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地区铜仁市大坪侗族土家族乡

2010-12-22 19:31作者:吴晓婧  

 

【概况】

  大坪乡位于万山区西北部41公里处,地处“两地州、三县市、五乡镇”之间,东邻鱼塘乡,南接黔西南州岑巩县的洋桥乡、水尾镇,西北连江口县民和乡、坝盘乡。全乡辖大坪、龙门、苏湾、川硐、大冲、瓮岩、柴山、清塘、白果和地慢10个行政村,205个村民组,7917户,25048人;其中,侗族、苗族、土家族等少数民族人口5603户,21571人,占全乡总人口数86.31%;国土面积155.7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791.05亩,其中,田43000亩,土25791.05亩。

  历史沿革 大坪于清咸丰初年形成场市,逢农历三、八赶集沿袭至今。明、清时属铜仁府省溪长官司瓮帕洞地,清末移县治后属铜仁府直辖。民国2年撤府后属铜仁县。1919年曾设置大坪、瓮岩、 清塘等小乡。1924年属第二区大坪联保。1930年设大坪乡,1931年和黑岩乡合并为坪岩乡,1932年又分出大坪乡,1953年,大坪分出大坪、新场、瓮岩坝、羊寨等小乡。1957年,新场、瓮岩坝(含羊寨)并入大坪乡,此后,或分或合,直至1961年才趋稳定。1992年,撤销大坪侗族乡、羊寨侗族土家族乡、兴旺场(1980年新场改名兴旺场)侗族苗族乡,合并建立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乡,由原县级铜仁市管辖。2011年11月,国务院批准撤销铜仁地区设立地级铜仁市,设碧江区(原县级铜仁市)和万山区(原万山特区),原县级铜仁市的茶店镇、鱼塘乡、大坪乡的行政区域划归万山区管辖。

魅力村寨——白果

  自然资源 大坪乡水利、矿产资源丰富,境内有“小水电代燃料”国家重点项目——牟黄电站,装机容量1890千瓦,黄腊电站装机容量900千瓦。大冲、白果村储存大量的铅、锌、矾等矿产,可开发利用价值大。

  生态旅游 大坪乡生态环境状况较好,具有发展乡村旅游的内在潜力。境内有林地132414.9亩,森林覆盖率达85%,特别是川硐片、清塘炉山片,由于森林植被保存完好,空气清新,被人们称为“天然氧吧”,冬无严寒,下无酷暑。全乡境内拥有大小河流4条,有黄腊寨溶洞、牟坡悬棺、包面红军桥、瓮岩千亩大坝及天然溶洞和马鞍山千亩天然草场;全乡民情风俗浓厚,有花灯、山歌、戏曲、调子等民间艺术。

自然奇观—黄腊溶洞

【经济发展】

  全年实现粮食总产3249吨,肉类总产0.152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4902元。

【社会事业】

  全乡人口出生率9.27‰,自然增长率2.17‰;报销新农合350万元,受益人数达38076人次;发放新农保210万元,补助人数3195人;发放各类救济、补贴资金37.1万元,救济粮40.07吨,低保资金527.9万元,兑付直补243.4万元;完成“村村通”100户、“户户通”1780户及无线电视全覆盖60户。

【民族文化】

  大坪乡人民善良淳朴、热情好客,主要以侗族、苗族、土家族三个少数名族为主,是一个民族特色十分浓厚的少数民族聚居乡镇,传统文化、房屋建筑结构及饮食等较为有特色,吸引了很多外来人的眼球。

  饮食文化 主食大米,兼食玉米、小麦、红薯、小米、高粱等杂粮和四季瓜果蔬菜。好吃牛肉、猪肉、鱼虾及酸、辣味等食物;喜将青菜、肉、鱼腌在瓦坛或木桶里,其味酸辣,醇芳可口,是款待宾客上品。男子嗜酒,喜吸草叶烟。酒多以糯米酿制,度数不高,但酒性持久;有的不经过蒸馏,连酒带糟一起饮用,名叫“甜酒”。特别是年节,油茶和甜酒都是待客不可少的食品。同时,喜好吃水豆腐、菜豆腐、渣豆腐,并以豆腐制作白净、细嫩、味美、汤鲜而著称。男女青少年多喜饮用泉水,长者常在家中“火塘”边用土罐煨煮山茶水,其味苦涩回凉。

  房屋建筑 大坪乡少数民族喜以族聚居,有一姓一寨或多姓聚居等类型。村寨多建于依山傍水的地方,其周边和住户环境,风景幽雅,多种植果树、竹木,饮用泉水方便。旧时住房建造,多为过道式木结构的“开口屋”(又称“吞口屋”)平房¨常见为三间并列,五间并列的则较少。居中的一间为“中堂”(俗称“堂屋”)。同时,多建有半楼房和吊脚楼。半楼房择地形而建,后半部是平房,前半部是楼房,即“吊脚楼”,古称“干栏”,结构简单,形式美观,这样的建筑住房适应于山区陡坡陡坎的地势。现在,大多数村村寨以砖木结构、水泥砖房或新式楼房,日渐增多。

  民族节日“三月三”是侗族的传统节日,俗称“赶坳”或“社场”。过去,大坪本地以及周边的侗族人民每年农历三月初三,男女老幼穿上民族节日盛装,汇集在阳光明媚、风景秀丽的山坳上唱歌或摆故事,自在游乐。尤其是青年男女用对唱山歌的形式,倾吐衷情,录求伴侣,直至日暮而归。50年代初,“赶坳”由于多被土匪、赌棍、流氓利用把持,“赶坳”场地变成了赌场,后被人民政府下令禁止。近年来,随着全乡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三月三”逐渐成为了全乡传统的隆重节日,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乡党委、政府都会举行文艺汇演,全乡人民载歌载舞展示日益提升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经济发展的成果。

三月三民族文化节

  川硐牟坡悬棺  牟家坡悬棺葬是铜仁目前仅存的一处远古墓葬,位于大坪乡川洞塘村牟家坡村民组。在该村民组猪老岩河畔,有一处70余米高的峭壁,俗称“仙人板”,仙人板下为猪老岩河。在距河20余米处,有一条自然形成横向洞穴,高约2米,宽约2--5米,其间目前尚存放有两具棺木,这就是著名的牟家坡悬棺葬。两具棺木中,仅一具保存较为完好,棺长2.51米,棺内尸骨尚存,另一具棺木已朽坏。

 

             川硐牟坡悬棺                                   红军桥

  红军桥 红军桥原名“兴隆桥”,位于大坪乡大坪村包勉村南。村民募建于道光八年(1828),东西向,跨河溪。单拱石孔桥,长16米,宽4.4米,净跨7.4米、矢高3.5米。桥西有建桥记事碑,1936年1月,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大坪时,16、17师在包勉附近同国民党柏辉章的部队激战后,在村南的岩壁上用大红横向楷书“严密保护组织”,长4米,每字0.5见方,落款为“四先工作队”,字迹至今依稀可见,红军桥因此得名。

(图文资料来源:大坪侗族土家族苗族乡政府)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