呐喊,我们心里特别温暖,特别激动;就是天气再冷,我们也要坚持把节目演完,把党的好政策带给农牧民,给牧民们展示最好的演出效果。”

  以天为幕布,以地为舞台。赤峰市翁牛特旗乌兰牧骑来到其甘嘎查,“唱起来,跳起来”,载歌载舞——为农牧民带来十九大精神、党的惠民好政策。(资料图片)

  在达茂旗巴音宝力格嘎查党员中心户吉日嘎拉的红色蒙古包里,十九大精神宣讲活动正在进行:“拉起手中的四胡,歌唱我们十九大;继往开来这五年,神州处处展新颜;党的政策惠民生,草原牧民心中甜。”生动的说唱表演伴随着清脆的四胡琴声,不时引来现场阵阵掌声。

  巴音敖包苏木宣传委员、达茂旗非物质文化遗产群口好来宝传承人新苏雅拉将十九大报告中的关键词融入民族曲艺,创作了一段通俗易懂的好来宝。新苏雅拉告诉记者,好来宝是蒙古族的一种演唱方式,十九大精神到草原之后,我们以幸福的心情,向广大牧民传达“进入新时代、昂首向未来、开启新征程”的决心。

  “宣讲要‘高得上去’,提高政治站位;又要‘低得下来’,生动活泼,才能让群众听得懂记得住。”内蒙古自治区宣讲团成员、内蒙古党校教授李树林说。

  建设亮丽内蒙古,共圆伟大中国梦。在毡包旁,在牧场里,在火炕上……一场场接地气、入民心的精彩宣讲如春风化雨,凝聚起祖国北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信心与激情,素有“蒙古马”精神的草原儿女,正在以一往无前的昂扬姿态,奋力谱写新时代建设亮丽内蒙古的新篇章。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