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相关链接

广西建设宜居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2018-01-16 10:41来源:广西日报  作者:记者 骆万丽 通讯员 陈飞燕  

  从乡镇退休到南宁跟随子女生活了一年多时间,黎清发现南宁越来越宜居:小区附近新建了小公园,去西乡塘亲戚家可以坐地铁,小区门口多开了几条公交线路……

  “乡下人都说怕在城市生活不习惯,我看舒适得很。”老人家迅速融入城市生活,每天心情舒畅,身体也比以前硬朗。

  有变化的不只南宁。海绵化改造、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交通畅通工程及街区微改造、城市修补……一年多来,全区县级以上城市围绕宜居城市建设的90项基础指标(县级指标80项),迅速推进一个又一个改变城市的行动。

  2016年7月,全区城市工作会议召开,提出要建设绿色生态、开放创新、活力迸发、管理高效、桂风壮韵鲜明的现代化宜居城市,走符合城市发展规律、具有广西特色的城市发展道路。

  让城市融入自然,让绿色溢满城市,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年多来,一座座生态宜居的城市让八桂大地更具魅力,也让壮乡儿女在家园建设中更有获得感。

  一张蓝图干到底

  让城市可持续发展

  1282.51公顷的鹿寨经济开发区,在建设前有数十块土地相互“打架”,同一地块会有基本农田、林地和城市建设用地等多种“身份”。

  2015年12月以来,鹿寨推行“多规合一”试点,按照全县整体“一盘棋”思路,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以及生态农业城镇空间“三区三线”,正在绘制形成鹿寨县空间规划底图(2035年),为鹿寨县整体开发和保护绘制一张蓝图打下坚实基础。

  “多规合一”为柳州鹿寨经济开发区的发展提供了有益探索。如今,鹿寨经济开发区已有超过100家企业进驻。

  规划是城市建设之本,也是城市建设的蓝图。“要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全局性、系统性、持续性和宜居性。”全区城市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完善以城市总体规划为统领、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核心、以专项规划为支撑的城市规划体系,“决不能‘有权就任性、一任领导一任规划’。”

  一张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蓝图干到底,发展线路图更清晰,城市发展更具活力。

  2017年,广西加快推进新一轮《广西城镇体系规划》和《广西沿边城镇群规划》编制,为优化全区城镇体系布局、指导城镇总体规划编制、统筹重大设施建设提供重要依据。

  在科学规划的引领下,全区各市合理布局产城融合空间,不断加快城市新区建设:南宁市着力打造“一江两山”生态宜居格局,着力加强水城规划建设的优化与引导;柳州市坚持新区规划与新区发展战略相结合,落实产城融合目标;贺州市拟围绕构建“一主四副、两轴三区”的紧凑式空间发展结构,加快形成贺州城镇发展带,科学谋划城市“坐标体系”。

  凸显壮风桂韵

  让城市记得住乡愁

  “人的一生有两样东西不会忘却,那就是母亲的面孔和城市的面孔。”

  2016年的全区城市工作会议,自治区党委书记彭清华借用土耳其著名诗人希克梅特的一句诗,寄托对广西城市设计工作的期望——结合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和山水特征,通过高水平的城市设计打造独具广西印记和民族风情的经典建筑、经典街道、经典景区,成为市民们永不忘却的记忆、割舍不断的乡愁。

  城市发展,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为打破千城一面的呆板,彰显城市特性,2016年以来,广西住建部门开展城市建筑风貌研究,提炼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中的空间脉络、传统文化、建筑符号等元素,挖掘民族文化,用多元化的城市风貌,留住城市特有的“基因”样貌。

  小坡檐、马头墙、花格窗,冬日的余晖下,桂林市漓江西岸,古老的靖江王府,静静伫立,韵味凸显。

  桂林是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之一。2016年以来,桂林陆续启动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工作,包括靖江王府在内,桂林对象山区、秀峰区等城区的14条老旧街区进行综合提升改造。通过对城市的修补,解决老城区环境品质下降、空间秩序混乱、历史文化遗产损毁等问题,城市特色风貌初显。

  北部湾畔,美丽的滨海城市北海,老城侧畔新城起,逐步形成北部湾广场商业中心圈、海上丝绸之路广场商业中心圈的南北双中心格局,成功保留了历史城区,在三面环海的半岛上建成了方格网的开放式格局,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滨海城市风貌。

  自治区住建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广西通过总体城市设计,保护城市自然山水格局,优化城市总体格局,让城市与山水林田湖等绿色空间有机融合,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要“面子”更要“里子”

  以人为本更舒心

  从南宁那考河岸边眺望,一条6.35公里的河道贯穿整个湿地公园,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欢腾,河岸两边绿树成荫,鲜花绽放。

  “那考”在壮语里是绿色水田的意思。20多年前,这里被当地人称为臭水沟,河道两岸有40个污水直排口,整个河道黑水横流,臭气熏天。如今,“一开窗就是湿地公园”,那考河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变化源自于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

  2016年,广西全面启动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截至2017年12月底,已经有53段黑臭水体不黑不臭,黑臭水体整治累计约133公里,占全区黑臭水体整治任务总量的84.1%。

  生态宜居,是居民幸福指数的一个重要考量指标,也是城市发展的追求与梦想。

  “‘面子’和‘里子’互为支撑,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成为经得起实践、经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检验的城市。”这是全区城市工作会议给城市建设工作提出的要求。

  《关于开展“美丽广西·宜居城市”建设活动的实施意见》随之出台,把宜居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城市发展成就的重要尺度,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城市病”等问题。

  一年多来,一系列系统工程在全区相继推出,城市病不断缓解——

  海绵化改造让广西有了更多“会呼吸”的城市,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的目标。

  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全面启动,“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逐渐减少,管线安全运营水平和防灾抗灾能力在提升。

  污水、生活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截至2017年12月,全区城镇污水处理率达到92%,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8%。

  保障性安居工程让更多百姓“住有所居”的梦想成为现实。2017年,广西棚户区住房改造新开工8.17万套,完成国家下达目标任务的101.56%。

  “智慧”改变生活

  构建城市治理新格局

  每盏路灯、每个井盖、每块户外广告,均有属于自己的编号;每条街巷、每个公园,都有信息采集员,发现问题立刻拍下来,传回南宁市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中心,由中心通知责任单位限时处理。

  在南宁市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中心大屏幕上,南宁城区图上分别标注了红色、黄色、绿色等色块。颜色越深,表明该区域的“案件”数量越多。

  这就是南宁市的“数字城管”平台。2017年12月,南宁市数字城管系统整体升级改造工作完成并投入运营。目前,南宁数字城管地理信息数据已覆盖全市建成区内104个农贸市场、1466个居住小区、1246个建筑工地、51个城中村和70个公园广场,基本实现数字城管地理信息数据与城市发展步伐一致。

  大数据分析,不仅能为城市“号脉”,发现“城市病”,还能找出城市管理的潜在规律,为决策者提供精准分析与参考,为生活在城市的居民提供更加人性化、高效化的服务。

  城市加速发展,需要创新管理模式。2017年9月,自治区住房城乡建设厅城市管理执法监督局正式挂牌成立,通过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来理顺城市管理执法体制、解决城市管理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我区还加快推进市县两级政府城市管理领域大部门制改革,逐步实现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全部行政处罚权和环境保护管理、工商管理、交通管理、水务管理等部分行政处罚权以及有关行政强制权的相对集中行使。权责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正加快形成。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