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文章
相关链接

学习与生活在这里融会

2010-05-22 16:05作者:作者:李红波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培训侧记             

  2010年5月5日至19日,15天的培训凝结成两个词,四个字:生活、学习。

  一、生活感受

  (一)优雅的环境,充实的内容。

  从5号报到,到18号的下午,14天,共计324个小时,虽然短暂,但是记忆深刻,也将对自己的一生产生深刻的影响。

  首先,学院坐落的位置,东有河,西有山,可谓依山傍水,景色怡人。老天爷也是格外的关照,这十几天来,首都北京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再加上优雅清静的校园环境,使得我们身心舒畅。教室—食堂—宿舍,在这个优美的环境中,在不断的反复中度过了紧张而有意义的十几天校园生活,仿佛回到了大、中学时代。唯一不同的就是,百望山森林公园成了学员散步放松、缓解压力、消除紧张情绪的场所。在这优美的殿堂里,我们共聆听了16位资深教师的精彩讲座,其中有资深大家学者,有闻名已久的传奇人物,也有政府官员。如有民族干部学院的党委书记陈乐齐,有国家应急管理头号专家闪淳昌,有曾任国家宗教局局长14年的正部长级干部叶小文,这些学者领导平时难得一见,更何况是听他们讲课,这是何等幸运,很可能一生只能听到这么一次。内容涵盖经济政治、形势政策、内政外交、历史文化、民族宗教、领导科学等诸多领域,分析精辟,见解独到,使我们丰富了知识,净化了心灵,开阔视野,我个人做了60页的笔记,用了2支碳素笔。这些内容回去后好好消化吸收,足够使我们的思想有很大提升。

  (二)和谐的班风,纯厚的友谊。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有缘千里来相会。1个旗、2个县、4个城区、2个开发区、27个部委办局和法检两院,蒙、满、回3个民族的44位同学,走到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组成了一个少数民族大家庭,共同度过15天时光,食学住行同在一起,从陌生到相识,到相知,结下了割舍不断的同学情,这是我们相互间的缘分,一生能有几回合?也许一部分人在呼和浩特市就相识,但绝大多数人是来北京后才相识的。珍惜这份情谊,必将受益终身。

  初次相见的第一个点头微笑,体现了友善,第一次热情的两手相握,体现了真诚。杜占成书记盛情的邀请、问候,包含了热情、友爱;风趣幽默的金强班长,充满活力待人热情的陈利音书记,直爽热忱的陈巴特尔处长,告诉了我什么叫开放、和谐和包容,50、60、70,年龄相距甚至超过20多岁,出生在三个不同年代的少数民族干部带着理解、支持,共同走进了这个大家庭。

  对我们年青人来说,这次培训不仅是向老师学习,同时也是向同班的长者学习的过程。有几点感触很深:一是他们学无止境的精神令人感动。他们虽然年纪不轻、资历很老,但学习劲头丝毫不减,一分钟不迟到,上课认真听讲、做笔记,如塔娜处长、云秀芳主任。二是豁达的生活态度令人敬佩。老同志那蒙古族特有的直率、潇洒的生活态度以及年轻的心态都值得我们青年去学习。尤其是老同志珍惜集体荣誉,热心参加集体活动的态度使我们年轻人深受教益……当然还有很多很多。

    我们生活在一起,认真地学习,快乐地交往,彼此没有隔阂,没有排斥,更多的是支持、包容和关心,其实我们的生活本来就是这样。

    生活在这个大群体之中,让自己真的领悟了很多的东西。一个人独自来到北京——来民干院报到,没想到有这么多学员在一起,一点也不感觉孤单。怎么样才能融入这个群体?接触的多了,大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少数民族特有的开放、热情和智慧,深深地吸引着自己,每一次的交谈,每一次的聆听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

  (三)轻松愉快的课余生活。

  在积极应对紧张的学习任务的同时,我们也注重劳逸结合,在课余时间,通过组织丰富的课余活动来充实我们的生活,使这段短暂而紧张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富有意义。最受欢迎的是乒乓球运动和打大尖。本以为只有年轻人积极参加的乒乓球活动,没想到陈处长、戴主席也积极参与,而且技术娴熟。从2个人,不断扩大到5个,8个人,参与人数越来越多,无形中拉近了彼此间距离,增进了了解,不仅如此,还经常与内蒙古青干班、张家口班同学一起切磋球技,不仅锻炼了身体,愉悦了心灵,又结识了许多朋友。

  二、学习体会

  一次次精彩的讲座,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列举印象最深刻的几次讲课、几句话、几个观点:

  韩保江教授的《后危机时代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因为是第一堂课,所以听得最认真,记得最认真,他用大量数据和实例论证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以及对世界经济的巨大贡献,让我们为之自豪;但通过深入而精确分析,指出我国经济存在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不协调、低技术、低效率的深层问题,又让我们为之担忧;最终指出一条明路:我们只有摒弃传统观念,践行科学发展观,以经济结构调整为战略重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在后危机时代从容应对挑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使我们充满自信和期待。

    许晓平教授的《卓越组织的建设》,因为是唯一的一堂在晚上听的课,课件加书法,记忆深刻,讲得非常好,让我懂得当领导,首先要给员工树立目标,抓人心,树旗帜,解决好他们为什么工作、为什么活着的问题,尤其是解读了电视剧《士兵突击》,就是为底层民众找到生活的理由,让我非常感动。他提出的“理想—系统—机制—文化—规范”五条现代领导艺术寓意深刻,耐人深思。

    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副组长闪淳昌的《学习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应对危机和风险的能力》,从他经历和处理的多次重特大事件的应急实战讲起,非典—冰雪—汶川—玉树—溃坝,过程惊心动魄,结果振奋人心:从容不迫的讲座启示我们作为领导干部要树立忧患意识,不断提高能力素质,面对危机敢于负责,处理应急事件要早发现、早报告、早研判、早处置。

    叶小文教授的《遏制“三独”,内稳边安》,这位正部长级干部,14年的国家宗教局局长生涯使得他从容不迫,巧妙处理民族宗教事务的本领让我们振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他讲课非常投入,用情至深(一直是站着讲的),他幽默地告诉我们:世界在感冒发烧,宗教也在打喷嚏。宗教会使民族凝聚力得到增强,也会助涨狭隘的民族主义,被黑恶势力所利用。我们要全面正确贯彻执行党的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中的积极作用。这堂课笔记反而很少,因为讲座太精彩了,顾不上做笔记。

    非常难得的是,学院党委书记陈乐齐亲自为我们奉献了一堂精彩讲座《当前民族工作的形势与任务》,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最后一节课,国家行政学院李教授富有激情,充满智慧幽默和知识分子特有的傲骨令我对即将结束的培训生活充满留恋。

    通过半个月学习研讨,我更加体会到了学习的重要性,意识到了自身需要通过学习提高和完善的地方很多。让青苹果成熟起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受阳光和雨露,让自己成熟起来的方法之一就是学习,作为一名领导干部不仅要把学习当成一种提高自身素养的需要更应当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当成一种自觉追求和一种生活方式。只有在永不停息的学习中开阔眼界、增长才干,才能推动事业的发展。由此我认识到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必须首先做到以下两点:

    一是自省,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学会自省就会切实提高观察问题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就能找到自身的缺点和差距,学会认真调研,全面分析,归纳比较,仔细过滤,用全面的、辩证的、发展的方法,透过现象看本质,在虚心听取方方面面声音的基础上,学会从不同角度、从不同的层面去观察和思考问题,以求洞悉事物,通晓事理,集思广益,科学分析,明确方向、完善思路。虽不必日三省吾身,但必日有所见,这必将使自己成熟更快。

    二是自塑,坚持学以致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善于运用理论去指导实践,善于用实践去检验学习的效果,在周而复始的循环中,在不断提高中就能真正走向成熟。

  昨天晚饭后,想到这是在学院的最后一夜了,心中依依不舍,非常留恋,散了1个小时的步,想用自己的双眼记住学院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如果有机会,希望能与在座的各位领导百望山下再相聚。

(作者系呼和浩特市少数民族干部理论研讨班学员·     
呼和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财政局副局长)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