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

2009-11-19 13:09作者:国家民委  

  概况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地处贵州西部乌营蒙山脉腹地的高原面上,是贵州的西大门,位于东经103°36′~104°45′、北纬26°30′~27°25′。全县国土面积6295平方公里,为贵州省县域面积之首,辖35个乡镇,621个行政村(居)委会。

  县内有汉、彝、回、苗、布依等18个民族,2004年末总人口111.8万人,是贵州省第三人口大县,其中少数民族人口28.06万人,占总人口的25.1%,是毕节试验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贵州省唯一的由三个少数民族自治的县,也是全国由三个民族自治的五个县之一。据文献记载,威宁秦朝时为汉阳县地,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1954年11月11日成立“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全省乃至全国成立较早的自治县。

  自然条件 全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平均海拔2200米,年均气温10~12℃,夏季平均气温23.2℃,年均降雨量962.3毫米,无霜期208天,年均日照时数1 800小时。全县立体气候明显,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日温差大,年温差小。日照多,有利于农作物干物质的积累。独特的气候造就了威宁农畜产品的优良品质。乌蒙山脉贯穿县境,其间屹立着四座2800米以上的高峰;县境中部开阔平缓,四周低矮,峰壑交错,江河奔流,是“四江之源”(即乌江、牛栏江、横江的发源地,珠江的北源)。

  自然资源 全县拥有耕地332.5万亩(航测),林地237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1.7%,成片草场和草山草坡320万亩。生物资源种类繁多。盛产玉米、马铃薯、荞麦等粮食作物和烤烟、芸豆、魔芋等经济作物及苹果、黄梨、核桃、板栗等干鲜水果,中药材有党参、天麻、黄柏、三七、半夏、杜仲、厚朴等,其中马铃薯常年产量在10亿公斤以上,占全省总产量的10.78%,且品质优良,为全国之冠。各类牲畜常年存栏达100万头(匹、只)以上,出栏40万头(匹、只)以上,已成为我国南方畜牧业基地,是著名的“马铃薯之乡”、“中药材之乡”、“畜牧之乡”和“南方落叶水果基地”。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铅、锌、铜、金、银、铝、石膏、泥炭、硅石、大理石、水晶石、花岗石等30余个品种,其中煤储量达50亿吨,铁矿石储量1亿吨,石膏储量59.8万吨,史有“宝州”之称。水利资源蕴藏量52.5万千瓦。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有座落在县城西郊被世界旅游专家誉为“高原明珠、皇冠上的宝石、世界级的景点”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草海,保护区面积120平方公里,水域面积25平方公里,区内生活着鱼类9种、越冬鸟类185种、10万佘只,其中有以黑颈鹤为代表的国家一级保护鸟类7种、灰鹤等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0佘种,水生高等植物布满湖区,水草覆盖度达60%,是贵州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泊和完整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也是世界最佳湖泊观鸟区;有独具特色的乌江源石缸洞、40万亩百草坪天然大草场等景观和其它历史文化遗迹;有热烈奔放的彝族火把节、庄严肃穆的回族古尔邦节、欢快明朗的苗族花山节等节日活动和民族歌舞,民族特色浓郁;有极富特色的民族服饰、背缮、挑花刺绣品、毛制品、地毯、回族剪纸、苗族腊染等各类民族民间工艺品。

  链接网站: 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网站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