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乾嘉苗民起义?

2010-06-18 15:32作者:韩志英  
  清乾嘉年间(1795—1797),湘西、黔东北的苗族人民起义。十八世纪后期清廷在苗族地区设立军事据点,加强统治,同时,进入当地的满、汉官吏、地主和商人通过高利贷巧取豪夺,大量兼并苗民土地,激起苗民愤慨。乾隆六十年元月,苗族人民以“逐客民、复故土”为口号爆发起义,有土家、汉等族人民参加,人数共达三十余万。在贵州义军围松桃县城达六十天之久,在湖南围永绥,攻镇篁(今凤凰),占乾州(今吉首),队伍达七、八万人。同年三月,贵州义军转入湘西;八月,以湘南乾州平陇为根据地,推举起义领导人吴八月为“吴王”,提出“打到黄河去,不到黄河心不死”的口号,坚持反清斗争一年多。清政府调集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四川、广西、广东七省的绿营军进行围剿。嘉庆元年(1796)十月起义军进行平陇保卫战,在敌人优势兵力的进攻下被迫撤出。同年十二月(1797年1月)起义失败。但起义的余波一直延续到1807年,前后达十二年之久。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