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五大民族自治区2011年民生亮点扫描

2011-12-26 17:20作者:来源:国家民委网站  

  2011年即将变成历史。回顾这一年,在一些民族地区,从饮水难、行路难到住房不安全、用电不便捷等一系列长期困扰各族群众的民生难题变成了历史。

  告别饮水难:水变清亮,心变敞亮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农民王永顺现在不再为过滤井水里的杂质发愁,也不用每天费力压井取水了,因为家里今年安装了自来水。2011年,当地有1.3万名农牧民和王永顺一样,告别了苦涩井水,喝上了放心水。

  “这自来水呀,想什么时候用就什么时候用,冬天再也不用出去提井水了。”王永顺说,“看着杯里的水变清亮了,我这心里也亮堂了。”

  王永顺的家乡属半盐碱地区,这里的群众长期饮用盐碱严重超标的地表水,患黄斑牙、骨质疏松、胃肠炎等疾病的人很多。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牧民安全饮水问题,今年王永顺所在的图牧吉镇投入123万元实施了人畜安全饮水工程。在整个内蒙古,2011年共解决了全区88个旗县区100万人口的安全饮水问题。

  告别“黄豆拌饭”:免费午餐给“春苗”加营养

  三只羊乡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都安瑶族自治县最偏远的乡镇。过去,由于学校食堂只有蒸饭工具,400名寄宿学生每天只能吃黄豆蒸米饭。今年秋季开学,午饭时间一到,6岁的男孩蓝权从食堂取出半碗白菜炒鸡蛋和一盒米饭——这是他的免费午餐。蓝权刚从学前班升到一年级,对开学之初的午餐很满意。 

  蓝权的免费午餐来自于广西今年5月份启动的营养餐工程,当地政府为学生食堂增添设备和工人,学校统一管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每人每天3元的伙食补助资金,采购肉、菜等食品,为学生提供更有营养的饭菜。今年秋季学期开学后,广西千千万万小学生告别了以往每日两餐的“黄豆拌饭”。

  在“苦瘠甲天下”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西海固地区,莘莘学子今年则告别了每天吃土豆、面片的生活。从今年秋季开始,西海固32所试点免费午餐的山区农村小学陆续开灶,近2万名农家孩子,每天可享受一顿标准为4元的午餐。“能在学校享受免费午餐,挺高兴。”海原县维宗小学六年级学生马庭兵说,他家离学校有七八里路,之前天天中午只能吃点馍馍、喝口自带的凉开水。

  “今后全校160多名寄宿生一日三餐全部免费。”维宗小学校长马尚义说,宁夏2010年就已实现山区中小学生一人一天一个鸡蛋的营养早餐工程,国家还为每位寄宿生每天补助4元伙食费,再加上每天4元标准的免费午餐,寄宿生上学吃饭不再花家里的钱了。 

  告别危旧房:政府“筑巢”,百姓安稳

  “一平方米租金只要一元钱,什么设施都齐全,搬进来就能住,今年冬天我们可以在温暖的新房子里度过了,住房保障政策让我们全家住上了好房子。”对比今昔,抚摸着洁白墙壁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新和县低保户海尼沙木·吾守尔激动地说。今年,天山南北一大批城镇低收入家庭圆了住房梦。截至今年11月,新疆各类保障性住房和棚户区改造项目共开工建设30.58万套。

  告别出行难:走出“孤岛”,走上“幸福”路

  今年年底,随着西藏自治区46个乡现存的84处溜索改吊桥工程全面完成,6474户4万多名农牧民群众将彻底告别世代溜索过江的生活。2011年,西藏交通建设快速发展,结束了多个历史:拉萨至贡嘎机场专用公路建成通车,结束了西藏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中尼公路拉萨至樟木口岸、拉萨至阿里狮泉河油路全线贯通,结束了阿里地区不通油路的历史……

  新疆塔城地区托里县乌雪特乡白杨河片区距托里县城100多公里,800多名农牧民子女在这里的白杨河寄宿制学校求学。过去,这里没有客运站,牧民和求学的孩子们只能搭过路车到几十公里外的铁厂沟镇,再转车前往克拉玛依市、托里县城等地。

  今年,一座砖混结构的客运站在白杨河片区矗立起来。这背后是新疆今年大力推行的农村“畅通富民”工程。今年新疆已建成农村公路里程9944公里,可改善64个乡1136个建制村的通行条件,使155.6万农牧民受益。

  告别用电难:拉亮电灯,享受光明

  夜幕降临,西藏那曲地区聂荣县白雄乡14村电灯点亮。灯光下,才旺一家人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怡然自得。而在过去,每年冬季由于水力发电受到限制,14村经常停电。今年12月9日,青藏联网工程正式投入试运行,这条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电力天路”,使西藏千家万户彻底告别了酥油灯时代。

  “以前我家用的是煤油灯,通电以后,我要买洗衣机。”今年很长一段时间里,新疆托里县乌雪特乡旦木村村民阿依努尔,没事时总要到白杨河输变电工程施工现场去看一看。今年6月8日,阿依努尔家的电灯亮了,2011年新疆第一个民生电网建设工程——白杨河无电区电力建设项目竣工。目前,新疆电力民生工程422个项目圆满收官,新疆农牧区近9万居民在今年告别了无电的生活。(新华社记者 秦交锋 王淡宜 张莺 勿日汗 曹志恒 张钦 )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