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京学习“小”见“大”

2012-11-19 15:05作者:作者: 张永峰  

  “西山红叶好,霜重色愈浓。革命亦如此,斗争见英雄。”这是陈毅早年在北京香山写下的诗句。如今十月的北京,依然是层林尽染,万紫千红。在这秋高气爽,硕果盈枝的收获季节,在喜迎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作为56个民族花朵之一¬——金达莱(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州花)故乡中的一员,有幸被组织和领导安排,来到令我们心往神驰的“心灵殿堂”——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参加2012年吉林省延边州县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心中油然跃升一种以“小”见“大”的情感。

  “小干部”进了“大学府”。坐落在北京西部距颐和园北3公里处“百望山森林公园”脚下的中央民族干部学院,在满山红叶的环绕下,更加显得庄重、肃穆。走进学院正门,浮现在眼帘的就是镌有学院名称的石匾。再往前走,在学院花坛中央的石雕上,醒目地镌有“求是”两个红色大字的“丰碑”!标志着这所全国少数民族最高学府的教学宗旨。据了解,安排我们这个层次的干部来此“深造”,在延边州新任领导干部培训中还是第一次。这无疑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和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干部培养的结果。吉林省委常委、延边州委书记张安顺指出:要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和监督管理工作,不断增强领导班子整体功能,着力提高领导干部抓大事的思维能力、做新事的创造能力、干实事的操作能力、办难事的协调能力和处急事的应变能力。延边州委常委、组织部长邵利以及组织部副部长林松等领导,都对我们这批参加培训的干部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要求。大家不仅有一种“获得奖励”的欣慰感,也更加平添了一种使命感。

  “小学生”进了“大课堂”。经过州委组织部和学院等方面的精心组织,我们首先在州委党校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培训。第二周“晋升”到北京学习,而且多数班次都是在民族学院最大的报告厅,与西藏班和全国边境班的学员约有200多人共同听课,仿佛“小学生”进了“大讲堂”!特别是在师资和课程安排上,层次之高也是我今生遇到的第一次。从中国社科院民族学研究所、国防大学、中央教育电视台、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等多个高层院校和部门聘请了知名教授授课。比如,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李清泉讲的“国学智慧与和谐人生”、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董关鹏讲的“危机处理与媒体的联系”等课题,令大家都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受。国家民委副主任罗黎明专程赶来同全体学员合影留念,并亲自讲授“民族和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课题。还有“沟通能力与工作心态”课程,是由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学院罗丹阳老师带领我们,以分组互动方式进行的。学员们放下“职务”角色,踊跃发言,仿佛回到了儿时的课堂,可能终生难忘!

  “小市民”进了“大村庄”。我们这批学员的家庭居住地都是小小的县级城市,对传统的村庄有所了解,但在北京却让我们领略到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大庄园”的景象,可能“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感受也不及如此!学习期间,学院安排我们利用一个上午的时间参观了北京市新农村建设示范点——郑各庄村和香堂村。位于昌平区以北七家镇的郑各庄村,幅员面积2.9平方公里,村民1500口人(不算外来人口),以宏福集团为经济主体,“村企合一”,总资产达15亿元。位于昌平区以东崔村镇的香堂村,幅员面积14.2平方公里,村民1840口人,拥有1500亩标准化果园和占地2439平方米的“东方书画研究院”(仿照颐和园古朴典雅)。这两个文化新村的经济、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事业发展水平几乎超过了我们延边的一个普通县城。被称为温都水城,并被列为美国哈弗大学教学案例的郑各庄村,在1998年以前,依靠传统种植业,人均纯收入还不足3000元,近几年通过旧村改造和产业结构调整,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里居住小区、学校、社区医务室、文化站、银行、邮局、酒店、超市、集贸市场、温泉洗浴馆、滑雪场等一应俱全。村民的孩子不出村,就可以免费上完大学。村民不仅收入提高,还享有退休养老、医疗等保险及教育、住房补贴等一系列福利保障。参观之后,令人震撼的是,这两个如“日中天”的文化新村,简直就像实现了“共产主义”的“世外桃源”!这种“实践”教学,不仅令人流连忘返,而且也使我们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虽然没有两个村庄那种古都遗迹和文化底蕴等基础条件,但是他们解放思想,创新思路,依靠改造旧城和调整产业结构的发展理念,以及采取的一系列改革发展措施,绝对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小人物”进了“大都市”。到北京这座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都市,对多数学员来说可能已不是第一次了。从小在学校里,我们就以吟唱“我爱北京天安门”来表达对首都的向往。尽管从我记事起,跟随家人回祖籍山东,途经北京,参观过天安门。参加工作以后,出差也来过北京,虽然依然无法感受电视画面和历史资料记载的那种当年毛主席接见群众时热烈场面之下,参加者的“激动心情”!但是到北京接受我们梦寐以求的组织培训,在“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了解首都、了解祖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还是今生第一次,亦或是“最后一次”(如果职务不再变动)。所以“感激”加“珍惜”是这批学员的共同心声,不仅遵守纪律“优秀”,而且学习劲头格外“高涨”。不仅白天听课,而且晚间还召开座谈会,针对“一事一议”的作业课题,每个人都交流了学习体会。可谓“小集训”激发了“大思想”!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决心:就是今后在继承过去事业和落实党的十八精神的征程中,要进一步坚定对北京首都和伟大祖国的热爱,坚定党的信念,坚持科学发展观,坚定改革开放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进一步增强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严格要求自己,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努力增强为党和人民工作的本领。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式方法,结合实际,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边疆的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设“富庶、开放、生态、和谐、幸福”的新延边做出更大的贡献。(作者系吉林省延边州县处级干部任职培训班学员,吉林省延边州残联党组成员、副理事长 )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