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各少数民族的饮食习惯——仡佬族

2009-12-19 14:34  

  仡佬族的饮食在年节丰盛,平时简单;而平时,农忙时吃得好些,农闲时吃得差些。这是人们根据自己经济境况对生活作出的安排。仡佬族人大多居住在边远山区,山多田少,粮食作物主要是包谷,因此包谷饭是主要食品。

  包谷饭:用石磨将包谷磨碎,筛簸去皮,于簸箕内洒水拌湿,放入甑中蒸熟,倒入簸内再洒水拌匀,至互不粘连为宜,再装甑蒸到熟透。节庆或有亲朋来访。较富裕的仡佬族人家用大米与包谷面混蒸。包谷色黄,大米色白,俗称“金银饭”。包谷饭营养虽好,但于散,难于吞咽和消化,因而常以酸菜佐餐。

  酸菜:用青菜或白菜,或萝卜秧于坛、罐内腌制而成。吃的时候将酸菜切成丝和洋芋片及=过的四季豆、小豆在锅在煮,然后蘸辣椒水食用。酸菜汤既可下饭,又有助于消化,还可以储存蔬菜,保证常年有菜吃。山区仡佬人常年离不开酸菜汤,俗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之说。坝区田多,以大米为主食。稻谷舂、碾去壳后,将米淘净,放入锅内煮至半熟,以筲箕滤干,然后入甑蒸熟即可。蔬菜类有青菜、白菜、白萝卜、胡萝卜、碗豆、胡豆(即蚕豆)、辣椒等。豆腐制作费工,但味道好、营养丰富,通常很少吃,视豆腐为仅次于肉类的佳肴。除喜庆、节日外很少吃肉。

  烧酒、甜酒和咂酒:烧酒一般在20度左右,多用包谷酿制,饮不用杯,古代“以牛角饮食”,后改用土碗。甜酒一般用包谷碎粒制作,富裕人家用大米酿造。甜酒制作,是将粮食蒸熟,放于大簸箕内摊开降温至与人体温同时,撒曲药拌匀后,装入坛内,外用破布旧衣包裹,放火边保温,三天后即可。取其糟、汁一并煮食,汁浓味醇甜,营养价值高,多在春节及产妇坐月期间食用。咂酒用麦子、包谷、高梁等蒸熟,拌以酒药,装坛密封使之发酵,于婚礼期间启用。喝咂酒要将酒坛置于堂屋或大门外屋檐下,插入二、三根通心细竹或泡木杆,宾客们围坛扶竹竿轮流俯首咂饮。每吸一轮,加水一次,使酒汁保持满坛。因是用竹竿吸饮,故又称为“竿儿酒”。

  茶席、酒席、正席三道,一道吃罢,再上一道,一道俗称一台,故三道称为“三么台”。

                                                                   来源哈尼太龙网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