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依族

2009-11-18 03:15  

我国最大的瀑布——黄果树瀑布气势磅礴,景色宜人。当太阳偏西直射瀑布时,常有彩虹出现在飞溅的水雾之中,蔚为壮观。这一自然界的美景,就在布依族聚居的地区——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境内。

布依族人口为297万余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主要聚居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及安顺地区和贵阳市,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铜仁、遵义、毕节、六盘水地区及云南的罗平、四川的宁南、会理等地也有分布。

布依族自称“布依”、“布雅伊”、“布仲”、“布饶”、“布曼”等。据史籍记载,历史上有“西南番”、“仲家”、“夷家”等多种称谓。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统称为布依族。

布依族有自己的语言,布依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过去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文。1956年,创制了拉丁字母拼音文字方案。

布依族的宗教信仰,主要是祖先崇拜和自然崇拜,信仰多神。

 

悠久的历史

布依族,一般认为是古代“百越”中的一支。从民族语言、古称、自称以及地理分布考察,布依族与壮族在族源上有密切的关系。后来,由于长期分居,经济文化生活及风俗习惯产生了某些差异,便逐步形成了布依与壮两个民族。

秦、汉时期的布依族地区,已经产生世袭的王侯,并且还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当时其社会生产力已有很大发展,农业生产已相当发达,不过仍停留在铜铁并用阶段。

    西汉以后,统治布依族地区的“夜郎”地方政权被汉王朝统一,中央王朝在此设郡。从此,布依族地区和中原地区的接触逐渐增多。中原封建势力的伸人,客观上促进了布依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封建的生产关系随之逐步确立,阶级分化更进一步加深。唐代,中原王朝在布依族地区设置了一些羁縻州县,以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刺史。五代时,增设了“八蕃”土司。宋朝继续推行“羁縻政策”,授给当地首领以刺史、将军等职衔,分别划归四川路、湖南路和广西西路节制。元代在布依族地区分别设置罗甸宣慰司、都匀军民府等建制。明代的土司制度更加趋于完备,直到清雍正年间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以后,统治布依族地区达1000多年的羁縻制度和土司制度,才逐渐结束。

 

农民起义女领袖  王阿崇

清朝的“改土归流”政策,客观上加速了布依族地区经济的发展和领主经济、土司制度的崩溃。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土地高度集中,地主阶级对农民的剥削越来越重,阶级矛盾日益尖锐,激起了布依族人民无数次的反抗斗争。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清嘉庆二年的“南笼”布依族农民起义,起义的领导者是安龙县布依族农民领袖韦朝元、王阿崇和汉族桑鸿升。

王阿崇生于贵州省安龙县洞洒寨贫农王文学家。1796年,她与韦朝元一起领导南笼农民起义时还不到20岁。起义前,她做了很多周密的组织工作和宣传工作,主动联合韦朝示和桑鸿升所领导的农民革命力量,组成了一支庞大的农民革命队伍。她假借行医做巫,向农民群众宣传革命道理,揭露土官、地主的罪行,号召各族人民联合起来反抗封建压迫。起义后,他们领导起义群众在洞洒寨和当丈寨建筑木栅石城,同时在周围建立了32个大寨、几百个小寨,方圆数百里,成为起义的根据地。不久,在韦朝元的统一领导下,王阿崇亲自率领一支起义军攻下南笼、安顺、贵阳三府的广大地区,截断了云南、贵州之间的交通线,南笼知府惊惶自杀。韦朝元、王阿崇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多次打破了清军的包围圈,使农民革命的火焰,迅速燃遍了云南、贵州和广西广大地区。面对兵多势众的清军,起义军采用灵活的战术,忽尔“烧劫粮台”,忽尔“匿岩洞以拒”,把清军打得丢盔弃甲,给封建统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17979月,王阿崇等起义领袖不幸被俘,英勇就义于北京。事后,当地人民曾把王阿崇、韦朝元等人的塑像安放在安龙县城和当丈寨里,其英雄事迹至今仍为布依族人民所传颂。

 

不屈的斗争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布依族人民更加陷入苦难的深渊。

1851年布依族人民和苗、汉等族人民一起在太平天国农民革命的影响下,爆发了历时18年之久的贵州各族农民起义。规模较大的有:1854年独山州布依族农民领袖杨元保所领导的农民起义;1855年安顺郎岱马阿奴起义;1861年归化农民响应太平军曾广依部所爆发的农民起义,等等。这些农民起义都狠狠打击和削弱了当时帝国主义和清朝统治者相勾结的反动统治势力。在起义中,布依族人民和当地苗、汉等兄弟人民团结战斗,结成了更加深厚的阶级友谊。

    近代,布依族人民还同其他兄弟民族人民一起,掀起了无数次反抗帝国主义传教士进行侵略活动的革命斗争。

    1906年都匀一带掀起了反抗法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斗争,接着贵定、独山、荔枝等地各族人民纷纷响应,参加斗争的群众多达2万人。他们捣毁了教堂,严惩了卖国投敌的官僚地主,充分表现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革命意志,写下了反帝反封建斗争历史上光辉的一页。

 

   

    布依族的山歌,内容丰富,种类繁多,极具民族特色。

    “好花红”属于五声调式民歌,曲调简练,结构单一,见物生情,生动活泼,是二乐句和四乐句的单乐句段结构。二乐段重复变化,感情质朴,委婉动听。

 

刺绣  蜡染  服饰

    远在明代,布依族就已经盛行刺绣。刺绣的花纹有人物、花卉、鸟兽等图案。通用作服饰、帐檐、门帘、被面、背带、枕套、荷包、鞋面、手帕等。刺绣的技艺精巧,色调和谐,纹饰素净大方。刺绣的方法有平绣、皱绣、辫绣、缠绣、挑绣等10数种。布依族的刺绣和蜡染一样,民族特色鲜明,深受人们的喜爱。

    布依族的蜡染历史悠久。《宋史》中就已有布依族先民制作蜡染布的记载。

    布依族蜡染的方法是:先把蜜蜡略加温,熔成蜡汁,然后用铜制蜡刀蘸上蜡汁,在自织的白布上精心地绘制成各种花草鸟兽虫鱼,再放进自制的蓝靛缸中渍染为蓝色或浅蓝色,最后将布捞起煮过,挑到河里去清洗,使蜜蜡溶脱,绘蜡处即呈白色。

    蜡染的花纹图案,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或描龙画凤,或绘刺梨花,或采用涡状及波状花纹等等。

    蜡染布除用于服饰外,还用作床单、被面、帐檐、窗帘、桌布等。因为图案文静素雅,美观大方,深受国内外欢迎。

    布依族的服饰因地区不同而各有特色。一般青年男子穿对襟短褂、长裤、包头巾;妇女穿右襟大襟衣,个别地方的青年妇女穿对襟、镶花边短褂,包头巾,下身穿长裤或褶子裙,戴各种银制首饰。

    现代服装花样繁多,既有地方特色鲜明的民族服装,也有富有当代气息的时装。

 

糯米饭  盐酸菜  姑娘茶

    逢年过节,或贵客临门,布依族人就用五色糯米饭招待客人。同时还要杀一只鸡,砍为八块,把鸡脖子和鸡头连在一起,煮熟以后,藏在瓦钵里面,摆在八仙桌的中央,鸡头在瓦钵里伸得高高的。盛鸡的瓦钵四周,摆上腊肉、香肠等若干碗菜肴。再在这些菜肴的四周摆上八碗五色糯米饭。乍一看去,酷似一只开屏的孔雀,极为美观。

    五色糯米饭相传很久以前由拱桥寨的布依姑娘竹妹发明。竹妹为了让糯米饭又美又香又能多放几天不变馊,她不辞劳苦,翻山越岭,涉水跨洞,到四方八寨去向老年人请教。她在红籽寨、紫荆寨、枫香寨、糯花寨学会了把糯米饭染成红、紫、黑、黄四色的技艺,留下一些不染,成白色。这样就制成了像孔雀开屏一样美丽的五色糯米饭,既好看,又喷香,多放几天也不会馊。人们为纪念聪明能干的竹妹,就将拱桥寨改名为孔雀寨,把竹妹叫做孔雀妹,吃五色糯米饭的习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布依族人喜欢吃酸菜,味道独特的黔南独山盐酸菜,在清代时就是贡品,现在是全国有名的八大酸菜之一。

    制作盐酸菜用糯米酒渣、辣椒末、大蒜、冰糖等佐料。盐酸菜色泽金黄,菜体精亮,酸菜甜咸各味俱备,搭配适当。

今天盐酸菜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新加坡、日本、美国、马来西亚等地。

布依族地区盛产名茶,黔南都匀出产的毛尖茶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获优等奖,是中国名茶之一;贵州布依族地区的云雾茶历史上以贡茶闻名;另外,苦酊茶、坡柳茶也享有盛誉。

不过,在布依族人制作的茶叶中,有一种茶味道别具一格,这就是姑娘茶。清明前,姑娘上山采回茶尖嫩叶,热炒后保持一定的湿度,然后把茶叶一片一片叠成圆锥体,晒干后经过处理,就制成一卷一卷圆锥体的姑娘茶了。姑娘茶形状优美,质量格外精良,是茶叶中的精品。这种茶叶只赠亲朋好友,在谈恋爱或订亲时,则由姑娘赠送给情人。

 

独特的石板房

居住在贵州南盘江流域的布依族,房屋建筑多为吊脚楼,古称干栏。楼底圈牲口、堆杂物,楼上住人。

在黄果树瀑布一带的布依族人利用当地薄石材取之不尽的优势就地取材,在干栏建筑的基础上,改建成石板房,用石板砌墙、盖屋顶,除了檩条和椽子外,整座房屋几乎全用石板建成。加上寨子里用石铺砌的古堡、小桥、巷道,来到这里,你会发现自己仿佛进入了神奇的石头王国。这种房子整洁优美,冬暖夏凉,既能防风防雨,又能防火。

 

洗脸洗第一  洗脚洗第七

    布依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保持着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不管是否认识,凡在路上相遇,年少者自觉地站在路边,让年长者先行。路上,只要多人同行,年老或年幼者都走在前头,壮年人殿后,以便照应。遇到长者挑担或背东西,不管认识与否,年轻人总要为年长者担一阵,直到岔路分手为止。客人来到家里,早上,姑娘们为客人端洗脸水前,一定要先把手脸洗净,以示对客人的尊重;晚上洗脚,一定要让客人先洗,自己后洗,这就是“洗脸洗第一,洗脚洗第七”的规矩。

 

查 白 歌 节

布依族是我国传统节日较多的民族之一,除过春节、端午、中秋等与汉族相同外,还有“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六月六”等富有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

查白歌节是布依族重大节日,起源于纪念传说中勇敢的青年男女查郎和白妹。布依族将查郎被害的地方定名为查白场,将白妹殉情的日子农历六月二十一日定为歌节。每年这一天,贵州、广西、云南三省区边界的布依族青年男女,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兴义县查白这个地方,举行盛大歌会,浪哨游方。现在还要举行物资交流会,人数达数万之众,热闹非凡。

歌节上的浪哨,是布依族青年男女的社交活动,意即谈恋爱。浪哨的形式主要是唱歌,其活动有一定程序,依程序的不同,有各种不同内容的歌,如初识、试探、赞美、热恋、盟誓、思恋、分离、送郎、苦情、逃婚等等。

布依族青年在浪哨时,还要互相甩糠包。糠包用花布缝成,有鹅蛋大小,因内装米糠,因此得名。布依族青年男女在对歌浪哨之前,看中了谁,就用糠包去打他();喜欢了谁,就专门接他()甩过来的糠包。然后,以糠包为凭,成双成对地去对歌,倾吐爱慕之情。由于糠包上缀有多条绣花耍须,抛甩时,你来我往,犹如彩蝶漫天飞舞,十分好看。

来源:《民族大家庭》· 南海出版公司1996年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