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吉州阜康市三工河哈萨克族乡

2013-04-28 11:32作者:吴晓婧  

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人民政府

  【概况】

  三工河乡距新疆首府乌鲁木齐市70公里,海拔高度为5445-460米,地处东经88°03′~88°08′,北纬44°46′~45°30′。乡域地形南高北低,依次为南部上区、中部平原、北部沙漠地区。著名的天池区景名胜区位于该乡南部山区。南部山区最高海拔达到5445米,乡政府驻地位市区东北方向24公里的拜斯胡木中心村,乡政府驻地海拔951米。行政区域面积1320平方公里。东邻九运街镇,西邻水磨沟乡,南至博格达峰,与吐鲁番地区的托克逊县接壤,北部伸向沙漠腹地与阿勒泰地区富蕴县接壤。216国道、吐—乌—大高等级公路和贯通欧亚大陆桥的乌—甘铁路横穿中部,交通十分便利,发源于博格达峰西北冰川的三工河、四工河穿乡而过,水利资源非常丰富。因位于闻名中外的自然风景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绚丽多彩的民族风情。电话区号0994,邮政编码831506。

  三工河乡的名称因辖区境内博格达峰积雪融化流淌出的“三工河”而得名。现全名“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将天池一片成立了天池公社,1965年为海台公社,1969年改称东方红公社,1983年更名三工河公社,1984年12月建三工河哈萨克族乡。2001年合并了大泉牧场。2011年以前管辖三工村、四工村、石人沟口村、北草滩村、大泉村,无烟煤矿等5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矿区,2011年合并成三个中心村,分别是花儿沟村、大泉中心村和拜斯胡木中心村。2012年末,三工河乡人口数4763人,其中农业人口3864人,城镇人口899人。另有流动人口146人。总人口中,哈萨克族3664人,占76.9%;汉族652人,占13.7%;回族336人,占7%;东乡族60人,占1.3%,维吾尔族51人,占1.07%。2011年人口出生率15.1‰,死亡率6.9‰,人口自然增长率8.2‰。全乡行政面积1320平方公里,草场196万亩,耕地面积3.67万亩。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6人。

  三工河乡地形地貌,境内大部为山地、平原、高山组成的,南高北低,最高点海波5445米的博格达峰,平均海波3500米以上的极高山区。历史平均气温在平原区为6.7℃,在山区为2.54℃。平原区四季分明,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炎热,春秋两季短暂、气温变化剧烈。平均热交差12.7度,平均年度差42.2度。境内有两条河流。即三工河、四工河。三工河发源于博格达峰西侧,上游干流大东沟接纳吉沿坚沟、哈热木萨克、小东沟、将军沟、哈熊沟直流,注入天池,后经西小天池、东小天池汇集三工峡谷,何谷宽10-15米,深50-70米,河床基岩裸露,流速1.6-3米/秒。山区河段平均每公里河水惨漏损失率为2.24%。

  【经济发展】

  我乡主要从事畜牧业、旅游业和种植业。全年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12414万元,增长13.2%,其中:种植业完成1606万元,增长48.7%;畜牧业完成4525万元,增长21%;林果业完成292万元,增长13.2%;二、三产业完成5991万元,增长2%;劳动力转移净收入661.6万元,增长18%;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0699元,增长15.4%。全乡经济社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农业  2012年全乡总播面积2.65万亩,粮食1.9万亩、瓜菜3000亩、苜蓿5000亩,经济作物4500亩,秋季冬压小麦1.4万亩。高效订单作物面积达到2.42万亩,占总播面积的91.3%,农作物政策性保险率达100%;农业新技术覆盖应用85%。新成立金土地等3家专业合作社,全乡专业合作社达14家,入社社员634户,入社率61.4%,流转土地5711亩, 实现了土地节约、高效利用和农业增效。新增2000亩小麦套种苜蓿。打造有机绿色和旅游产品生产基地,注册了“三工河”牌商标,完成小麦、小米的有机认证。

万亩加压滴灌项目

大泉中心村花生示范田项目建设

大泉中心村花生示范田项目建设

  畜牧业  一是完成了南部山区21.1万亩草场的禁牧, 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为921户牧民发放草原奖补和退牧还草资金2718.5万元。二是加快畜牧业转型步伐,出台养殖小区建设补助政策,引导牧民实施舍饲圈养。新建2160平米的肉羊养殖小区1个,新增圈舍面积4710平方,年未存栏牲畜4.8万只;品种改良引进种公牛31头,种公羊27只,高杂羊18只,乡政府出台补助政策,为品种改良种公羊、种公牛每头补助1000元,共发放补助款6.7万元;投资210万元实施了西台子草鸡灭蝗项目。三是加大储草备料力度,推进长草短喂、新增青贮310立方,储备饲草1.12万吨,备料1000吨,并与222团协商留棉花茬地,解决越冬放牧问题。四是实行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生产责任制,应防牲畜2.83万头只,实防2.83万头只,做到应防尽防。

畜牧业现场会

  林果业  生态环境持续改善。一是以成片造林、农田林网改造、村庄绿化、经济林为重点,全面推动造林绿化工作。全年完成造林面积579亩,其中,防护林541亩,村庄绿化38亩,整理植树地块400亩。二是加大了对经济林、防护林及退耕还林的管护,使存活率一直保持在85%以上。三是大力发展庭院经济,花儿沟出售绿化苗木2000棵,推进了以林养林的进程,创收44万元。开展林下种养的模式探索,林下养殖家禽4万羽。四是新增落实林权面积6013.6亩,林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

  基础设施  投资52.5万元新修渠道3.8公里,投资20万元维修渠道、滴灌管网、涵闸等16处,安装农用机井智能卡系统5套,投资80万元完成北草滩至拜斯胡木8公里电力扩容工程。稳步推进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作,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8400亩,全乡节水面积达到2.3万亩,占总播面积的86.8%。借助土地整理项目,投资711.1万元实施了大泉片区5000亩土地整理。扎实做好防洪抗旱工作,投入2万元购置防汛抗旱物资,落实防洪大型机械8台,新打机井3眼,更新机井3眼,克服了三季连旱带来的影响,确保农业增产增收。大力推动农业机械化进程,利用国家对农机购置的补贴政策,购进大中型农机具7台(架)、收割机5台;享受财政补贴9.86万元。农机作业总收入30万元,培训各类农机人员40人,农机安全监理“三率”均保持为零。

  科技推广  加快科技兴乡步伐,大力实施“1311”科技示范工程,2012年新增科技特派员6人,科技示范户18户,建立大泉、北草滩种养殖基地2个,协会2个,引进玉米新品种先玉335等新品种6个,申报科技特派员创业贴息项目5项,有力的推动了科技特派员创业。以科技特派员带动参与示范工程农牧民达98户,农业科技贡献率达80%,科技的推广应用给农牧民的增收带来了实效。

  第三产业  以天山“申遗”为契机,突出区位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民族风情园提升改造。一是实施瑶池旅游合作社重组改造,与乌市34家旅行社签订协议,组织开展民族婚礼表演、手工刺绣等8项哈萨克民俗体验活动,建成民族传统手工艺品销售场所,全年共接待游客10.2万人次,实现收入204万元。二是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深入实施了“转移就业”和“致富技能”两大培训工程,开展技能培训11期461人次,引导性培训8期436人次,416人取得资格证书。组织针对农牧民的专场招聘会5期,涉及工种20个,提供1320个就业岗位;积极组织开展了“就业岗位送到家”、赴产业园区实地参观等活动,已有49人在产业园和西域旅游、滑雪场等企业实现就业。组织种养殖大户、旅游经营户、创业人员、外出务工青年等成立了农牧民经纪人队伍,通过经纪人队伍带动农牧民就业创业,目前有创业人员92人,培育创业典型23人,带动211人实现就业。

瑶池合作社全景

旅游纪念品展销会

  项目建设  建立了重大项目领导联系制度,主动对接做好项目前期准备,积极组织开展项目申报、跟踪落实和重点项目信息上报等工作。落实领导干部是实施项目第一责任人,坚持全方位储备、宽领域申报、多渠道争取、多元化融资、高水平建设。全年共洽谈项目9个,总投资2.1亿元;新签约北草滩3500亩苗木花卉育种基地等项目2个,正在实施6000亩退牧还草、空白区域电力改造项目2个,共引进投资项目实际到位资金1.4亿元,同比增长12%。

  【社会事业】

  新农村建设  2007年至2012年,三工河乡依据村庄居民点规划,积极争取新农村建设各项项目,不断完善中心集镇以及三个村的各项基础设施。拜斯胡木中心集镇完成道路建设9.65公里,集中供暖管道3公里,供排水管道9.5公里,建成中心集镇集贸市场一个,乡卫生院、公交车站、邮政所等公共服务设施相继建成投入使用。村庄建设完成道路建设7.2公里,供排水管道8.9公里,卫生厕所330座,太阳能路灯85盏。依托三工河谷综合整治、定居兴牧、富民安居三大工程,先后完成抗争安居房建设726套。共计投入资金1.11亿元。

乡财政所发放惠民补助卡

  水利  2008年新建草原水库一座,库容达到421万方,有效灌溉面积5万亩,兴建渠道130公里,桥涵闸170座,农业节水面积2.1万亩,完成人畜饮水工程2个村。

  公路  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逐步完善管理体制,管理方法,管理考核,基本形成了规范化。在养护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五个到位”,即:认识到位、责任主体到位、资金到位、养护作业到位、监督到位,切实履行了公路管理养护职能,把全乡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落在实处。现有道路状况省道S111境内35公里;乡村道路:沥青里面。花儿沟:15公里;拜斯胡木:22公里;大泉村:18公里。沙石路面:白杨沟至南台子:25公里;五宫煤矿至四工河:10公里;东沟:10公里;拜斯胡木建设乡村车站一座。

公路建设

  通讯  截止2012年年底,乡村电话用户350户,移动电话用户1191户,移动电话普及率为85部/百人,接入宽带的行政村2个,占67%。全乡从事电信业务人员2名,宽带接入用户6户。

  教育  教育普查全乡总户数1235户,共计4281人,1992年建立农牧民文化技术学校一所,2011年成立双语幼儿园一所,2011年末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165人,专职教师12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全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入学率100%,并享受国家“两免一补”政策,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程度全乡100%,近三年全乡无辍学学生,辍学率0%。全乡3-6岁儿童入园率70%,1997年自治区普九验收合格乡镇,2008年自治区普九验收合格乡镇。18-45周岁青壮年劳动力培训、农牧民实用技术培训16期,培训人数930次,培训率85%。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8%,比上年增长2%。

  文化设施  乡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为450平米,内设有图书阅览室、棋牌室、培训室、多功能厅等。“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的实施情况良好,每年下村、组放映12场次。村文化室(农家书屋)数量为5个,各村均建立了农家书屋,藏书量800册,年均订阅费1300元,群众文化团体数量2个,人员44人。已通网络村为1个,比例%为20%;各村均已发放直播卫星设备,比例为100%,村村已通广播,村通大喇叭各村均已安装,通响率100%,比例为100%。

  医疗保障  截至目前卫生院有卫生技术人员14人,2012年全年门诊人次2262人,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有效接种率96%以上,新出生72人,新生儿死亡2人,孕妇系统管理66人,3岁以下系统管理150人,7岁以下系统管理374人,产妇建卡69人,5岁以下儿童体检269人。辖区人口3075人,建立健康档案2863人,建档率93%,电子档案录入2703人,录入率88%,高血压建档315人,糖尿病建档23人,重性精神疾病建档3人。2012年,我乡共确定36户150人城乡解困户,其中“一帮一”5户21人,单项政策31户129人(就医32名,就业50名、就学60名,冬季取暖36名,有双重享受的)。

乡民政干事发放残疾人物价补贴及摸底调查

医药下乡

  【民族文化】

  三工河乡名胜古迹、物藏丰富,南部有博格达峰雪山、冰川。中部有青松、翠柏、雪莲、棕熊、雪豹、雪鸡、天山马鹿等十多种珍禽异兽,生长着贝母、当归、雪莲、干草、大芸等30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北部有浩瀚沙漠、神秘的古丝绸之路和广袤的待开发土地。除天池外,白杨沟、南台子、西台子、小黑沟、大黑沟等景点可开发的潜力巨大;景区外还有集三工河谷、广袤草原、浩瀚沙漠、古丝绸之路——唐朝路、名胜古迹于一身的旅游黄金带,辐射庭州内外,延伸天山南北,是开发探险、登山、滑雪、滑翔、狩猎、领略民族风情的理想天地。

 

 

  三工河乡高度重视少数民族特色文化和旅游村寨的建设,紧抓旅游发展契机,采取可行措施,切实推动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一是把系统科学整理和保护这些少数民族文化遗产资源,率先发起“哈萨克族抢救”工程,成立了民间艺人团体,挖掘出了哈萨克族的《熊舞》、《天鹅舞》、《山羊舞》,并列入进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二是依托天山天池国家五A级名胜风景旅游区,在本村大力发展“农家乐”接待,通过补助、对口帮扶等形式帮助“农家乐”经营户按乡村旅游配套建设要求,对住房、厕所、厨房等进行维修和改造,开展农户庭院美化、绿化、洁化、香化工作。三是重点打造哈萨克民族村寨民族风情游。三工河乡哈萨克族风情古朴浓郁,历史文化灿烂,是最神秘、奇异、令人遐想,引人探索的古老民族,被称为“东方印地安人”,至今保存着大量远古遗风,长久以来,经济欠发达,没有形成与旅游文化开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社会经济发展缓慢。近几年,阜康市委投资3000万元打造民族村,建成了花儿沟村新村、哈萨克族文化展示厅、哈萨克族风情展示园、汗王宫、标志性雕塑及寨门、旅服中心、旅游公厕、村景步道、石水景观、景区绿化、旅游标识标牌等。对乡政府、中小学实行搬迁,对村容村貌房屋立面进行全面改造,加强了排污系统和环境整治,同时开展农牧民素质培训,建立民族歌舞表演队,农牧民素质得到提高,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很大改善,2011年12月被批准为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2012年与天山天池一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当年六月通过申遗专家初验。2012年接待游客量可达10.2万人,市场前景可观。

文化下乡活动

 

(图文资料来源:三工河哈萨克民族乡政府)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