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普米族

2009-12-19 15:15  

  据普米人传说,他们古时候的先民,曾经在没有铜铁炊具和陶制器皿的条件下,过着游牧生活,食兽肉穿其皮;肉在火上烘熟了就吃。传说他们的祖先曾经在青藏高原上度过长期的游牧生活,那里人烟稀少,几乎与外界处于隔离状况,他们的先民在没有炊具和器皿的情况下,想出了种种做熟食的办法。据他们介绍,曾用石头烤粑粑、羊胃煮肉、木桶煮食、木槽热水等等。

  石烤粑粑是首先将石头烧得炽热,然后再加水调和好的粑粑面包放置在石头上,片刻就烤熟了,比较好的办法是把一块石板架起类似锅桩的形状,下面烧火,上面烤粑粑。羊胃煮肉,是将羊胃掏空、洗净,中间装水,把羊肉放进去,然后在火堆上烤,由于羊胃里有水,烧时不易破裂。木桶煮食是先在木桶里盛凉水,然后把烧好的石块往木桶里放,如水中的温度不够高时,可以继续往水中放烧热的石块,直至水开食熟为止,木槽热水法与此相似。

  普米族生产的粮食主要是包谷、青稞、大麦和荞麦,主食就是这些粮食的制品。糌粑面是普米族的传统食品,原料有大麦、燕麦、荞麦、玉米等。做法是将粮食炒熟,放在手碓或脚碓中舂成粉末,再用筛子筛选,便成粘粑面,可用冷水或开水冲调食之。喝茶时可作点心,外出劳动、打猎、旅行可随身携带。

  面食类有烤制和煮制两种,各种粮食都可加工成粉,成年人常吃的有较硬的烧粑粑,老人小孩常吃烤稀面饼。普米人也常吃煮面片。还有一种较为特殊的烤制食品,叫做“仲宗”,是先把燕麦面和好,做成粑粑状,外面抹上油,或事先在面内掺进油盐,用树枝串上,放在火中烧烤,然后食用,香脆可口。节假日,普米人也做油饼和麻花等食品。

  荞麦、燕麦、稗子、水稻等去皮后可做成饭,制法有蒸、煮两种。

  普米族食肉较多,主要是猪、羊、牛、鸡肉,以猪肉为主。猪肉有新鲜肉、猪膘肉和腊肉。无论是新鲜的或腌制的,普米人都喜欢煮坨肉,吃时每人一坨。请客,一般有肥、瘦肉和大碗肉;如果是盛宴,要当客人的面宰杀牛、羊或猪、鸡,以表示诚心待客。客人离开时,主人要送一块猪膘肉,称“散份子”。

  近代以来,大多数普米人民种植蔬菜,有洋白菜、青菜、白菜、南瓜、圆根、萝卜、四季豆、土豆等。做菜的方法简单,洋白菜、青菜等大多煮食或做汤,有时也与面食一起做。萝卜、土豆、四季豆大多炒着吃,并喜欢腌制酸菜和晒干菜;圆根和萝卜等,还切成片和丝,晒干后收贮起来,过冬时食用。在缺菜季节,也采集野菜吃。

  普米人有喝茶的嗜好,每天起床后,就需喝一次早茶,中午和晚饭前也各喝一次。有的人在临睡前还要喝一次茶,称之为晚茶。此外,他们也爱喝酥油茶,制作方法是先在茶桶内放入一块酥油或者猪油,再加入少量盐和瓜子仁后,将滚烫开水倒入桶中,用打茶棍在桶内搅拌,直到油水融为一体为止,倒出后即可饮用。

                                                                     来源哈尼太龙网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