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民族文化的生命力--代表委员谈民族文化建设

2010-03-08 09:23作者: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记者谢良、王军伟、刘泉龙)每年参加两会,来自京族的苏明芳代表都要呼吁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保护。“国家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人口较少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及少数民族古籍的抢救、搜集、保管、整理、翻译出版和研究,同时加大少数民族人才建设。”

    不仅仅只是人口较少民族文化遗产需要保护。保护传承民族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的共同精神家园,是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的共同心愿。

民族文化发展步伐不断增快

    甘肃通过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艺术人才。精品京剧《丝路花雨》、秦剧《百合花开》走向市场获得好评。全国人大代表、甘肃京剧团国家一级演员马少敏说,表现敦煌文化的《丝路花雨》是由舞剧改变成京剧的,立足本土资源,力求在题材上具有地域特色,甘肃近年来开拓了丝绸之路、民族民间、伏羲文化等多样题材,受到市场和大众的喜爱。

    民族文化发展要坚持保护与传承、发展与创新,“要通过发展文化产业,来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文化品牌和精品力作。”马少敏说,只有采取有力措施,培育民族文化演艺和研究人才,大力培育民族文化市场,注入现代元素和手段,民族文化的生命力将大大增强,也就能更好地为群众提高公共文化水平。

    马少敏特别强调民族文化“走出去,请进来”。她说,加大对外开放的力度,走出去展示中国传统的、民族的文化,有力加大了民族文化的发展步伐。文化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境外商业演出团组数为426个,演出场次16373场,实现演出收益约7685万元。具有民族文化特色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知名文化品牌不断增加。

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亟须重视和加强

    “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缺少专家学者的理论指导,缺少有力而科学的抢救手段与保护方法,再加上缺少专项保护资金,使那些濒危民族语言和优秀口头传承文学很难得到保护和抢救。”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助理朝克一口气用4个“缺少”,来强调我国在濒危民族语言和优秀口头传承文化保护的不足。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吴家权说,近年来中央加大了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力度,但是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还是面临不少问题,主要还是投入不足的问题,民族地区多是贫困地区,缺少保护民族文化的资金。

    “作为跨境民族的京族,保护好少数民族文化有利于加强边疆地区文化建设,发挥少数民族人文优势,促进和谐周边环境建设,维护边疆稳定和地区文化安全。”苏明芳代表建议,切实把少数民族文化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以利于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

多举措增强民族先进文化的生命力

    “中央应该设立转向资金进行支持。”吴家权说,民族地区村级文化建设投入严重不足,缺少篮球场、文艺演出舞台等文体设施,农民的精神文化投入不足,就容易出现赌博、封建迷信等现象。对民族地区文化的保护关键还是建立长效的投入机制问题。

    内蒙古鄂伦春旗着力建设鄂伦春族文化品牌知名度,全力推进拓跋鲜卑文化园和北影影视基地两个旅游文化项目建设。鄂伦春族全国人大代表孟玉珍说,以电影人才培养、文化产业开发和民族历史文化宣传为主,达到电影人才培养与民族文化宣传的双重目的,对宣传源远流长的鲜卑文化、独具特色的鄂伦春森林狩猎文化、带动旗域经济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我国广大农村保存的各民族的古老文明和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今发达社会和城市的先进文化紧密联系,才会获得新的生命力。朝克代表认为,发挥其独有的文化价值和重要的经济作用,进而给我国日新月异的生活带来强健的生命基因,才会更加增强优秀而先进文化的生命力与感召力。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