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西藏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589元 增收显6大特点

2010-03-21 13:52作者:来源:新华网  

●扩大补贴范围 ●狠抓项目实施 ●发展特色农牧业
●推进科技进步 ●深化产业化经营 ●强化转移就业

    资料图片:3月17日,杰德秀镇农民旦增在编织藏式围裙“邦典”。 自藏式围裙“邦典”的织造技艺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来,西藏山南地区贡嘎县杰德秀镇的“邦典”生产由家庭作坊逐步转变为集中厂房生产。由于注重品牌、增加品种,产品远销海内外,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 新华社记者 普布扎西 摄

    2009年,西藏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和多年不遇的干旱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影响,不断开辟农牧民增收新渠道,全区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3589元,农牧民增收工作突出呈现六大特点。

    扩大补贴范围,注重农牧民增收的政策支持。2009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大幅度提高强农惠农投入,直接面向农牧民的各类投入总额达28.3亿元,进一步完善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在已有化肥、农药、兽药等补贴的基础上,扩大了良种补贴实施范围,提高了粮食直补、农机具等补贴的标准,出台灾区牲畜出栏补贴、畜种改良补贴等新的政策,政策资金投入总额达2.1亿余元,资金规模达2亿元的全国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率先在西藏启动,有力地保护、调动和发挥了农牧民生产经营的积极性。

    狠抓项目实施,注重农牧民增收基础建设。2009年,西藏重点实施了游牧民定居工程、退牧还草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农作物种子工程、畜禽良种工程、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等一批重大项目,农牧业基础设施条件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农牧民增收的基础进一步巩固。

    发展特色农牧业,注重农牧民新增收点的培育。近几年,自治区把特色农牧业发展作为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不断加大工作力度。通过几年的努力,西藏初步形成了藏东北牦牛、藏西北绒山羊、以“一江两河”中部流域为主的粮油禽蛋奶菜、以藏东为主的林下资源等产业带,农牧业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市场化经营、特色化发展的态势开始呈现。据统计,2009年西藏特色农牧业项目区农牧民收入增长幅度达到20%以上。

  资料图片:2009年7月15日,在西藏自治区达孜县工业集中区,一名藏族女工在晾晒羊毛。 近年来,西藏不断加大对特色产业的培育力度,扩大产业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建立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产业聚集区,推动西藏经济社会发展。 新华社记者 文涛 摄

  推进科技进步,注重农牧业增收潜力的挖掘。西藏坚持保证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推进农牧业经济结构调整两手抓,2009年高产创建示范区平均增产幅度在10%以上,测土配方示范区平均增产幅度在15%以上,农机化示范区农机化程度提高了10个百分点。

  深化产业化经营,注重发挥企业对农牧民增收的引领作用。2009年,西藏引导乡镇企业重心向农畜产品加工、特色产业发展转移,大力扶持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帮助企业搞好基地建设、实施技术改造、推进产品创新、拓展销售渠道,取得了良好成效。

  强化转移就业,注重农牧民增收渠道的拓展。西藏加强对农牧民转移就业的组织引导和服务,强化劳动技能培训,支持农牧民参与工程建设、旅游服务、运输建材和第三产业,帮助农牧民联系劳务市场,解决劳动纠纷,维护合法权益,促进了农牧民转移就业。据统计,2009年自治区财政共投入5000万元,培训农牧民28万人次;全区有4.2万农牧民参与旅游接待服务,实现年人均增收6000多元;农牧区劳务输出总量达70余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2.7亿元,同比增长15.5%。(西藏日报拉萨3月20日讯/记者 巴桑次仁 通讯员 边吉)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