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地区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

2012-08-21 15:30  

  【概况】

  名称来历 汗德尕特乡是蒙语,有麋鹿的地方之意,相传从前汗德尕特河沿岸林深草茂,水草丰盛,时常有麋鹿和其他动物没出其间,因而得名。

  历史沿革 1954年6月12日,拉玛召乡从红墩一区中划出,成立了康布铁堡蒙古自治乡(现称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1966年,康布铁堡蒙古自治乡(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将原有的社名改为东方红公社。在80年代初,东方红公社改名为康布铁堡蒙古民族乡(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

  人口与民族 乡辖7个行政村,其中6个农业村,1个牧业村,1266户、4113人,(农业村户数883户,占全乡户数的69.74%, 2948人,占全乡人口的71.67%;牧业村户数383户,占全乡户数的30.25%,1165人,占全乡人口28.33%),居住着蒙、哈、汉等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294人,占总人口的80.08%,(蒙古族1264人,占总人口的30.73%;哈萨克族1897人,占 46.12%;其他民族占3.23%)。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0.21人。

  地形地貌 汗德尕特蒙古民族乡位于新疆阿勒泰市境东部,地处中蒙边界,地形呈盆地状,距阿勒泰市区32公里,南北长约62公里,东西宽约26公里,面积900平方公里,草场9000亩。东南两面与福海县交界,西与切尔克齐乡毗邻,北抵乌希里山南麓,地处汗德尕特河流域,地势以山地为主。地形呈盆地状,北高南低。北部山区海拔1000-2500米,汗德尕特河中下游海拔800-1000米。

  气 候 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是夏季降雨多,冬季积雪大,无明显的四季之分,只有冷暖季之别,冬季漫长,达半年之久,夏季短暂,有时也会落雪。年均气温为4-4.2℃,1月平均气温-24℃,7月平均气温22.3℃。除山区外,云雾少、气候较干燥,日照充足,夏季日照时数可达15小时/天。光能、热能充足。春季气温回升较快,但因冷空气入侵,常有倒春寒,秋季气温下降迅速,9月上旬就会出现寒潮天气。因而形成开春晚,入冬早的气候,每年11月就进入结冰期,至翌年3月下旬才开冻。无霜期在90天以下,多雨、湿润、凉爽是山区夏季的主要特征。年降水量大、蒸发量小、冬季积雪多,无霜期短,南部平原则相反,年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冬季积雪少、冬春风多且大、无霜期略长于北部山区。

  水土资源 全乡有耕地面积10133.3亩,待开垦荒地2万余亩,主要以草甸土、棕钙土为主,土质肥沃。境内河道属额尔齐斯河、汗达尕特河2大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级河额尔齐斯河等1条,总长25千米;二级河汗达尕特河1条,总长15千米;河流总长度40千米。

  农牧业资源 农牧业是全乡的支柱产业之一,种植业以小麦、玉米、花芸豆、油葵为主,我乡的紫皮大蒜和“喇嘛召”土豆在全市负有盛名。全乡有天然草场59万亩,人工草场9000亩。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以铁、铜、铅、锌、云母等为主,蕴藏蓝宝石、绿宝石、红宝石等贵金属,其中铅锌储量3700万吨,铁储量4300万吨。目前,进驻该企业有阿巴宫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中亚华金阿勒泰市华通矿业有限公司、金鑫铅锌矿业,使得矿业开发前景十分广阔。2011年落成阿巴宫矿业公司60万吨采选建设项目和华通矿业新建占地面积362亩的选厂一座。铁米尔特自然村金鑫铅锌矿重新恢复矿业生产,目前全乡矿业方面固定职工人员为281人,吸纳当地劳动力400多人,拉动人均增收300多元。

  【经济发展】

  汗德尕特乡素有“八山一水半分田”(多山少水少地)之说。受地理位置、生产资料等方面的影响,农牧业一直是我乡短腿,严重制约着农牧民持续增收。

  畜牧业 加快“小畜换大畜、劣畜换优畜”步伐,坚持自繁自育方针,近年来,新增育肥专业户8户,建成流动冷配站2个,冷配牛921头,牵引配种1589头,补贴资金21万引进西门塔尔种公牛26头,种公羊30只,去势小公牛649头,去势率达100%。全面完成春季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疫病防疫率、耳标佩戴率均达100%。积极做好秋冬季饲草料储备工作,共储备饲草9.6万方、饲料85.8万公斤。加强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4万元新建101平方米牧业办公室1座,新建棚圈2座,维修牧道60公里、牧道桥2座,维修药浴池2座,曼苏尔井2口。通过政府与阿山牧业协商,政策补贴8万元采购凤蝗鸡2万只。推进奶业富民工程,汗德尕特村奶酒合作社于5月成立并运营,实现本地奶源自产自销。

  农业 近年来,积极调整种植结构,加大土地合理使用力度,加强农业种植技术推广应用培训工作,不断提高科技含量。在确保粮食安全生产前提下,花芸豆、油葵、大葵、打瓜等高效农作物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打造“喇嘛召”土豆、“喇嘛召”大蒜等品牌,成立农业合作社,增加土豆、大蒜种植面积,逐步形成了特色产业规模化和产业化格局,提高了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并积极与克拉玛依、石河子等农企协调沟通,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定制喇嘛昭土豆、山药和大蒜的包装礼盒,提高农产品档次和拓宽销售渠道。2011年,粮经草三元比例调整优化为37:48:15。

  林业 有天然林3100亩,退耕还林4328.4亩,人工林5592亩,农田防护林252亩,绿色通道10亩,集体林252亩,2011年,该乡各个农业村开始了关于林权制度改革动员大会,现已全面完成林改任务面积,截至到目前,累计造林200万亩,全乡总面积900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为17624亩,非林业用地面积为80.82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133.3亩,荒地2万亩,天然草场59万亩,人工草场9000亩。

  2011年我乡农民人均收入为5917元,其收入主要由农产品出售(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小麦、花芸豆、马铃薯、大蒜、山药、大葵、油葵等)、退耕还林、农家乐庭院经济、运输业、劳动力转移(占总收入的20.05%)、家禽养殖等构成,其中主要以农田耕种收入为主;2011年我乡牧民人均收入为5623元。其收入主要由牲畜育肥合作社、肉制品销售、奶类销售、退牧还草、运输业、劳动力转移等构成,其中主要以牲畜养殖为主。

  【社会事业】

  教育 汗德尕特乡寄宿制学校是阿勒泰市唯一的以蒙、汉、哈三种语言授课的寄宿制学校。位于阿尔恰特村,距市区32公里。教学点2个;乡寄宿制学校是阿勒泰市唯一一所开设蒙、汉、哈三种语言教学班的学校。在校生219人,其中小学在校生190人、初中在校生29人。教职工87人,专任教师81人,其中小学62人、初中19人、聘用教职工6名。党员10人。1所教学点(角沙特完全小学距离中心学校120公里),1所教学点(塔拉特教学点距离中心学校8公里)。角沙特教学点有5个班(哈1-3年级、蒙双语班1-2年级,双语学前班一个),塔拉特教学点,有一个学前班,10名学生,哈双一年级8名学生,2名教师。新建幼儿园有5名幼儿教师,3个保育员,有60多余的幼儿。面积942平方米。投资135万元建成占地900平方米双语幼儿园。2011年末有幼儿园1所,在园幼儿75人,专任教师15人;小学3所,在校生155人,专任教师7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升初升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100%。

  科技  2011年末拥有独立科研与技术开发机构1个,各类科技人才5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38人,经营管理人才4人,技能人才103人,农村实用人才1380人。

  交通运输  已形成由公路1种运输方式构成的交通运输网络,2011年客运总量7.3万人次,货运总量40万吨。乡级公路1条,总长19.8千米。日均发送7辆客车,日客运量71人次。2011年运输企业拥有货运汽车18辆,12.3吨位;客运汽车2辆、15座位;货运量13万吨,货运周转量9285.71万吨,客运量2.591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309人。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网点1个;征订报纸115 份、杂志22册。电信企业1家,服务网点1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600门,固定电话用户400户,比上年增加100户,电话用户普及率达到98%,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移动电话用户300户,比上年增加100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60%,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主干电缆达500对千米,互联网端口总数200个,其中已占用端口总数100个,宽带接入用户100户,比上年增加70-8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6.4万元。
广播电视  2011年1月乡镇360杆千米,乡镇到村4杆千米;2011年5月开通7个广播电台。现有广播喇叭28只,入户率100%,通响率100%。

  医疗卫生 汗德尕特乡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卫生院建筑总面积达550平方米,有7个行政村,4个卫生室。卫生院现核定人数23人,床位9张。卫生院现有在编职工17名,其中:管理人员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11人;干部2人:工勤岗1人。执业医师2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6人。退休人员5人、村医16人,卫生院聘用人员6人。卫生院现设置有:全科、内科、外科、化验室、B超室、心电图室、防疫科、公共卫生科、妇幼保健科等科室。卫生院现有专业设备:B超、血糖仪、心电图机、生化仪、尿液分析仪等。卫生院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通过开展健康体检、健康教育,建立健康档案以及加强与其他医疗卫生单位对口协作等多种服务形式,提供集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等为一体的基本卫生服务。2011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3018人,参保率72.20%;居民人口平均期望寿命76岁,其中男性74岁,女性77岁。

  体育 2011年末体育场地1处,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8个,其中元旦节、敖包节、祖鲁节等。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30%。

  社会保障 城乡养老、医疗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80岁以上老人享受生活补贴和免费体检,发放四老人员补贴1.66万元,全年累计发放城市低保金77.41万元,农村低保金88.69万元,五保户资金12.02万元,孤儿生活费4.32万元,城市、农村一次性生活补贴27.05万元,发放春节慰问金8.6万元,救灾金3.6万元、燃煤7吨、面粉28袋,使城乡特殊困难群众245户815人生活问题得到基本解决。落实退耕还林补贴35.03万元,退牧还草补贴281.55万元。举办汗德尕特乡“金山之夏”文艺专场汇演和乡第七届古老滑雪、射箭比赛。

  乡镇建设 不断优化人居环境,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 文化休闲广场 投资70万元,新建农牧民休闲娱乐广场2700平方米,干部群众也能拥有自己的娱乐场所,散步、休憩、聊天、打乒乓球。

  - 利民澡堂 2010年,汗德尕特乡投资28万元修建157平方米的公益澡堂,彻底解决了我乡长久以来洗澡困难的问题,并实行60岁以上、6岁以下儿童免费洗澡的优惠政策。

  - 道路建设 投资2076万元的红墩至汗德尕特乡19.8公里乡村重点公路已投入使用;投资260万元的9.1公里矿山资源路顺利完工;恰夏铁米尔特矿山18公里道路已开工建设。

  -“乌梁海”陈列馆 投资20多万元新建137平米乌梁海陈列馆1座,现已收集古老民族使用的生活用品、狩猎工具、服饰等23件,图片资料30余份。展示了曾经生活在汗德尕特乡的一支归属于蒙古族的乌梁海部落的昔日风采,乌梁海蒙古族后裔擅长“蒙古长调”、“沙吾尔登”等歌舞。演奏乐器有“楚吾尔”、“喉麦”、“托布秀尔”、“马头琴”等。

  【民族文化】

  文化艺术:

  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蒙古族呼麦、绰尔,2008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2006年9月,由汗德尕特乡乔龙巴特等民间艺人组成的演出队,参加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首届“新疆民间文化艺术节”,荣获“优秀节目奖”和“优秀民间艺人奖”;2006年10月,汗德尕特民间艺人演出队参加阿勒泰地区行署举办的首届阿勒泰地区“民间艺术节”活动,荣获“金奖”、“优秀节目奖”、“优秀民间艺人奖”等奖项共5项; 2004年至2006年,民间演出队参加阿勒泰市举办的“金山之夏”艺术节,荣获“优秀节目奖”。2007年9月,民间艺人乔龙巴特代表阿勒泰地区参加了在和布克赛尔蒙古自治县举办的“国际江格尔学术研讨会”,并表演了“绰尔”“呼麦”等,获得了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2008年2月至4月,民间艺人巴图巴依尔代表阿勒泰地区、新疆参加了新疆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举办的全国青年歌手大奖赛活动,荣获新疆赛区二等奖、全国第十七名的佳绩。2008年6月,民间艺人巴图巴依尔参加首届中国新疆国际民族舞蹈节非物质文化遗产专场《西域绝响》演出。2008年6月,民间艺人乔龙巴特(蒙古族绰尔)、巴图巴依尔(蒙古族呼麦)成为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008年11月,乔龙巴特参加文化部在苏州市举办的首届中国农民文艺汇演,荣获丰收奖。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蒙古族绰尔之乡的品牌也在全疆打响了,有来自全疆、全国各地的绰尔民间艺术爱好者来到阿勒泰市汗德尕特蒙古族乡学习观摩、考察和研究。目前,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蒙古族绰尔的品牌已经在国际上具有了一定的影响,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这充分体现了中央、自治区对阿勒泰地区蒙古族文化艺术的高度重视,对稀有的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传承的大力支持。成功举办汗德尕特乡2011年度“金山之夏”文艺专场汇演和乡第七届古老滑雪、射箭比赛,努力推动和展示汗德尕特乡民俗文化特。

  楚吾尔 在演奏器乐中,在新疆藏族地区内濒临绝迹的称为“楚吾尔”即“笛”是用红松、竹管或座落在阿尔泰群山中独有的一种名叫扎拉特草的茎干制作。据清代的《西域图志》卷40中对其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绰尔”形如内地之萧。以竹为之,通体长二尺三寸九分六厘,凡四孔,以舌侧抵管之上口,吹以成音。它实质上上下为一有通过空管,长大致在60公分左右,粗细、管壁厚薄视制作材料而定,管身正面在大约管长五分之三处开始,往下开三个间距基本平均的音孔。管上端无哨片或山口吹孔,全靠舌尖控制风门大少发出声音。粗犷的喉鼻音持续乐句始终,和圆润的旋律音相结合,构成了楚吾尔所独有的特殊音色。它往往在节日里,婚礼上和放牧、祀敖包、祀水土等活动中听到。也是乐手以吹奏楚吾尔的方式对遭到困难以至生离死别的人们进行慰籍的情景。

  喉迷 又叫阔买、喉麦。发源于蒙古高原,自元朝时期作为宫庭音乐的一促表演形式。是蒙古族所独具特色的民间绝活。现仅存于汗德尕特乡。其最大的民间特色是用声带振动发出喉鼻音“喉麦”声。在全疆已濒临失传。

  托布秀尔 是一种弹奏表演。它是新疆卫拉特蒙古族所独具特色的民间器乐,其琴身用樟木榆木或沙枣挖槽而成,上蒙木面板,面板中掏有一个圆形共鸣孔或三个品字形共鸣小孔,琴杆上细下粗,干首有两个琴轸分置两侧,杆和琴身可以雕刻或涂绘各种精美的图案.造型美观而音色优美浓厚。新疆卫拉特蒙古族具有代表性的舞蹈“沙吾尔登”就是用托布秀尔伴奏的,可以单独演奏,为民歌及《江格尔》等说唱长涛伴奏。

  “沙吾尔登”舞蹈 “沙吾尔登”意为马的头上不停地弹动。相传有位贫苦牧民,被贵族老爷掸双眼流放到无人烟之地,是他心爱的黑走马将他驮回家,他用托布秀尔琴声表达对黑走马的赞美,音乐的节奏如同马蹄踏地之声,舞蹈动作因而随之有力,其舞蹈词汇主要用膝盖,蒙古族群众跳起欢快的“沙吾尔登”舞,自娱自乐。

  蒙古长调 现濒临失传,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演唱艺术,演唱者必须具有超高的演唱技术和一定的乐理知识,它被列为国家重点抢救的民间文化工程,长调民歌气息悠长,节奏自由,感情深沉,往往以腔从词,曲调随着歌词的变化而做局部的变化。
名胜古迹:

  五指圣泉 距乡政府以北3公里。2005年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关于五指圣泉的传说很多,流传较广的是,成吉思汗大将叶勒特克班在进行部族战争时受伤,被留在幽静的汗德尕特河畔(五指神石)疗伤,偶然喝下河畔的泉水,伤口顿时痊愈,而且倍增神力,他将河中一块宽约3米,长5-6米的巨石托起罩在泉眼上方,掌印深深凹现石上,以做标识,泉由此得名,即五指圣泉。有科考者做出结论,此泉水是花岗岩岩体裂隙泉,泉水内含20多种人体所必需的元素,而且五指圣泉周围怪石嶙峋,树木参天,是一个天然的理疗场。

  鹿鸣雪山瀑布 距乡政府东北5公里。瀑布最宽可达10余米,两极落差30余米。瀑布水为山中雪水,从山石中直泻而下,声势浩荡。瀑布周围奇石险峻,巍峨陡峭,异草丛生,树木成林,是徒步探险旅游的最佳去处。

  喇嘛庙 又称阿尔西乔隆庙,是成吉思汗西征时的遗迹,位于乡政府驻地以北1.5公里处,建筑面积100余平方米,砖木结构,是当地蒙古族祭祀拜祖、祈祷神灵保佑的重要活动场所。每年5月底或6月初,附近的农牧民都聚集在喇嘛庙,举办蒙古族的节日——敖包节,敖包节主要有射箭、赛马、摔跤、抱石头、喇嘛祭祀(风调雨顺、好的收成)等活动,从中可以充分领略蒙古族的风土人情。1933年前,阿尔西乔隆庙有喇嘛40余名,后因战争阿尔西乔隆庙被毁,庙内大部分珍贵物品遗失。1986年,“喇嘛庙”被重新修缮,庙内依然保存有上百年之久的黄教佛家、铜像及各种经书、法器等文化遗产。1984年,十世班禅大师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到汗德尕特乡“喇嘛庙”主持过佛事,进一步推动了蒙古乡的佛教发展。

  岩画 主要有杜拉特岩画、墩杜布拉克岩画、雀儿沟岩画、多阿特沟岩画等,这些岩画是1.2万多年前乌梁海蒙古族游牧先民遗留的杰作。岩画大多雕刻于向阳山体上,以滑雪、狩猎、祭祀、性崇拜、巫术及动物表现等为主要内容,刻工讲究,古朴简练,栩栩如生,着重反映了古代乌梁海蒙古族游牧民的生产生活、民俗文化,为后人了解乌梁海蒙古族后裔的历史文化提供了有力证据。2004年,国外滑雪专家来到汗德尕特乡,通过对岩画形成时期、岩体上刻画的滑雪图案的考研,确定“阿勒泰市汗德尕特乡是人类滑雪的发源地”。

  古墓群 位于乡政府驻地以东2公里杨树沟处,数量多达几十座,形状以圆环状为主。据专家分析介绍,古墓至少有2000年的历史,是北方草原上的游牧匈奴、突厥等民族及成吉思汗时期部落贵族的遗迹。目前有关专家对古墓正在做进一步的考证。

  当地特产:

  土豆 汗德尕特乡的土豆,味汁甘甜,皮薄易洗,适合各年龄段的人食用,且易于存放,是冬季必备的佳肴美食。
  山药 汗德尕特乡出名的不仅是味美汁甜的土豆,还有那纯绿色的农家山药,完全施用农家肥、无污染,营养丰富,爽脆甘甜,在阿勒泰地区富有盛名。
  大蒜 汗德尕特的大蒜,俗称“紫皮大蒜”,个头虽小,但具有治疗腹痛、腹泻、等药效功能,储存时间长,是不可缺少的烹饪佐料,合适各种腌制食用。
  土鸡 我乡的土鸡有别于一般地方笼养的肉鸡、蛋鸡,是放养在山间野林或农家果园的,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无公害污染,属绿色食品。

  土鸡蛋 “喇嘛召”的土鸡蛋,是家养禽类在自然环境中生长所产之物,养鸡场将产蛋鸡放养,让它们在树林、田地里自由活动,以饲草料为食物,保证营养均衡。土鸡蛋个头大,外形圆润,所含营养丰富,适合早晨食用,更是逢年过节送人的佳品,既美观又养身。
  特色手工艺 当地蒙古族的传统工艺制品,充满这游牧民随草而徙的生活气息。他们用灵巧的双手制作刀具、马鞍、马鞭子等,每件作品都是一个完美的手工艺制作品,让人叹为观止,难以舍弃,件件器皿上的镂空、雕刻,皆为手工,图案丰润,制作精美。草原的女子不仅善于持家,更拥有一双巧手,他们编织的枕套、头饰,“希尔德克”、“墙毡”、“地毡”蒙古服饰,样样美轮美奂,充斥着浓郁的特色民族风味。
  

(资料来源:汗德尕特蒙古族乡政府)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