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族

2009-10-25 03:29  

唐代诗人王之涣有一首脍炙人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诗中提到的羌笛是羌族特有的吹奏乐器。

羌族自称“尔玛”、“尔咩”,意为本地人。现有人口30万余人(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主要分布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汶、汶川、理县、北川等县。

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羌族没有本民族文字、很多羌族人懂汉语,通用汉文。

羌族信仰原始宗教,也有一部分羌族人信仰藏传佛教。

 

古老的民族

羌族的历史可追溯到古殷商时代,早在3000多年前,殷代甲骨文中,就有关于羌人的记载。

“羌”,原是古代汉人对居住在祖国西部的游牧民族的一个泛称。秦汉以后,就有古代羌人中的“冉”、“陇”部落居住在今天的四川西北一带。公元前二世纪时,汉朝在这里设郡。

隋唐时代,居住在这里的羌人,一部分同化于藏族,另外一部分同化于汉族,还有一部分则保存并发展下来,形成今天的羌族,因此,今天的羌族只是古代一部分羌人的后裔。

 

英勇的斗争

历史上羌族人民和汉、藏人民一道,曾经同帝国主义,反动官府和封建统治阶级进行过英勇不屈的斗争。

1841年,在鸦片战争期间,羌族人民就曾和藏、彝等族人民,组成2000人的军队,开赴浙江前线,在宁波镇海战役中,重创英国侵略军。

1905年,清朝政府在茂州设立“官盐店”,对食盐实行专卖垄断,从中渔利。羌族人民不堪其苦,爆发了—场武装反抗斗争。他们联合了黑水、松潘的藏族人民,汇成一支千余人的队伍,开进茂州城,捣毁“官盐店”,允许食盐自由买卖。

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后,羌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1921年,为反抗反动官府的苛捐杂税,群起杀死了作恶多端的团总。1924年至1926年,理县藏、羌等族人民反抗封建军阀苛捐杂税的压榨,聚众二千多人,攻陷理县县城。起义武装还攻打到汶川、茂县、松潘等地,斗争坚持了三年之久,狠狠打击了反动派的猖狂气焰。

1935牛,红军长征经过羌族地区,羌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建立了工农革命政权,进行了土地革命。红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卷土重来,实行白色恐怖统治,羌族人民不断地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英勇不屈的斗争。

19425月,茂县专区的专员和县长,以“铲烟”为名,派兵洗劫了茂县北路蚕陵乡的一些村寨,引起当地羌、汉等族人民的强烈愤慨,爆发了“茂北事变”。他们聚集了一千多人,首先消灭了前往搜刮的一个保安中队,接着,顺势直攻茂县县城,打垮了守城的反动军队,将县城团团围住,显示了羌族人民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精神。

1947年,茂县龙坪、三齐等乡的羌族人民又掀起了一次被称为“龙坪事件”的武装起义。龙坪、三齐等地的羌族人民,聚集了一千多人,在纳呼寨一举消灭了国民党军数十人,国民党茂县专员也鼠窜逃命,再一次显示了人民的巨大力量,使国民党在羌族地区不敢为所欲为。

 

古老的羌笛

羌族人民创造了大量具有民族风格的文化和艺术。

羌族人民能歌善舞,有内容丰富、曲调悠扬的山歌、盘歌、酒歌,一般是见景生情,即兴而唱。有舞姿矫健、节奏明快的锅庄舞、皮鼓舞等。伴奏乐器有铜锣、铜铃、羊皮鼓、哨呐、竹笛等,其中最著名的自然是古老的羌笛。

汉代以后,历史文献就有关于羌笛的许多记载。它是秦汉时期由西北游牧的古羌人发明的。流传到现在的羌笛,在原来四音孔的基础上又增加一音孔,成为六声阶双筮双管竖笛,笛长约1520公分,笛管用岷江上游的油竹制成,筷形方体,粗如小指,两管相并用丝线缠紧,再漆上土漆,使之美观而不易干裂。演奏者常以“鼓腮换气法”吹奏,羌笛柔和纤细,悠扬婉转,既适宜平时私下抒情,也能登台独奏。

 

美丽的服饰

羌族服饰朴素、美观而具特色。无论男女,一般都穿麻布长衫,外套羊皮长背心,包头巾,缠裹腿。羌族妇女的衣服绣有花边,衣领上镶有一排梅花形图案的银饰,系绣花腰带,足穿勾尖绣花鞋,喜戴耳环、簪子、银牌等首饰。

羌族传统的民间工艺美术以挑花、刺绣最为出色,心灵手巧的羌族妇女,不需图稿,信手绘成优美的图案绚丽多彩的成品。

 

   

碉房是羌族的石砌民居,一般高达三四层,鳞次栉比的石砌建筑构成堡垒式风格的村寨。

过去的羌寨多建在山腰坡地的平台,也有的建在高山或河坝。建筑羌寨在选择地形上非常讲究:既要靠山,又要避开泥石流的威胁;既要临水,又要没有洪水险患;既要干燥,又要避开风口。更重要的是要考虑到经济环境,附近要有足够的田地供衣食之需;另外还要从战争防御上考虑,有关隘可凭。寨中每一住宅均为石砌平顶楼房,左右比邻,前后相依,少则一二十户,多则七八十户。

碉房建造就地取材,以土石为原料,不用绘画、吊线,信手垒石砌成。其形式多样,层次不一,结构严密,棱角整齐,不仅坚固耐久实用,外观雄伟,而且冬暖夏凉。

 

尚白习俗与白石崇拜

羌族祟尚白色,一切以白为上,直到今天,许多羌民仍保留着穿白衣服、缠白头巾、裹白绑腿的风俗。其尚白习俗不仅体现在物质生活方面,而且还体现在白色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上。在羌人的思想意识中,白色有“善”、“美好”、“合理”等含意;黑色代表恶、丑、邪僻等。

羌族的尚白习俗与其特定的地理环境有关。羌族居住在高山地区,许多地方终年积雪,雪山滋润草场,灌溉农田,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丰富的水源。因此,羌族崇尚雪的颜色——白色。这种崇尚白色与羌人固有的石头崇拜相结合,使产生了独特的白石崇拜。

羌族过去保留着比较原始的多神信仰,一般没有固定的偶像,而以白石为诸神的象征,分别供于屋顶塔子上、屋角神龛上、村外田地里、山头神林中,代表天神、祖先神、土地神、山神等。羌族将白石看作能理解自己和帮助自己的神灵,相信供奉即可得到白石所代表的各种神灵的庇护。

来源:《民族大家庭》· 南海出版公司1996年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