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

2009-10-31 03:26  

    随着科学日新月异,文化高度发达,象形文字早已成为历史。然而,对象形文字的研究即使是在人类已经迈向信息时代的今天,也仍是一个重要而艰巨的课题。因为,在那里,记录着人类的昨天。

    目前,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是东巴文。这一象形文字家族中硕果仅存的珍宝是由我国纳西族人民在1000多年前创造的。

    纳西族有30万余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在四川的盐源、盐边、木里和西藏的芒康县也有少量分布。

    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个方言。早在公元7世纪,纳西族人民已经创造了象形表意文字“东巴文”和音节文字“哥巴文”,但均不通用。由于同汉族的密切关系,纳西族通用汉文。

  纳西族普遍信仰东巴教。

 

历 史 渊 源

据史书记载,纳西族的先民同汉代称“牦牛夷”、晋代称“摩沙夷”、唐代称“磨些蛮”的部落有密切的渊源关系。“夷”与“蛮”都是封建时代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谓。公元8世纪(唐开元年间),磨些诏首领波冲,在今宾川县的宾居,建立了越析诏的奴隶主政权,为六诏之一。

公元10世纪初期至13世纪中叶,宁蒗、丽江、维西等地的纳西族若干支奴隶主集团,逐渐发展成为封建领主集团。

公元1278年,元朝在丽江地区置丽江路,隶属于云南行省,属元朝中央的一级地方政府。丽江地区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更紧密地同内地联系起来。

明初,纳西族首领木得被中央朝廷授为世袭丽江府土官知府,统治纳西族和附近各族人民。

清雍正元年(1723年),丽江地区实行改土归流,世袭丽江土知府改为流官知府,木氏由世袭土知府改为土通判。改土归流在客观上促使丽江的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化,使地主经济获得了广阔发展的空间。

 

为保卫家园而战

在新中国建立前的漫长岁月里,纳西族人民同全国各族人民一样,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剥削,生活极其困苦。为保卫家园,反抗侵略和压迫,纳西族人民多次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802年,纳西族和傈僳族人民联合掀起反抗清朝统治者的英勇斗争。

1897年,丽江的白沙、束河一带的农民在和卓的领导下又举行过起义,反对地主和贪官侵占农民的田地。

1911年,纳西族和邻近各族人民,聚集黄山哨,再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反动派的统治势力。

20世纪初,法帝国主义攫夺云南七府矿藏的开采权,英帝国主义入侵云南片马,遭到了纳西、傈僳等族人民的一致痛击。

1923年,英帝国主义传教士洛克潜入丽江、维西一带,进行间谍活动,先后窃走纳西族大批珍贵文物。1949年春,纳西族人民包围了他的住地,扣留他最后准备窃走的文物,勒令他赔罪认错,把他驱逐出境。

 

投身人民解放事业

19344月,红军第二方面军的一支部队北上抗日,到达丽江城,受到丽江人民的欢迎。红军在丽江砸开监狱,开仓济贫,向群众宣传我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平等政策,增强了纳西族人民对党的认识。红军北上后的第二年,金沙江沿岸的纳西族、汉族等各族人民联合起义,反对国民党统治,提出“杀贪官,安人民,打富济贫”等革命口号。此后,丽江各地又陆续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抗租”、“抗税”斗争,迫使丽江国民党政府释放出被监禁的“抗租犯人”。

1948年,在中共云南地下党组织领导下,纳西族人民在农村建立了“农民抗敌协会”等组织。以抗租、抗粮、抗兵役为中心,团结广大群众,打击国民党统治。

19494月,由中共云南地下党领导的武装力量,解放了剑川,建立了滇西北第一个革命根据地,极大地鼓舞了纳西族人民。同年5月,丽江人民组织了大规模的“五一”游行示威,提出“丽江人民团结起来”、“打倒蒋介石”等口号。人民群众强大的政治攻势,迫使企图进驻丽江的国民党军队退缩不前。党组织领导了丽江人民自卫队,积极进行游击战争。194971日,丽江宣告解放。人民自卫队经过整训,奉命改编为“滇西北人民自卫军第三支队”,其中90%以上的指战员都是纳西族人民。这支队伍在党的领导下,英勇作战,为配合人民解放军主力部队解放云南作出了积极贡献。

 

《创世纪》与《东巴经》

纳西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创造了自己优秀的文化和科学。同时又大量吸收汉、藏等民族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了自身的发展。

纳西族的文学,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既有本民族学者文人的专著,更有大量为劳动人民集体创作的口头文学。著名的《创世纪》,是一部描写纳西族人民开天辟地、与大自然搏斗、歌颂劳动、反映男女忠贞爱情的长篇史诗。

东巴文产生于23世纪,发展于隋唐时代。共1400多个单字。其造字方法分依类象形、显著特征、变易本形、标识事态、附益他文、比类合意、一字数意、一意数字、形声相益、依声托事等十类。由于直到现代还有人使用这种文字,故被誉为世界上唯一保留完整的“活着的象形文字”。

东巴文一般只用于抄写东巴经。用东巴文撰写的《东巴经》是纳西族的宗教经书,数量达数万卷之多,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叙述了纳西族人民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这一漫长历史时期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研究纳西族的文学、历史、宗教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最古老的交响乐和舞谱

融诗歌、音乐、舞蹈为一体,是纳西族民间文艺的一大特色。《喂热热》、《阿丽丽》、《京盘》、《纳西族古典舞蹈》等一批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歌舞在国内外享有盛名。

相传为元人遗音的大型乐曲《白沙细乐》被誉为最古老的交响乐。现传曲目有笃、一封书、三思曲、美丽的白云、公主哭、赤脚舞、弓箭舞、挽歌。乐器有竹笛、竖笛、琵琶、筝、胡琴等。这部音乐主要演奏于丧葬仪式。

《纳西族东巴舞曲》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民族舞谱,也是当今世界上仅有的象形文字舞谱。它不仅论述了舞蹈的来历,而且详细记述了东巴教各种乐舞的类别、跳法,对舞蹈的动律、场位、路线、造型、技巧,以及道具的使用方法等都作了较规范的描述。

 

建筑与绘画

纳西族的建筑、雕刻和绘画,也具有相当造诣,而且融和了纳西、汉、藏三个民族的传统风格,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被誉为中华民族优秀建筑传统缩影的丽江古城,从选址到建筑风格都融汇了汉、藏、白等多种民族建筑艺术风格并有所创新。

著名的丽江白沙“大宝积宫”、“琉璃殿”、“大定阁”、“五凤楼”等,均系明代建筑。在这些建筑物的墙上都保存着珍贵的壁画,笔法兼有藏画的洗炼和匀称,又具有唐代道释画的风格,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珍贵遗产。

著名的丽江壁画是由汉、藏、白、纳西等民族的画师陆续完成的,它既是各民族文化交流的产物,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结晶。

纳西族的绘画分为木牌画、竹笔画、纸牌画、神轴画四种。用象形文字写成的《东巴画谱》是罕见的艺术珍品,《神路图》长15米,堪称稀世瑰宝。

新中国建立后,纳西族的绘画在中国共产党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又有新的发展。著名画家周霖的国画,曾在首都展出,受到好评。周霖的名作《金沙水拍云崖暖》展挂在人民大会堂云南厅。

 

“披星戴月”

丽江纳西族妇女上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腰系百褶围腰,下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肩两旁缀日、月,象征着“披星戴月,表示勤劳的意思。宁蒗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配大银耳环。纳西族男子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 。

 

“三叠水”与 “八大碗”

三叠水又称雪山宴,是纳西族招待贵宾的方式。三叠水有大三叠、小三叠之分。大三叠用八大碗、八小碗、八个盘,共24个菜。小三叠用六大碗、六小碗、六个盘,共18个菜。因大碗高,小碗矮,盘子低,形成三个层次而得名。

三叠水的菜肴无定谱,可按季节、按需要随意配置,只是必须有几样道地的山珍名菜。

八大碗是纳西族招待客人的食谱。它们是主菜三大碗:大肉、酥肉、粉蒸肉;副菜三大碗:木耳炖鸡、荤素混菜、粉丝汤;佐菜两大碗。八大碗荤素搭配得当,酥脆香软调匀,浓淡酸辣适度,色泽鲜艳。

纳西族的特色食品还有琵琶肉和千层饼,琵琶肉是用整条猪腌制的猪膘,因形似琵琶,故得名;千层饼香脆爽口,油而不腻,因层次多、薄如纸而得名。

 

三房一照壁与四屋一院落

纳西族的房屋建筑与他们的婚姻、家庭习俗有着密切的关联。

现在丽江纳西族的瓦房,多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格局,即由较高的正房和两侧略低的偏房,以及在正房对面的一座照壁构成,安静、宽敞、自成单元,布局协调,主次分明。这种建筑的用料、结构、装饰都独具匠心,既美观舒适,又经久耐用。整个建筑有主房铺屋,照壁、墙身、房檐、“垂鱼”,错落有致,上下参差,纵横呼应,成为纳西族建筑的一大特色。

居住在宁蒗县永宁的纳西族房屋建筑多采用“四屋一院落”格局,即由正房、经堂、双层楼房和畜厩四座木结构建筑组成的院落。正房由主室、上室、下室、后室、仓库五大部分组成。主室是全家活动的中心。

 

交流农具的节日  棒棒会

纳西族有许多传统的民族节日,像尝新节,朝山节,三月会,牧童节,六月火把节等等,或源于生产劳动,或源于宗教信仰,或来源于故事传说,都很有民族特色。

棒棒会,又称弥老会。时间在农历正月十五,地点为纳西族聚居的各集镇。主要是交流生产、生活用品、竹木器具、以备春耕之用。晚上,各家要吃元宵,街上还有歌舞表演。

 

资源富饶多奇观

纳西族主要聚居区,地处滇西北高原,境内有直插云天的玉龙十三峰。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名胜古迹很多,有长江第一湾的石鼓,相传诸葛亮“五月渡沪”、忽必烈“革囊渡江”均在此地。1936年红军长征时曾经在石鼓渡口渡江。自治县首府大研镇的黑龙潭是云南著名风景区之一。丽江的虎跳峡,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谷深达3000米以上。其中的虎跳涧宽仅30米,而落差却达171米,是我国重要的一处水利资源。金沙江河套地带,是著名的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繁多,素有“植物宝库”之称。勤劳智慧的纳西族人民因地制宜,把清澈晶莹的玉泉水引入古城镇,形成了家家流水、户户垂柳的景观,在滇西北高原的玉龙雪山下构成了“江南水乡”。而古城中的“四方街”曾经是纳西族与各兄弟民族和睦相处、互通有无的商品集散地。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土特产很多。“丽江马”体格健壮,善走山路,闻名全国。纳西窨酒,已有300多年的酿制历史,行销中外。丽江虎潜丸是云南著名的中成药,丽江天麻补酒在国内外深受欢迎。

来源:《民族大家庭》· 南海出版公司1996年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