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援藏:雪域高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2010-01-20 10:37作者:来源:新华网  

来自北京的第五批援藏干部、西藏堆龙德庆县委书记孙德锐(左一)等在藏族农民家品尝酥油茶。
2008年6月中旬以来,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等地的850多名第五批援藏干部
陆续抵达西藏。
他们将在西藏7个地市、74个县(市、区)及自治区直属机关工作3年。 新华社记者 索朗罗布 摄  (资料图片)

  新华网拉萨1月19日(记者薛文献、胡星、文涛)1994年召开的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总结历次援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重要决策。2001年召开的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决定进一步加大对西藏现代化发展的支持力度。

    举全国之力支援西藏,成就了雪域高原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和跨越式发展的崭新局面。

    全国倾力支援:西藏各族人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干部援藏是全国援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批批援藏干部的到来,优化了西藏干部队伍结构,带来了新观念、新思路,为确保西藏稳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自1995年以来,全国共有18个省市、6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部委、17户中央企业,先后选派5批共3747人进藏工作。目前,西藏全区7个地(市)的73个县(市、区)和双湖特别区以及自治区和地(市)主要直属部门都在受援范围之内。

    北京市第五批援藏干部、拉萨市尼木县委书记刘颖上任后,在全区首次设立乡镇党建专职副书记,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维护稳定、促进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的坚强堡垒。2009年,这个县被评为“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中央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后,中央各部门和有关省份的对口援藏工作积极调整战略部署,援藏资金、项目等开始向农牧区倾斜,农牧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因此得到极大改善。

    福建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近两年来把80%的援藏资金投入到农牧区,建设了216个民生项目,其中建成4个整体搬迁重建的新村和6个配套完善的新农村示范村。崭新的民房、水泥硬化的村道以及村部、村民活动广场和饮水、沼气、广播、电力等配套设施的投入使用,使当地各族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援助拉萨市曲水县的江苏省援藏工作队建起了工业园区和现代农业设施,吸纳劳动力5000多人,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和农牧民稳步增收。2009年,这个县的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超过4200元。

    江苏省还开展了乡镇基层“结对帮扶”活动,苏州昆山市花桥区长期对口帮扶拉萨市林周县松盘乡,每年为其固定安排50万元援助资金和5万元“昆花”奖学金。松盘乡以前是有名的后进乡,现在这里的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党委、政府做到了“有钱办事、有能力办事”,在群众中的威信大大提高。

    15年来,各对口援藏单位根据中央的决策部署,累计建成援藏项目6300个,总投资达133.15亿元,涉及广大农牧民切身利益的住房、看病、上学、交通、饮水、通信等问题得到基本解决,各族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

    1995年,广东和福建的第一批援藏干部刚到林芝地区八一镇时,当地各种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落后。经过5批援藏干部坚持不懈的努力,如今,这里街道笔直,楼房林立,市场繁荣,成为尼洋河畔一座风景秀美的现代化新城。

    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张庆黎说,援藏工作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基础设施条件,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密切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西藏各族人民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输血”“造血”并举:激发了西藏干部群众的创造活力

    随着援藏工作的不断深入,各地援藏工作队在做好“输血”型援藏的同时,更加注重“造血”型援藏,不断增强受援地区的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

    隆冬时节,在白朗县巴扎乡冲堆村边多家的蔬菜大棚里,硕大的青椒青翠欲滴,鲜红的西红柿挂满枝头。在山东援藏工作队的带动下,这个村从2001年开始种大棚蔬菜,现在全村共建有大棚100多座,每座大棚年收入可达六七千元。

    2009年,武汉市第五批援藏干部从湖北引进了2000枚良种奶牛冷冻精子,在对口支援的山南地区乃东县试行奶牛改良,技术援藏获得成功,乃东县的良种奶牛繁育和奶源基地发展难题得到解决,奶农开始常年受益。

  藏东米林农场是出产优质水果的地方。福建第五批援藏工作队投资300多万元,将这个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还负债1400万元、濒临倒闭的农场,建设成为西藏最大的大棚水果优质苗木培育基地和葡萄生产示范基地。截至目前,这个基地共培育各类优质水果苗木8.6万株,实现产值200多万元。

    近年来,各援藏工作队不断加大技术援藏、科技援藏、就业援藏的力度,并积极推动内地与西藏开展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的经济技术合作,援藏工作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格局。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中央关心、全国支援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激发出蓬勃的创造活力。在各类援藏项目的带动下,过去只会种田、放牧的西藏农牧民,学会了养奶牛、育苗、发展沼气等现代生产技术,有的人利用农闲到外地打工,有实力、有经验的人则建工厂、包工程,涌现出一大批致富能人。西藏各族农牧民如今正靠着勤劳的双手,阔步走在奔小康的道路上。

    2009年,西藏全区国民生产总值预计可达437亿元,连续1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89元,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援藏干部不仅帮助我们改善了基础设施,还经常给我们讲先进的旅游发展思路。我们在这样好的条件下如果还穷,那就是自己犯懒了。”米林县南伊珞巴民族乡琼林村的珞巴族村民达林说。 

  情注雪域高原:“老西藏精神”薪火相传

    2009年藏历新年,山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日喀则市市委书记华玉松与其他援藏干部一起,在一位藏族干部家里过了一个原汁原味的传统佳节。援藏近3年,华玉松学会了唱藏族歌曲、跳锅庄舞、弹六弦琴,还经常到田间地头与群众一起劳动。

    “华书记到了群众家一点架子都没有,捏起糌粑就吃,端起青稞酒就喝,跟大家没有距离。”日喀则市副市长巴旺说。

    福建省第五批援藏工作队领队陈秋雄在福建不慎摔断了腿,腿上镶了一根30厘米长的髓内钉,他拄着拐杖返回西藏坚持工作。冬天,电热毯对钢钉的热辐射让他痛得难以入眠,但他从不叫苦,被林芝地区的干部群众称为“铁腿领队”。

  在做好援藏本职工作的同时,广大援藏干部还慷慨解囊,为当地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截至2009年4月,仅第五批援藏干部就为西藏贫困职工和农牧民捐款438.04万元,捐物折合人民币3876.62万元。同时,筹集或捐助资金1281.83万元,用于资助18280名贫困学生。

    12岁的李颖是察隅县中学的初一学生,是个孤儿。广东省第五批援藏干部、察隅农场党委书记黄伟平把她列入了助学帮扶对象,每年拿出3000元资助她读初中。他把李颖当亲生女儿照顾,不论多忙,总要抽时间去看看。曾经一度辍学的小李颖重新走进课堂。她在日记中写道:“援藏叔叔,有你们在,我不再孤单,我将勇敢地面对现实。”

    不久前,包括李颖在内的33名贫困家庭子女又领到了黄伟平捐助的第二批助学金5.8万元。李颖在日记中写道:“我长大了要当援藏干部,像黄叔叔那样有文化、有本领,帮大家盖许多房子,修许多路,帮许多小朋友上学。”

    15年来,广大援藏干部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牢记党的宗旨,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把西藏各族人民当作亲人,与当地干部群众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奏响了内地和西藏各族人民大团结、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强音。

    今年1月8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新形势下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工作。会议强调,要坚持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和西藏广大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相结合的方针,加大支援西藏工作力度,完善经济援藏、干部援藏、人才援藏、技术援藏相结合的工作格局。

    在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来临之际,西藏无疑又一次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援藏工作的又一个春天正在来临。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