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民族工作干部民族政策法规培训班(2013.3.14 – 3.28)

2013-04-02 11:35作者:吴晓婧  

第四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民族工作干部
民族政策法规培训班
(2013.3.14 – 3.28)

  培训对象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2个师27个团场基层民族工作部门的干部共42人。其中哈萨克族3人,维吾尔族8人,回族1人,汉族30人。少数民族占28.6%。

 

  班   委

  班    长:     邓红亮    兵团第五师直属农场党总支书记
  副 班 长:     姚文卿    兵团第四师70团团委书记
  文娱委员:     霍佳佳    兵团第一师10团团委副书记兼民宗干部
  第一组组长:   张  林    兵团第二师民宗局民宗科长
  副 组 长:     吐迪尼亚孜•依布拉音    兵团第四师62团政工办副主任
  第二组组长:   俞新辉    兵团第八师民宗局科员
  副 组 长:     张彦玉    兵团第七师123团政工办主任
  第三组组长:   帕丽扎提•艾尔肯   兵团第十二师民宗委副主任科员
  副 组 长:     朱忠宏    北屯市幸福社区主任

 

  专题讲座

  十八大精神辅导: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
  亚太地区战略形势对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影响
  新疆工作的重要地位和重大部署
  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若干热点问题
  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
  当代中国的民族关系
  我国的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中国的民族法制建设及其实践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的理论与实践
  党的宗教政策在新疆的实践
  国际视野中的民族冲突与管理
  基层工作的实践与经验体会
  提高应对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
  领导干部学习力的提升

 

  实践教学

  3月19日,第4期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民族工作干部民族政策法规培训班赴北京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点——牛街街道和西城区德胜街道进行实践教学。

  牛街礼拜寺的寺管会主任韦春杰同志向学员们详细介绍了清真寺的历史背景、建筑布局、寺庙文物、传说故事等。改革开放以来,牛街清真寺严格遵守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依法开展宗教活动,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对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民族团结、互助、友好、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后,学员们参观了牛街超市,了解了北京市清真食品管理和生产企业发展的情况。

  德胜街道位于西城区北部,占地总面积4.14平方公里,是北京市13个民族工作重点街道之一,有汉、回、满、蒙等37个民族。德胜街道办事处民族科科长 郭鹏同志为培训班学员介绍了德胜街道基层民族工作建设、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和构建“3+6+N”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模式,并带领全体学员参观了民族文化墙、民族团结宣传栏和党员活动室。  

  通过参观考察,学员们较全面地了解了牛街街道和德胜街道的成功经验和新做法,感受到少数民族居民与汉族居民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厚感情,纷纷表示,回去之后,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借鉴并推广德胜街道和牛街街道的成功经验,开拓思路,创新思维,不断探索民族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开展好基层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大力加强社区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服务水平,推动地区社会管理创新,为构建和谐社区,推进社区的长治久安做出积极的贡献。

  3月25日,组织学员赴北京市沟域经济发展典型——国际旅游文化特色北沟村和栗花沟进行实践教学。

  在北沟村村委党建展览厅内,学员们认真听取了大学生村官杜迎钢同志关于该村基本情况、发展历程的介绍。北沟村位于怀柔区渤海镇东北部,先后获得“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首都文明村”、“北京最美的乡村”等荣誉称号。近年来,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北沟村不断加大文明村建设力度,制定了“柴草进院、宠物拴养、垃圾进池”等一些规章制度,使村里各项工作均有章可循,提高了办事效率,也使在党支部领导下的村民自治制度更具活力。同时,实施了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污水自来水改造、秸秆燃气入户等一系列改造工程,使全村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村党支部还组织村民学习《弟子规》、《三字经》等传统文化,并在村里主街道两边建设文化墙2000余平米,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通过长期的传统文化教育,全村逐渐形成了邻里和睦、互敬互爱的良好社会风气。优美的环境、和谐的民风,招来了不少“洋邻居”。10多户来自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等地的外国朋友在这里安了家,他们利用村里的民宅加以改造,真正实现了中西合璧,优势互补。

  在栗花沟学员们听取了六渡河村村委会主任王富军同志关于该村建设和栗树养植方面的讲解。栗花沟坐落于渤海镇东南部,是怀柔区重点生态沟域建设项目之一。栗花沟以自然山水为依托,以板栗产业为核心,形成了板栗种植、休闲度假、林下经济立体化发展的模式,开办了百亩板栗采摘、板栗文化美食节等旅游项目,改变了以往单纯依靠板栗种植的发展模式,融板栗特色于民俗之中,探索出了一条美景加美食的特色经济发展之路。

  看到小山村的巨大变化,学员们深刻体会到,农村要发展,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当地资源,探索出一条科学合理的发展道路。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北沟村的好经验、好做法学到手,积极探索符合少数民族地区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子,充分利用新疆的自然资源,依托区位优势,发展特色经济,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区域经济发展中去。

 

  交流研讨

  该班安排了2次分组讨论。

  3月19日上午,全体学员就“当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基层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及对策建议”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学员们普遍认为,当前兵团的民族工作与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一样,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面临大好的发展局面,但民族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任务还很多,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大家认为目前主要存在4方面的问题:一是随着“三化”建设的整体推进,使有些团场成为了典型的“城中村”,人多地少的矛盾突出;二是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偏少,专业知识还相对缺乏,工作创新有一定困难;三是少数民族职工群众因循守旧,传统的游牧习俗较为严重,普遍存在劳动技能单一,思想僵化,文化程度低,接受新生事物的观念淡薄,不能很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四是二、三产业薄弱,无力解决富裕劳动力就业的问题。

  针对存在的问题,大家提出了建议:一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对现有耕地由上级政策资金支持进行改良;二是建立和完善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的机制,加大提拔和任用少数民族干部的力度;三是加强少数民族人员的技能培训,提高素质,增强多元增收的能力,努力转变少数民族同胞自给自足,小富即安的思想观念;四是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强化特色畜牧业和林果业发展,积极鼓励企业,特别是清真食品企业、少数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吸纳少数民族劳动者就业。

  3月26日下午,全体学员就“如何创新民族工作体制机制、更好地发挥基层民族工作的职能作用”进行了讨论。大家普遍认为体制是事业的组织保证,机制是事业的工作载体,好的体制机制就是吸引力和凝聚力,就是竞争力和生产力,只有不断创新和完善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才能保证党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在讨论中,学员们畅所欲言。有的学员介绍了本团场在创新民族工作体制机制方面的做法与经验,如:建立了民族宗教管理工作挂钩联系制度、定期联席会制度、定期走访慰问少数民族同胞制度、定期免费巡回医疗制度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长效机制等,并针对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目标责任制,量化各项指标,建立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的激励约束机制。有的学员提出本团场在创新民族工作体制机制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如:民族工作机构还普遍存在编制少、人员少、经费不足等问题,许多基层单位仍然没有专职民族工作干部,极不适应民族工作任务的需要,因此健全民族工作机构迫在眉睫。大家普遍认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应该从战略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更加深入探索和实践新时期基层民族工作的新经验,完善和创新工作体制机制,不断创新兵团民族工作,为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学员满意度

  调查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学员对培训班的总体满意度为98.6%。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