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颖的模式 显著的成效

2009-11-18 11:28作者:作者:周启华  

这次非常有幸地参加了由中央民族干部学院举办的全国牧区科学发展培训班,通过历时一个月的专家讲授、座谈讨论、观摩考察、实地调研等多种形式学习,对科学发展观、民族宗教理论、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全国的牧区、牧民、牧业等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收获很大,感触很多,体会很深,汇报如下:

一、对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牧区科学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要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牧区,牧民就是主体,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首先考虑牧民的利益,做到发展为了牧民、发展依靠牧民、发展成果由牧民共享。

  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经济基础相协调。在广大牧区,要按照牧区固有的特点,总体布局,全国一盘棋,全面推进草原建设、生态建设、交通建设,通讯建设、水利建设、医疗卫生建设、教育建设、文化建设、住房建设、棚圈等各项建设,促进牧区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必须坚持统筹兼顾。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也就是说,在牧区要统筹牧民利益和集体利益、牧区利益和全国整体利益、上游(牧区多处在江河上游源头区)利益和下游(经济发达区)利益、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特别要重视生态利益,这是牧区建设中的重中之重,关乎国家生态安全,关乎中华民族的长治久安。

    二、对牧区和草原有了新的认识

由于工作行业关系,过去长期在林业部门工作,对牧区和草原的真正科学意义上的涵义并不十分清楚,也不很理解,认识上有较大片面性和偏差,特别是对全国的牧区和草原在认知上很模糊,通过这次学习和考察,才对牧区和草原有了较为科学和正确认识和理解:牧区是指以草原、畜牧业、牧民为主要特征的地区,草原是基础,草原畜牧业是主导产业,牧民是基本主体。牧区是我们国家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加快牧区发展,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关系民生和社会稳定的重大战略任务。

我国是一个草原大国,拥有各类天然草原(包括南方草山草坡)近4亿公顷,面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全球草原面积的13%,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五分之二,是耕地面积的3倍、森林面积的2.3倍,是耕地和森林面积之和的1.31倍。                                 

牧区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首先,牧区大多地处边远山区、边疆地区,是我国反渗透反分裂,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前沿阵地;其次,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是维护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阵地;第三,牧区能源资源富集,又处于待开发状态,是我国未来能源资源接替的主要阵地;第四,因为其生产方式主要是传统的游牧,纯天然养畜,是得天独厚的我国安全食品,特别是安全肉食品供给地;第五,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地处高原,江河源头,海拔高,降水量大,积雪丰厚,冰川分布广,水源极其丰富,草原、森林面积大,水源涵养能力极强,是我国最重要的水源涵养补给区,不仅肩负着维护国土的生态安全任务,也肩负着延续源远流长数千年的华夏文明的历史重任。因此,其地位异常重要,而且具有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是其它任何地区不能比拟和替代的。然而,目前这些地区的草原生态状况很不乐观,由于严重的超载过牧,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加之干旱、鼠害、虫害等自然灾害危害,“三化”现象十分严重,湿地也大面积萎缩,草原生态功能严重退化,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能力急剧下降。最为严重的是甘肃省玛曲县,四川省若尔盖县等黄河上游水源区,沙漠化已吞噬草场数十万亩,若任其继续蔓延扩散,将不可逆转,形势十分严峻,后果十分严重。因此保护牧区草原生态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草原保护的方法措施很多,成功的经验也不少,但首要的是要彻底地改变传统观念。长期以来,人们认为草原就是用来放牧养畜的,天经地义。就是在这个思想指引下,人们肆无忌惮地掠夺式放牧利用,只是一味地利用,不给予必要的休养生息式保护,造成今天这个结局。我认为,从现在开始,必须坚定地树立生态优先的草原功能和利用观念,用这个观念和思想做指引,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三、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为促进少数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民族政策。牧区大都是少数民族聚居区,而且本人来自新疆牧区,是典型的少数民族地区,前不久又发生了“7·5”事件,影响至今还远未消除,贯彻执行好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做好民族工作至关重要。

一是坚持民族平等团结。在中国,民族平等是指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具有同等的地位,在国家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依法享有相同的权利,履行相同的义务,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民族团结是指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不会实现民族团结;民族团结则是民族平等的必然结果,是促进各民族真正平等的保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自觉地维护民族团结,坚决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二是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我国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表现在服饰、饮食、居住、婚嫁、礼仪、丧葬等多方面。我们要时时处处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在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对少数民族保持或改革本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加以保护。尊重和照顾他们的饮食、婚嫁、丧葬、年节等各种习惯。

四、学习培训模式新颖有效

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的领导老师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在这次培训中做了很多大胆、有益、有效的探索与创新,比如:专题讲授与座谈讨论相结合,课堂学习与考察调研相结合,学习培训与出调研成果相结合等等,形式非常新颖,成果非常显著,在本人曾经参加过的各类学习培训班(包括数次国家部委培训班)中,这次培训感觉最良好,印象最深刻,收获最显著。另外,学院领导对这次培训高度重视,精心组织,亲自授课,多次参与座谈交流,现场指导,各位老师亲自带队奔赴各省区,放弃节假日,牺牲休息时间与学员朝夕相处,周到细致,无论学习、生活都精心安排,付出了艰辛的努力,这些都是此次培训取得圆满成功的保证,作为学员非常满意,深受感动。

(作者系全国牧区科学发展专题研讨班学员·新疆阿勒泰地区林业局副调研员)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