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地区石阡县甘溪仡佬族侗族乡

2012-07-10 11:58  

  

甘溪千年古寨

  【概况】

  甘溪乡位于石阡县城西南部20公里,东经108°7″,北纬27°24″,东临我县坪山乡,南接施秉、余庆县和我县的聚凤乡,西靠我县白沙镇、国荣乡,北抵我县中坝镇。区域面积158平方公里,辖甘溪、坪望、铺溪、晒溪、地袍、各票、双龙、扶堰和泥山9个行政村105个村民组。3412户,14464人。主要居住着仡佬族、侗族、苗族和汉族等民族。是全省新阶段扶贫开发100个一类重点乡之一,属于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教育基地,2011年被评为“省级生态乡”。

  地质地貌 海拔为1869.3米佛顶山珠峰位于我乡境内,以山地地形为主,河谷盆地发育良好,呈串珠状分布,河谷狭窄且多连接而成规模大小不一的河谷盆地,河流水势平隐。土地肥沃而深厚,是良好农耕场所。

  水文 我乡境内水源较为丰富,有洞塘河、地袍河、头道河等大小河流、溪沟48条。水的矿化度和硬度极低,是生活饮用及保健饮料制品良好的来源,具有较高的商业开发价值。

  气候 我乡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6℃,气温夏季最高,冬季最低,秋季略高于春季。以7月为最热月,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7℃;以1月为最低温月,月平均气温分别为6.2℃。我乡雨水丰沛,年均降水量1100~1350mm,降雨主要集中在4~10月,以6月最多,冬季最少。

  土壤 甘溪乡的土壤主要有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和山地暗色矮林土,并夹杂有酸性石质土和新积土。土层厚度30~80cm,在山体剥夷面上和河口堆积处土壤较厚,土质疏松,质地良好,多为壤土。岩石节理发育,裂隙水储量丰富,土体较湿润,蓄水能力较强。土壤有机质含量较丰富,适宜果树生长,在许多地方还适宜建设生态茶园。

  植被 我乡森林覆盖率达75%。境内因有佛顶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所以植物多样。拥有保存完好的原生植被――中亚热带东部湿润性常绿阔叶林,因此生物资源极其丰富,有各类生物169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国家重点保护珍稀、濒危植物达160种。佛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复杂多样的生境类型,为生物的繁衍生息提供了良好场所,加之地史上未受到第四纪冰川侵袭,成为许多古老、孓遗生物的避难场所,因此被誉为“天然的生物基因库”。

红豆杉

  【经济发展】

  全乡主要以水稻、玉米、油菜等作物种植业和生猪、羊、鸡等畜禽养殖业为主。为了减小传统产业对我乡生态环境的影响,2006年以来,乡党委、政府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茶产业的号召,在全乡大力培植绿色产业,把茶产业作为甘溪乡的主要支柱产业来打造,现我乡已有茶园面积9700亩(2013年幼龄茶园管护面积),初具规模,全乡产业结构得到了有效的调整,产业布局趋于合理,部分茶农已从中受益,农民收入稳步增加。

  【社会事业】

  近年来,全乡已实现村村通公路和95%以上的村民组通公路的目标,完成9个村的农网改造,建成沼气池400余口,实施农村危房改造400余户,完成集镇扩容50余户,105个村民组基本上喝上了自来水,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目前已建成村级活动阵地9个、“农家书屋”9个、远程教育站点16个,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和幼儿园6所,文化站1个,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9个。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家喻户晓,群众参合率达95%以上。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完全实现“双降”目标任务,在家妇女妇检率达100%。

古老水车

  【民族文化】

  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的佛顶山

  佛顶山位于中国西部贵州省,铜仁、遵义、凯里三个地区交界境内,它是以保持完好的自然生态“原始森林”与宗教文化为一体正在开发加保护的一处绝好的旅游胜地,属省级自然保护区。

佛顶山瀑布群

  此山横跨三县,面积大约二百六十多平方公里,具有“动植物基因库”之美称,其主峰坐落在石阡县甘溪乡南端,与施秉、余庆两县交界,海拔1869.3米,距县城30公里,有公路直达。千年古刹:[佛缘禅寺]就坐落其中。兼有泰山之雄伟,华山之峻峭,衡岳之烟云,峨嵋之清秀、雁荡之怪石。历史上曾是黔东佛教圣地,也是黔东北保存较好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和梵净山难分伯仲。佛顶山区太阳辐射值低。因佛顶山地处低纬度,太阳高度角较大,理应获得较强的太阳辐射,但因云雾多,加之山体遮蔽严重,降低和减少了太阳辐射的强度和到达地面的数量。比同纬度其他地区少,处于全国日照低值区,平均气温在海拔600m、1100m、1500m处分别为16.4℃、14.1℃、12.3℃。佛顶山受海洋气候影响较大,雨水丰沛,相对湿度大于80%;年均降水量1100-1350mm,为全县多雨区。由于具有明显的中亚热带季风山地湿润气候特征,温暖湿润,雨量充沛,为生物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佛顶山中有植物1069种,列为国家珍稀、濒危重点保护植物的有16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和红豆杉、二级保护植物水青树、楠木、黄花紫、香果树、鹅掌树,野茶树、三级保护植物白辛树、天麻、八角莲等。由于高大的山体、复杂的地形、保存较好的森林植被,为森林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衫和栖息环境。已鉴定命名的脊椎动物与昆虫有119科417种,142种鸟类和50种兽类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2种,其中,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华南虎、大灵猫、小灵猫、猕猴、豹、青鼬、斑灵狸、林麝、飞虎等12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的有红脚隼、红隼、松雀鹰,鸳鸯、白冠长尾雉等20种。

  佛顶山自然保护区以森林山地景观为主体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景观类型多样,包括山地、河谷、森林植被、宗教文化、自然及人文景观类型,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目前已被命名为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是一处集科考探险与登高览胜的好去处。

甘溪纪念碑

  甘溪红军烈士墓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中国革命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举行了震惊中外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九三四八月,红军第六军团辖17师49、50、51团,18师52、53、54团在中央代表军政委员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肖克,军团政委王震等率领下作为红军长征先遣队从湖南寨前圩出发西征,,冲破国民党湘、桂、黔敌军的围追堵截,于同年十月五日挺进石阡准备经石阡到江口与红三军会合,十月七日拂晓,红六军团前卫队刚到达甘溪就遭遇数倍于己的湘、桂、黔敌军包围阻击,红军50团、49团1个营和红军学校学员立即利用地形就地抗击敌人,掩护主力部队转移后,红军50团接替红军学校学员抗击任务,掩护51团、49团和红军学校学员转移。战斗中与主力部队失去联系的52团在师长龙云率领下突围中与桂军激战3昼夜,弹尽粮绝未能冲出敌人的包围,全部壮烈牺牲,龙云受伤被俘后在长沙被军阀何健杀害,留下了红军长征历史上著名的甘溪战役,红军主力突围后历尽艰辛,转战于石阡、余庆、施秉之间的崇山峻岭中,于同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到达印江木黄与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胜利会师!

  冯姓悄悄年

  一年之中,中国人从来都非常讲究过除夕。一般人家过年时都以合家团聚、火炮喧天以示吉庆,可是甘溪铺溪冯家过除夕则恰恰相反。除每年都提前一天过年外,过年时,全家打赤脚,只留一人在家祭祀,其他人全部跑进山林之中躲起来,家中静悄悄的不许弄出一点声响。人们称冯家这种过年为过悄悄年。据说,冯家过悄悄年是源于纪念他们的祖先的一次逃亡。    

  传说,甘溪铺溪冯家和国荣的冯家是同一祖先,他们的祖先被追杀,走投无路时看见路边有四具死人的尸体,他急中生智,将尸体拉来把自己盖住。追杀的人赶来,发现他突然不见了,只见地上有一堆死尸,于是便一具一具地搬开死尸寻找。搬完第四具死尸,搬动的人认为搬了四具都是死尸,最后一具一定也是,便放弃了搬第五个。也因此他逃过了一劫。冯家祖先大难不死,为感谢让他绝生逢生的四具死尸,他便尊其为“四大将军”,并许愿世世代代永远不记忘他们的救命之恩,用过悄悄年的方式来纪念他们。     

  从那以后,铺溪姓冯的人家和国荣姓冯的人家为纪念其祖先大难不死,缅怀“四大将军”的救命之恩,每年过年时,事先将家中的猪、牛、羊、马和鸡、鸭、猫、狗等喂饱,不许鸣放爆竹,全家打赤脚,只留一人在家焚香化纸祭祀祖先和神灵,其他人都躲入山林之中藏起来。家中不许发出一点声响,静悄悄的。      

  据说,早先时候,冯家过悄悄年跟其他异姓人家过年是同在除夕一天,为此曾跟异姓人家打过一场不小的官司。冯姓人家过悄悄年不许弄出声响,异姓人家则火炮喧天。彼此习俗不同,每年过年,冯姓人家都因此跟周围异姓人家发生冲突,甚至大打出手。冯姓人家无奈,将异姓人家告到官府。官府为了息事宁人,于是判冯姓人家每年提前一天过“悄悄年”,冯姓人家“过悄悄年”的这天,周围异姓人家不许鸣放火炮和喧哗。从那以后,冯姓人家跟周围异姓人家握手言和,保留了每年提前一天过悄悄年的习俗。

  春节文化习俗

  我乡主要居住的是仡佬族和侗族,仡佬族人的过期春节来可谓是庄重而丰富,对于仡佬族人来说每年春节的祭祀是必不可少的,而祭祀的主要物品鸡、鱼、还有猪肉等。每年的春节前夕(腊月)仡佬族的人都会把养了一年的年猪杀了,开始准备春节祭祀的贡品,把猪肉做成腊肉,腊肠等,其中最重要的还是猪头,猪头是祭祀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每年的年三十,每家每户都会杀鸡,他们杀鸡也很有讲究,杀鸡必须选择毛色鲜艳的公鸡,刚杀的鸡要把它放开,让他在地上挣扎,这看上去似乎是有点残忍,但是在仡佬族人的心中却有着另一层更加美好的意义,他们认为,如果鸡在地上挣扎得越厉害,那就预示着新的一年的生活会更加红红火火。另外,用来祭祖的鸡,鸡毛不能全拔,鸡尾巴上最长的那几根毛必须留着,听仡佬族的长辈们说,这样也是对来年生活一种美好期盼的。鸡杀了,就把鸡和腌熏好的猪头放到锅里蒸熟,蒸好了就开始祭祖,祭祖完了全家人就开始准备年夜饭,仡佬族的年夜饭通常是以猪肉为主,还有许多分有特色的民族食物,其中的每一道菜都有着全家人对来年的美好期盼核对亲人美好祝愿!,另外,每年的春节,仡佬族的家家户户都要用一升或几升糯米打成一个大粑粑,放在簸箕或方木盘内,供奉祖先,三天之后才可食用,在端阳节、重阳节以及其他所有的重大节日,仡佬族人都要宴请宾客,而且均要做粑粑,在民间广为流传着“端阳打把送亲家,重阳打粑封龙口,谷熟打粑送亲人”的说法。

蹦蹦鼓

  仡佬蹦蹦鼓

  仡佬蹦蹦鼓是用棕树干抠空了做的一种仡佬族特有的打击乐器,敲打时能发出清脆声音,富有节奏感。仡佬族村寨中有一个远古的传说:在洪荒年代,一只雄鹰救起了飘浮在洪水中的葫芦里啼哭的小孩,仡佬族的祖先从此诞生,为了表达对葫芦及鹰的感恩之情,仡佬族一直把葫芦和鹰作为民族图腾崇拜。蹦蹦鼓又称仡蹦鼓,是仡佬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大山里,每到庄稼成熟时节,为防止野兽对劳动成果的侵害,他们常常夜晚在野兽出没的庄稼地里燃起篝火,唱起民歌、敲打蹦蹦鼓驱赶野兽,解除寂寞。后来,每遇重大节日,他们都边敲蹦蹦鼓边跳舞,边唱歌,以乞求祖先保佑。于是,仡佬蹦蹦鼓舞蹈流传至今。

(图文资料来源:甘溪仡佬族侗族乡政府)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