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期扶贫开发能力建设培训班(2012.6.4 - 6.17)

2012-06-21 11:47  

第3期扶贫开发能力建设培训班

(2011.6.4 - 6.17)

  培训对象

  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乡镇的党政领导干部共80人。其中:壮族47人、蒙古族20人、瑶族3人、彝族1人、苗族1人、仡佬族1人、汉族7人。少数民族占91%。

  班      委

  班        长:   布仁巴图      内蒙古巴林右旗索博日嘎镇党委副书记纪检书记
  副 班 长:   韦日宁          广西百色市民族事务委员会纪检组长
  组织委员:  赵肖珊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民族局局长
  学习委员:   澈力木格      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镇副苏木达

  第一组
  组    长    韦恒东       广西百色市右江区汪甸瑶族乡党委副书记、乡人大主席
  副组长    参   丹       内蒙古巴林右旗扶贫开发办办公室工作人员
  第二组
  组   长    罗金宏      广西百色市平果县扶贫开发办公室副主任
  副组长    农建成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巴头乡副乡长
  第三组
  组    长    杨向军      内蒙古巴林右旗查干诺尔镇副镇长
  副组长    农开兵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城关镇党委组织、统战委员
  第四组
  组    长    斯琴塔娜    内蒙古巴林右旗西拉沐沦苏木党委委员、妇联主席
  副组长    农国肯        广西百色市德保县敬德镇副镇长

  专题讲座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国外交政策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解读 
  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民族地区政府管理
  国内外反贫困理论与实践
  民族地区扶贫开发的思考
   “三化”同步战略与新农村建设
  乡村组织建设与乡村治理
  西部农村突发事件与社会救助研究
  农业产业化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文化体制改革与文化馆发展
  领导干部的语言表达与沟通艺术
  情商开发与心理调试
  领导干部学习力的提升

  实践教学
  6月14日,中央民族干部学院组织第3期扶贫开发能力建设培训班学员赴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栗花沟进行实践教学。
  在北沟村村委党建展览厅内,学员们认真听取了大学生村官杜迎刚关于该村基本情况、发展历程的介绍。北沟村位于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东北部,距镇政府所在地7公里,距怀柔城区18公里,长约3公里的慕田峪古长城位于该村境内。守着慕田峪长城这个“金碗”,该村把带动农民致富的目光投在了发展民俗旅游上。村党支部一班人首先以改善全村的卫生环境为突破口,制定了“柴草进院,宠物栓养,垃圾入池”等一系列规章,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污水自来水改造、秸秆气化入户等一系列改造工程,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次,从规范村民文明行为入手,先后建起了数字影院、老年活动室和益民书屋,并投资200万元修建了1000多米的传统文化墙,并长期坚持组织村民学习《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心得》,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有效提升了村民素质;再次,在村内环境改善美化后,依托长城文化大力发展民俗旅游。干净整洁的环境、优美的自然风光、浓郁的乡土特色,为北沟村引来了“洋凤凰”。每年,都有大量外国游客涌入北沟村,2009年该村人均收入达12200元,村级固定资产近500万元。更有12户国际友人在村里定居了下来,他们利用村里原有的房屋加以改造,进行特色旅馆经营。村里还成立了“北旮旯乡情驿站餐饮有限公司”,聘请本村的大学生“村官”当经理、本村农嫂当服务员,集全村之力,打造精品乡村餐饮服务,并进行土特产品销售。发展中的北沟村融合了中西文化,既有以小庐面、瓦厂为代表的“洋民俗”,又有大学生村官经营管理的“北旮旯乡情驿栈”展示京郊民俗,带动了全村集体经济的全面发展。如今的北沟村不仅是全国民主法治建设示范村,京郊信息化建设先进村,还是怀柔区远近闻名的科学发展观教育试点村,首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村。
  在栗花沟学员们听取了讲解员关于该村建设和栗树养植方面的讲解。栗花沟坐落于渤海镇东南部,全长8.1公里,是怀柔区2008年重点打造的四条沟域之一。栗花沟以自然山水为依托,板栗、民俗为产业,开办了垂钓场、百亩板栗采摘、认养园,开设板栗文化美食节,探索出了一条美景加美食的特色旅游发展之路。
  看到名不见经传的山村翻天覆地的大变化,让远道而来的内蒙、广西学员们亲身感受到了新农村建设的丰硕成果,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学员们纷纷表示,学习借鉴北京“沟域经济发展”的新经验,一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把加快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加快发展的责任心、事业心;二要立足于当地资源优势,找准适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三要在当前抓好村级环境整治工作中,完善体制,狠下功夫,为全面推动本地区新农村、新牧区经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打下基础,扎实推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发展。

  交流研讨
  根据教学计划安排,本期培训班分别进行2次分组讨论。
  6月9日下午,围绕主题“如何实施好新时期、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来自广西德保县和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的学员分四个小组,结合学习专题课程的心得进行了深入交流。学员们普遍认为,结合当地实际工作贯彻实施好新时期、新阶段扶贫开发规划,需加强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生态保护;二是治穷先治愚,进一步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三是实施集中连片扶贫开发,实现贫困人口扶贫全覆盖;四是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对贫困村进行综合扶持,确保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村,富裕一个村;五是整合社会闲散资金,解决农民贷款难、发展资金短缺问题。
  6月11日上午,围绕主题“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存在的困难、问题以及对策建议”,学员们结合本地区实际,就民族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问题展开讨论。大家认为,两地扶贫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基础建设薄弱;二是生产经营方式落后;三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四是农、牧民人员素质较低;五是贫困面积较大;六是缺少项目支撑,发展后劲不足。同时,大家也看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定的潜力,如在自然资源开发、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具后发优势。通过交流研讨,大家认为,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把握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确保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强化招商措施,优化投资环境,形成多领域开放的招商格局;三是加大科技教育投入,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四是进一步推进经济转型,大力调整经济结构,加快二、三产业开发,拓宽发展空间,在产业的改造提高和优化升级上作好文章。学员们一致认为,德保县和巴林右旗两地虽是欠发达地区,扶贫攻坚任务艰巨,但一定要抓住机遇,用好国家制定出台的各项政策,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董媛媛)

  学员满意度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表明,学员对培训班的总体满意度为98.7%。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