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民族中小学校长培训班(2011.3.20 - 4.2)

2011-04-05 14:20作者:韩志英  

青海省民族中小学校长培训班

(2011.3.20 - 4.2)

  培训对象

  青海省西宁市、海南藏族自治州、海北藏族自治州、海西蒙古族自治州、黄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以及海东地区的民族中小学和部分寄宿制中小学校长,共118人。其中:校长74人,副校长37人,教导主任4人,学区主任3人;藏族80人、蒙古族13人、回族8人、土族1人、撒拉族1人、汉族17人,少数民族占87%;研究生5人,本科45人,大专及以下68人。

 

  班    委

  班    长:马胜平     西宁市回族中学校长
  副 班 长:永  军     海西州德令哈市民族联校副校长
  学习委员:商惜梅     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校长      
  文体委员:万  果     海北州西海民族寄校校长
  第一组组长:马胜平   西宁市回族中学校长 
  第二组组长:永 军    德令哈市民族联校副校长
  第三组组长:商惜梅   格尔木市长江源民族学校校长
  第四组组长:万  果   海北州西海民族寄校校长
  第五组组长:拉则加   海南州兴海县中铁寄校校长
  第六组组长:付文才   玉树州红旗小学校长

 

  专题讲座

  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

  领导者的语言沟通艺术

  学校战略管理与教师专业成长

  学校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对学校团队建设的思考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源起、现状和未来

  校长素质与学校管理

  校长的办学理念与学校的科学发展

  素质教育与新课程改革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
 
 

  实践教学

  3月31日,培训学员赴北京市西城民族团结小学进行参观学习。上午观摩了青年骨干教师蔡景波《文成公主进藏》和西城区首席班主任李静《五十六个民族一家亲》两堂现场课,并与团结小学的师生进行互动交流,小学生表演了自创的手语舞《我和我的祖国》,同学们稚嫩的歌声透出的和谐友爱的民族团结深情感染了各位校长,学员万么措(海西州天峻县民族完全小学校长)、更尕(海西州天峻县阳康乡寄小校长)即兴为同学们唱起了具有青海高原特色的原生态民歌,表达了对民族团结小学师生的感谢和祝愿。下午进行座谈,民族团结小学支部书记、校长张红介绍了团结小学的基本情况、办学特色和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方面的先进经验,重点交流了将民族团结教育渗透到学校各项管理制度中、渗透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渗透到学生丰富多彩的活动中的“三渗透”民族团结教育模式的探索过程和具体做法。

  通过观摩交流,大家学到了西城民族团结小学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深刻领会了“三个离不开”思想的内涵和加强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本校、本县乃至本省在教育发展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对基础教育的重要作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拓展了管理视角,理清了工作思路,明确了校长的职业定位和学校发展的方向。大家纷纷表示要借鉴西城区民族团结小学在民族团结教育、学校管理方面的好经验和好做法,不断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为进一步推动青海少数民族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此外,还组织学员参观了长城、中国国家科技馆、国家博物馆、奥运场馆等,使学员们不仅领略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亲身感受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祖国的强大,使学员们增强了自豪感、使命感和紧迫性,激发了为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努力奉献的热情。

 

  交流研讨

  针对目前民族地区民族中小学教育教学及其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学员进行了4次座谈研讨。

  3月22日下午,培训学员分3组以“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为主题展开讨论。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副司长边境、王平,巡视员安清萍分别参加了各组的座谈交流。

  培训学员围绕主题,紧密结合实际工作,畅所欲言,就各地贯彻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等情况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大家对“两免一补”政策和布局调整的积极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同时针对布局调整后出现的有些学校正常运转困难、教学质量提高不明显、学生管理难度加大,以及有些地方少数民族学生辍学现象严重、学校危房改造进度迟缓、办学经费紧张、教师严重不足等困难和问题提出意见建议:一是要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政策与法律制度;二是要提高资助标准,扩大受助范围,足额安排“两免一补”经费;三是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加教师编制,解决“双语”教学师资和教师的工作生活实际困难等。

  3月25日下午,培训学员就以“撤点并校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为主题进行了分组讨论。学员紧扣主题,结合各自学校实际,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在撤点并校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和对这次教育改革的认识、思考和做法。大家一致认为,对中小学进行撤点并校或布局调整是当前教育发展的大趋势,青海省在贯彻落实过程中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但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撤点并校布局不尽合理,有一刀切的现象,不仅增加了学校管理和教学的难度,而且无形中加重了学校和家长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二是财政投入严重不足,学校经费更加紧张,学校特别是寄宿学校基础建设落后,无法满足教学需求、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三是师资队伍建设存在着缺编、结构不合理、素质不高、后勤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和代课或临时聘请教师多等问题;四是在交通、食品、保卫、卫生和学生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安全隐患;五是乡村闲置学校较多,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并就加大基础建设投入力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加大对双语教育学校的扶持、利用好乡村闲置学校办好学前幼儿教育、消除学校办学和学生上学安全隐患、解决教师特别是小学教师评职称难、加强国家教育政策宣传等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3月28日下午,围绕“如何加强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展开讨论。学员一致认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学校能否培养出合格人才的关键。但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的制约,民族地区教师队伍建设普遍面临着一些特殊困难和突出问题。一是学校硬件条件差,教师的待遇和社会地位很低,教师积极性不高;二是教师学科专业结构不合理,“民转公”、“代课教师”和非师范类教师多,有的学校专业教师少或几乎没有,信息技术和音体美教师奇缺;三是教师进修培训机会少,业务素质不高,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四是教师队伍存在年龄老化、知识观念陈旧不适应教学需要;五是学前教育跟不上,城乡差距较大;六是教师准入制度不严,引进和调出教师不考虑学校实际工作需要等。学员强烈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规定,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

  3月31日上午,国家民委党组书记杨传堂同志与青海省民族中小学校长培训班23名学员代表就如何加快青海民族教育发展进行座谈交流。国家民委教育科技司司长俸兰,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党组书记、常务副院长陈乐齐,副院长杨胜勇等领导出席座谈会。会场气氛热烈,学员们踊跃发言。学员们对国家民委、干部学院对青海民族教育的关心支持表示衷心感谢,畅谈了参加本次培训的收获体会、介绍了近年青海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并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针对青海基础教育在学校布局调整、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双语教学、寄宿制学校管理、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建议。同时表示,要把此次培训的收获转化为实际行动,回去后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培养出更多合格人才,为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杨传堂同志在听取学员发言后,就“如何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办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民族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具体体现,是我党民族政策的具体体现。作为从事民族教育工作的同志一定要深刻地认识这一点,增强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的信心。为此,他对大家提出了五点要求:一要继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创造条件、奠定基础;二要加强教育资源整合,学校布局要科学合理,要从实际出发,不能搞简单化;三要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既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又要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四要加强育人环境建设,让青少年健康成长,既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三个面向”,又要找准一般教育与民族教育的结合点,同时还要积极营造全社会重视教育、关心教育的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五要增强机遇意识和责任意识。中央更加重视、纲要更加科学、教育环境和办学条件不断改善、社会办学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民族教育事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家要把机遇变为责任和动力,扎实办好各族群众满意的教育。

 

  培训总结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加快发展,按照国家民委2011年干部培训计划的安排,于2011年3月20日至4月2日,举办了青海省民族中小学校长培训班,来自青海省西宁市、6个自治州和海东地区118所民族中小学和寄宿制中小学校长参加了培训。经过半个月的培训,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取得了明显成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一、主要特点和做法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心设计组织
  为办好本期培训班,一是国家民委领导高度重视,委党组书记杨传堂同志在开班第一天亲切接见了全体学员,并于3月29日专门与学员代表座谈,就如何加快青海省民族教育发展发表重要讲话,使学员倍受鼓舞;国家民委主管教育工作的副主任吴仕民同志亲自为培训班授课;教育科技司不仅在培训方案的策划上给予了大力指导和支持,几位司局级领导还于3月22日下午参加了学员分组讨论,与学员们就青海省民族基础教育的现状和面临的困难等进行交流。二是青海省有关部门高度重视,省教育厅、民宗委认真组织,精心选调学员,并派专人带队来京培训,为做好培训班的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三是学院高度重视,党委书记陈乐齐同志亲自审定培训班教学计划,出席开班式、结业式、座谈会并讲话;为使培训班办出成效,学院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培训策划、师资聘请、带班跟班教师配备、教学管理、学员管理、生活服务等方面都做了精心安排,保障了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培训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
  为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学院与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部教育科学研究所等多方联系,学习借鉴他们在中小学校长培训方面的成功经验,并通过他们挖掘了相关领域的一批优秀师资。在此基础上,针对培训班的主题和培训对象的需求进行培训策划,在课堂教学方面设计了四大模块:一是为了使学员更好地了解当前教育改革趋势和发展规划,安排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解读”等课程;二是为了强化民族地区干部对民族问题的理解,安排了“当代中国民族问题的观察与思考”等专题报告;三是为提升中小学校长的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安排了教育改革与办学理念、校长素质与学校管理、教师专业成长、课程改革、学校团队建设等内容的专题辅导;四是为提升学校领导的个人能力建设,安排了语言沟通艺术、危机管理的现状及对策专题讲座。在专题研讨方面,围绕“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存在问题”、“师资队伍建设”、“撤点并校对农村基础教育的影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建议”等组织了4次专题讨论。在实践教学方面,组织学员考察了西城区民族团结小学,观摩了两堂现场课,与该校领导就学校管理和民族团结教育进行了交流。此外还安排学员到八达岭长城、国家博物馆、科技馆、奥运场馆等地实地参观。

  (三)针对突出问题,深入调查研究 
  培训期间,在梳理学员“双带”材料、整理学员分组讨论提出的意见建议,以及与学员沟通交流过程中,发现青海民族基础教育存在许多特殊的困难和和突出的问题,且非常典型。学院对此高度重视,并决定就相关问题开展专题调研,为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为此,学院领导带头组成6人调研组,在对学员反映的所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围绕青海民族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校舍危房和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存在的突出问题等开展专题调研。为使调研更具针对性、更加深入准确,充分调动学员积极参与,与学员代表和班委反复研究调整,设计了专题调查问卷,让全体学员填写,同时通过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个别访谈,以及多次与青海教育厅和省民委带队同志沟通协调等方式,广泛收集有关资料信息。有时为了全面掌握某一情况、核实某一个数据,调研组同志充分利用周末、夜间和课余时间,与学员进行深度交流。在广泛收集第一手材料的基础上,调研组采取分头负责、集体讨论的方式,对获取的资料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和深入分析,先后形成了3期《情况反映》上报国家民委,为推动国家和地方政府解决民族中小学实际困难、支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加快发展提供了决策依据。

  二、学员的主要收获  
  本期培训班学员既是青海省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基层管理者,又是民族教育工作一线的专业人才,绝大多数是第一次到首都北京参加专门培训。学员们普遍反映,此次培训内容丰富、贴近实际、针对性强,专家教授层次水平高,教学形式灵活多样。通过专题辅导、参观考察和专题研讨,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在思想认识和业务能力上都得到了新的提高。

  (一)提高了思想认识,增强了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员普遍反映,通过聆听委领导关于民族问题与民族工作的报告和教育专家关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解读,不仅加深了对教育事业基础性、战略性地位的理解,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民族教育发展的重视,对我国民族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通过学习和实地考察,更加清楚地看到了本校、本县乃至本省在教育发展和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与发达地区存在很大的差距,并且深刻认识到要想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基础教育是关键。大家都表示,这次学习培训触动很大,作为民族中小学校长,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把中央的精神吃透,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把自己所在的学校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发展好。如来自海西州的学员张松涛说:“通过培训,我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将把自己在本次培训中学到的东西好好的消化,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尝试性的探索,尽全力找出一条更加适合我们当地教育实际情况、更加适合学生发展规律的路子,也许这将是一个复杂而艰巨的过程,但是为了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为了牧区孩子们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这个过程再难,我也要勇往直前。”

  (二)丰富了理论知识,提高了做好民族教育工作的素质和能力。
  
学员普遍反映,通过听取教育理论专家全面系统的讲授,赴北京市西城区民族团结小学观摩学习,深受教育和启发,对当前民族教育政策、民族教育理论以及现代教育管理者应具备的能力知识、现代办学理念等方面有了全面了解和深刻的认识,对于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学校管理和办学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正如西宁市回族中学校长马胜平所说:“这次培训是头脑风暴似的洗礼,是丰盛的思想盛宴,发人深省,令人震撼,受益匪浅,洗涤了我们的思想灵魂,催生了我们的教育智慧,点燃了我们的教育激情,使我们从众多的权威那里汲取了当前中国教育最先进、科学、实效的思想与信息,领悟了教育的真谛,丰富了理论知识,激活了思维方式,拓展了管理视角,提升了实践能力,理清了工作思路,对校长的职业定位和学校发展方向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来自黄南州的学员索南多杰说“这次培训中,分享了北京几所名校校长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让我认识到作为一校之长要跳出本位看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增强使命感,以博大的胸怀来接纳现实,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不能因为困难和问题不是由自身造成的就放弃了自己的职责,放弃了努力,怨天尤人。校长不能等,也不能靠。胸怀要宽广,心态要端正,做事要磊落。积极的心态是做好每一件事情的前提和保证。”

  (三)加强了交流,振奋了精神,增强了信心。
  本期培训班学员94%来自青海牧区,大部分生活和工作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地区。学员们普遍反映,过去由于各种原因,到省里参加培训都很少,能到北京参加如此高水平的培训不仅深感荣幸,而且触动很深:一是118位中小学校长汇聚在首都北京,共同学习生活,增进了了解,建立了深厚的情谊,特别是通过多次分组讨论交流,使大家更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全省民族教育的总体状况,更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学到不同地区和兄弟学校的好经验、好做法,对破解基础设施建设、布局调整、教师队伍建设、双语教学乃至学生情感关怀等难题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也增强了信心;二是亲身感受了委领导对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关心重视,看到了学院领导和带班老师为了解民族基础教育面临的实际困难所做的努力,深受感动和鼓舞,并纷纷表示要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抢抓机遇,知难而进,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培养出更多的合格人才,为服务青海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如来自玉树的学员付文才说:“玉树现在正在进行灾后重建工作,我们都深深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对我们民族地区的关心和重视。这次来到北京培训,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国家民委领导们能在百忙之中多次来了解青海省民族基础教育的情况,与我们交心,给我们打气,使我们更深切地体会到了党和政府与民族地区的脉搏一起跳动的感觉。以前我老想着早点退休回家休息,现在我想好好干到60岁!”来自果洛州的学员蔡贵平说:“开学第一天国家民委的大领导(杨传堂书记)就亲切接见了我们,还和我们合了影,后来又和我们一起座谈,对如何加快青海省的民族教育作了重要讲话,使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党和国家对我们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的重视,这对于我这样一个来自偏远民族地区的教育工作者来说,真是莫大的鼓舞。” 还有的学员说:学院的领导和带班老师对青海省的民族教育事业这样用心,我们真是很感动,有这么多人在关心支持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把工作做好,我们也坚信民族地区的教育一定能够更好更快的发展。三是通过参观考察进一步激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张松涛学员说:“此次培训学院安排我们到长城、科技馆、国家博物馆、奥运场馆、西城民族小学等地进行参观考察,使我们领略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感受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和谐和祖国的强大,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一切都将激励我们回去后更好地为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学员满意度

评价内容

非常满意

满意

比较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满意度































1. 培训需求调研情况

60

62.5

7

35

36.5

8

1

1

6

0

0

2

0

0

0

96

100

1

2. 培训课程的设置

51

53.1

11

41

42.7

4

3

3.1

4

0

0

2

0

0

0

95

99

2

3. 培训内容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50

52.1

12

39

40.6

5

6

6.3

1

0

0

2

0

0

0

95

99

2

4. 培训模式和计划安排

55

57.3

9

37

38.5

7

4

4.2

3

0

0

2

0

0

0

96

100

1

5. 培训的质量

52

54.2

10

41

42.7

4

1

1

6

0

0

2

0

0

0

94

97.9

3

6. 教师授课的效果

47

49

13

44

45.8

3

3

3.1

4

0

0

2

0

0

0

94

97.9

3

7. 所配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质量

28

29.2

15

52

54.2

1

5

5.2

2

1

1

1

0

0

0

85

88.5

4

8. 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配备的符合度

31

32.3

14

50

52.1

2

2

2.1

5

1

1

1

0

0

0

83

86.5

5

9.教学管理和运行情况

56

58.3

8

38

39.6

6

1

1

6

1

1

1

0

0

0

95

99

2

10.学员管理满意度

63

65.6

5

31

32.3

9

1

1

6

0

0

2

0

0

0

95

99

2

11.对客房服务评价

77

80.2

2

18

18.8

14

0

0

7

0

0

2

0

0

0

95

99

2

12. 对餐饮服务评价

78

81.3

1

17

17.7

15

1

1

6

0

0

2

0

0

0

96

100

1

13. 对会议服务评价

71

74

3

24

25

12

0

0

7

0

0

2

0

0

0

95

99

2

14. 对总服务台服务评价

66

68.8

4

25

26

11

4

4.2

3

0

0

2

0

0

0

95

99

2

15. 对后勤保障工作的总体评价

71

74

3

22

22.9

13

1

1

6

0

0

2

0

0

0

94

97.9

3

16.对培训班的总体满意度

62

64.6

6

31

32.3

9

1

1

6

0

0

2

0

0

0

94

97.9

3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员对培训班的总体满意度为97.5%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