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

2009-11-13 03:18  

    1988年3月10,中国首例试管婴儿诞生。这一填补我国医学空白的重大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就是北京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张丽珠女士。她来自于白族。

白族人口185万余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大多居住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其余分布在云南省各地及贵州省毕节地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湖南省大庸市、桑植县等地。

白族自称“白子”、“白尼”,汉语意为“白人”。1956年,根据本民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白族。白族先民早在公元1世纪就分布在洱海周围。公元2世纪,汉武帝在白族聚居区设置了郡县。唐朝时大理建立了以彝族、白族先民为主体的南诏奴隶制政权。907年,以白族段氏为主体,建立了号称“大理国”的封建领域主制政权,并与宋朝以臣属关系相处。

1253年,元朝消灭了“大理国”,在云南建立行省,在大理地区设置大理路和鹤庆路。明朝时改为大理府、鹤庆府,实行“改土归流”政策,废除世袭土官,以“流官”治理。清代继续因袭明代“改土归流”政策,但在边远地区委任了一批土官和土司。

白族有自己的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没有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

白族崇拜相当于村社神的“本主”,信仰佛教。

 

反帝反封建斗争

19世纪中叶,白族人民同哀牢山区各族人民,由彝族雇农李文学领导,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清起义。起义军建立了农民政权,坚持斗争达20年之久。与此同时,在大理地区,以回族杜文秀为首,联合了白、汉、纳西、景颇、彝、傣等各族人民举行了规模更大的反清起义,席卷滇西和滇西南广大地区,建立了大理政权。大理政权鼓励人民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减轻田粮赋税,安定社会秩序。规定各族之间一视同仁,不准互相凌虐。这些措施具有一定进步意义。大理政权存在了18年。

1883年,洱源爆发了反对帝国主义传教士的斗争。200多白族人民手持锄头、木棍,群起焚烧教堂,打死了披着宗教外衣为非作歹的法帝国主义分子。

1884年的中法斗争中,由白族将领统帅的包括大量白族士兵在内的滇军与汉、壮等族军民,并肩打击外国侵略者,取得了震惊中外的“镇南关大捷”。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遍及全国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给白族地区以巨大影响。宣传马列主义的一些刊物,先后传进白族地区,民主革命的新思潮迅速传播开来。在党的教育下,许多白族人民的优秀儿女投身革命运动。他们中有中国共产党的早期党员张伯简同志,有东北抗日联军的领导者之一周保中同志。

1921年第一批参加中国共产党的张伯简同志,曾到法国勤工俭学,1923年回国后,在上海和京汉铁路沿线进行革命活动,参加和组织了省港大罢工,后因积劳成疾,在广州病逝。

周保中同志是云南大理人。他1926年任国民革命军团长、副师长。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时期远赴东北,同汉族、朝鲜族人民一道组织抗日联军,担任过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军长,此后曾任吉林省军区司令员、云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等职,为革命事业奉献了一生。

 

科 技 文 化

白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灿烂的科学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增添了光彩。

远在石器时代,农业就已成为洱海地区的一个重要经济部门,白族地区还出现了早期的水利设施——沟渠。

南诏时期,白族已能够种植稻、麦、黍、稷等多种农作物,能建筑苍山水利工程,灌田数万顷。

此后,白族在天文、历法、气象、建筑、医学、文史、音乐舞蹈、雕刻绘画等方面,都有许多发明创造和优秀作品。如《太和更漏中星表》、《洞天秘典注》和《奇验方书》等,都是明代白族学者较详细地记载和总结古代天文、医学方面宝贵经验的代表作。

              

崇圣寺三塔

白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各民族先进技术和优秀文化的民族,其中建筑艺术有许多借鉴了中原文化的精华。金碧交辉、古雅端方的大理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蛇骨塔以及鸡足山上的古寺宝塔等建筑,显示了白族人民惊人的艺术创造力。

崇圣寺,又名三塔寺,为南诏、“大理国”时代的一组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如今,其庙宇古寺已在历代战争和地震中变为废墟,只有寺前面的三个古塔还巍然屹立在大理城西北的苍山应乐峰下。三塔由一大二小组成。大塔又名千寻塔,高69米,是座方形密檐式砖塔,共16级,是我国级数最多的古塔;分立于大塔稍后的南北两小塔,均10级,高43米,是一对八角形的砖塔。崇圣寺三塔经历了千余年的风雨剥蚀,仍然巍峨鼎立,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元明以来修建的鸡足山寺院建筑群,斗栱重叠,屋角飞翘,门窗用透雕法刻出了一层层的人物花鸟,巧夺天工,经久不坏。他们都出于有名的“剑川木匠”之手。

 

名作和珍品

白族民间流传的《创世纪》长诗,叙述了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追述了白族在原始社会“天下顶太平”、“不分贫和富”、“百姓肥胖胖”的没有阶级压迫和剥削的平等生活。

《段赤城斩蟒》、《杀州官》、《钩日头》等文学作品,歌颂了古代白族人民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中的英雄人物和事迹,揭露了地主阶级野蛮残暴的本质。

唐代白族诗人杨奇鲲的《途中》、杨义宗的《题大慈寺芍药》、《洞云歌》等名著,被誉为“高手”佳作,都收集到《全唐诗》中。

白族史家所撰的《白史》,虽已失传,但其片段还散见于明代的碑文中。《西南列国志》多达数百卷,可见其内容的丰富。至今保存的《南诏野史》、《郡大记》等书,是研究洱海地区历史的重要资料。

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时,被帝国主义盗走的《南诏中兴国史画卷》,是899年白族画家张顺、王奉宗的杰作。它将南诏的神话传说,用连续的短画形式精妙地描绘出来,生动优美,是我国宝贵的文物之一。

1172年张胜温创作的《大理画卷》,全长10丈,以《护国仁王经》为主题,画了628个面貌不同的人像,笔法精致娴熟,工巧细腻,是我国古代艺术的珍品。

 

“白族调”与“吹吹腔”

“白族调”是白族地区流传甚广的民间音乐,大理的高亢嘹亮,剑川的委婉流畅,洱沅西山的优美动人。有的以三弦伴奏,有的用唢呐配奏过门,唱腔都各树一帜。南诏有名的“狮子舞”,在唐朝时已传入中原,丰富了祖国的音乐和舞蹈艺术。

白剧“吹吹腔”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具有民间音乐舞蹈的特点,它的唱腔有20多种,是在早期“大本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且吸取了汉族戏剧的优点,丰富多彩,深受白族人民的欢迎。

      

《雀之灵》和《两棵树》

80年代中期,大理出了一名蜚声中外的舞蹈家——杨丽萍。她是我国第一个在国外举办舞蹈晚会的演员,她还被菲律宾国家舞蹈协会聘为终身会员。

孔雀舞是云南傣族的传统舞蹈。杨丽萍善于学习,又勇于创造,她吸收民间传统舞蹈的精华,将孔雀舞搬上舞台,以独舞的形式展现女性的阴柔妩媚,成为舞蹈艺术精品。由她创作并表演的《雀之灵》,每个关节都在颤动,每个姿态都蕴含着灵光,舞蹈独白里充满恬静与和谐的生命意识,使人们感受到圣洁之鸟的可爱。舞蹈中孔雀冠的手势,成了她的标志,人们称她为孔雀公主。

杨丽萍对艺术孜孜以求,她不断探索,不断突破自己。如果说《雀之灵》是她的成名作,那么《两棵树》再次表明她的表演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在赴台演出期间,她带给台湾同胞的《两棵树》,使人们感受到人性之美,表演后引起轰动。

 

崇尚白色的服饰

白族服饰,崇尚白色。大理一带的男子,喜穿雪白对襟衣,套黑领褂;洱海以东则多套鹿皮领褂,或皮质、绸缎领褂,腰系麂皮或绣花兜肚,下着蓝色或黑色长裤。

妇女服饰各地也不同。大理一带对穿白上衣、红坎肩,或浅蓝色上衣、套黑丝绒领褂,右衽结纽处系银“三须”、“五须”饰物,腰系绣花短围腰,下着蓝色宽裤,脚穿绣花“百节鞋”。发式按未婚和已婚有别。各地白族妇女都坠耳环,戴银镯或玉镯。

现在,随着经济文化生活的不断提高,白族传统服饰显得更加美观大方,农村和山区青年穿时装的也越来越多。

 

油鸡枞和砂锅鱼

去过云南的人,大多品尝过油鸡枞这种特色食品。这个云南名产来自于白族。

白族多居平坝,主食稻米和小麦,山区则以玉米、荞麦、马铃薯等为主粮。白族蔬菜品种多样,烹调技艺较高,善于腌制火腿、腊肉、香肠、弓鱼、油鸡枞等名产。各地都爱用糯米酿制白酒,用大米制作饵块、饵丝,有些地方还制作蜜饯、雕梅和苍山雪炖甜梅。白族菜谱丰富多样,最负盛名的是“砂锅鱼”,已成为大理一带宴席佳肴。

 

乳扇与“三道茶”

云南洱海北部邓川坝,素有乳牛之乡的美誉。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饲养乳牛,集市上处处设摊售卖乳酪、乳饼、乳扇。乳酪、乳饼,我国许多民族均会制作,乳扇则是白族独创的乳制品。

乳扇是一种固体乳制品,其制作方法独特,因它形状如扇子而得名。乳扇颜色淡黄,像纸一样薄,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凡到过邓川、大理一带的宾客,无不交口称赞。

云南是世界上的茶树发源地,大理更有“茶文化博物馆”之称。白族的“三道茶”更是驰名中外。

三道茶顾名思义,分为三道。第一道是用沱茶冲泡的“苦茶”,第二道是加了糖的“甜茶”,第三道是茶水中放入核桃仁、蜂蜜、姜、米花的“回味茶”。三道茶以茶寓意先苦后甜三回味的人生哲理,品尝三道茶也是宾主抒发感情的特殊方式。

 

走马转角楼

白族居民的特色是条石砌基,石灰刷墙,青瓦为顶,木头作架,庭院周正,门楼讲究,给人的外观印象是整齐、庄严、轩昂、大方。

白族住房讲究布局严谨,宽敞舒适,一般建成庭院组合的建筑群。有的盖成“两房一耳”,或建成“三坊一照壁”,还有的则建“四合五天井”,讲究豪华、气派的,就把两院相连,称为“六合同春”,加之楼上楼下各幢走廊相通,人们就把这样的房舍命名为“走马转角楼”。

楼房分上下两层。过去楼上敬神灵、祖宗牌位,盛放粮食或杂物。楼下一般分为三间,左右两间为卧室,中间为客厅。凡“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式院落,都盖有殿阁造型的装饰性门楼。这是白族居民建筑的重要特点,檐角起翘,斗栱重叠,瑰丽精美。用天然的大理石画或油漆彩绘,将门楼装饰得富丽堂皇。

 

三月街与绕三灵

“三月街”又名“观音节”,是白族盛大的节日和街期。每年315日至20日在大理城西的点苍山脚下举行。最初它带有宗教活动色彩,后来逐渐变为一个盛大的物资交流会。明清时期,四川、西藏、江南各省都有商人到此贸易。它不仅是个物质交流场所,还是表演各种舞蹈和赛马、竞技的园地。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已发展成滇西各族人民一年一度繁荣的物资交流和民族体育文艺大会,对加强各民族团结、促进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每年农历四月二十三日至二十五日,苍山脚下,洱海之滨,村村寨寨的白族青壮年男女,盛装艳服,成群结队,边歌边舞,参加三天的“绕三灵”活动。“绕三灵”的确切含义是“朝拜、游玩三处佛寺风景区”。即金龟寺、圣源寺、崇圣寺。“绕三灵”期间,人们在寺庙前的草地上或树林里,通宵达旦,尽情歌舞。

来源:《民族大家庭》· 南海出版公司1996年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