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2013-08-29 10:22  

  【概况】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街景

  地理位置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位于大兴安岭西北山麓的林区小城根河市西南4公里处,坐标约为东经121°30′,北纬50°30′,东靠根河市城区河西办事处,南邻好里堡办事处,西接额尔古纳市,北连得耳布尔镇和金河镇,S301国道贯穿敖乡全境是连接周围地区的主要交通。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根河市唯一的纯林区民族乡镇,也是中国唯一饲养驯鹿的少数民族聚居乡,全乡行政区域面积1767.2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8.83%,其中耕地面积26,538亩,林地面积251,277.23公顷,可供畜牧业发展的自然草场、林缘林间草场总面积为667公顷。乡政府所在地区域面积5平方公里。

  气候条件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气候属寒温带湿润型森林气候,并且有大陆性气候的某些特征,总体特点是寒冷湿润,冬季漫长,春季干燥风大,夏季短促温凉,秋季气温骤降,霜冻来得早,气温年、日差较大。年平均气温零下5.3℃,气温变化呈单峰性,7月最高,1月最低。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5℃,极端最低气温零下49.6℃,年积温在1400℃—1800℃之间。多年平均降水量400—600毫米左右,而且季节分配不均,雨量多集中在6—8月间。无霜期为40—80天。风向以北风、西北风为主,最大风速6—14m/s,终霜晚,初霜早,初霜始于9月上旬,晚霜止于6月初。

  地形地貌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地形以低山丘陵草原为主,平均海拔700~1100米,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林木茂密。乡辖区内东西狭长地势平坦,河谷开阔,相对高差10米左右。土壤以棕色针叶林土为主,另有沼泽土、草甸土。

  人口及民族构成 敖鲁古雅乡生态生态移民规模498人,160户。搬迁工作完成后,62户鄂温克猎民搬迁至新乡,其他98户居民移民根河市区及周边其他乡镇但户籍仍然在敖乡。敖乡移民新址接收原三车间居民以及木瑞农场、加拉嘎农场和位于额尔古纳市地界的育良农场居民。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现有居民458户,人口1454人。其中:鄂温克族271人,汉族768人,其他民族415人,分别是满族、蒙古族、回族、俄罗斯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朝鲜族、黎族八个少数民族。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现有人口:男性692人,女性762人,人口年龄构成:0—10周岁:100人;10—14周岁141人;14—18周岁48人;18—49周岁790人;49—59周岁207人;60周岁以上168人。

  成年人无工作352人,无工作人员主要是敖乡新址原住居民,主要经济收入是租赁农场耕地种植马铃薯、家庭种植养殖业、林场季节工以及外出打工。成年人有工作为438人,均从事公务员、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职工、企业在册工人、个体私营企业固定工人(含离退休人员)等工作。其中:乡机关公务员有19名,政府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共9名,机关后勤事业编制人员6人;民族小学现有教师85人;文化中心站职工3人;卫生院现有医务人员21人;企业管理及在册从业人员84人;商贸业猎产品经销店共有11户从业人员18人;农牧业从业人员193人。

  历史沿革 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是以鄂温克族为主体的民族乡。在历史上,世界各国的史学家对鄂温克族有“通古斯”、“索伦”、“雅库特”不同的称呼,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的鄂温克猎民被称为“雅库特”。解放后,党和国家根据鄂温克族的意愿,于1957年底恢复和统一了原来的名称“鄂温克族”。

  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是300多年前从贝加尔湖附近的勒拿河畔俄罗克屯迁至额尔古纳河流域的。1949年始,党和国家在鄂温克猎民相对集中的额尔古纳河河畔奇乾屯陆续为鄂温克猎民建立起供销合作社、民族初级小学、结核病防治院、俱乐部、养兽场等经济文化和医疗服务设施,为鄂温克族猎民走出山林创造生产生活条件,定居于奇乾(据当时统计为136人,35户)。1957年根据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经内蒙古自治区批准成立了奇乾鄂温克民族乡,鄂温克猎民由史以来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基层政权,鄂温克族猎民中出现了乡长、副乡长,在15名乡人民委员中,有7名鄂温克族猎民,彻底取代了“基那斯”(酋长之意,是由部落和氏族成员们共同选举出来的,是负责处理部落和氏族内部问题的公众领袖)。

  1960年9月建立以鄂温克猎民为主的奇乾人民公社。1965年9月,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第一次整体移民,从奇乾人民公社迁出35户猎民定居敖鲁古雅河畔实现定居,建立满归鄂温克族乡,乡政府设在满归。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社会变革,对于发展鄂温克族猎民的文化卫生事业,控制疾病的蔓延,保障猎民的身体健康,发展人口,提高劳动生产力,发展经济,改善猎民生活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1968年建满归镇人民委员会,乡镇合一。1973年在满归行政区北部划出一部分地区建立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乡驻地从满归迁至敖鲁古雅。2001年6月经内蒙古自治区民政厅批准,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生态移民工程暨易地扶贫工程”立项,2003年7月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移民新址基建工程结束。2003年8月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整体迁到根河市郊,从好里堡镇行政区域西北部划出1767.2平方公里的地区,通过国家、自治区投入和根河市自筹资金等办法,在根河市郊投资980.4万元,建立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移民新乡,全乡160户498人整体移民搬迁至根河市附近的三车间,经征求各族群众意见后,仍称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

鄂温克猎民新居

  敖乡社区居民委员会1个,设在敖乡新址。敖乡行政辖区内有依力古力村(加拉嘎农场)、毛力克村(木瑞农场)、孟库依村(新址北)、齐斯毛斯克村(新址南)、育良农场(位于额尔古纳市地界)五个自然村,其中孟库依村为敖乡政府所在地,是根河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村。全乡总户数458户,总人口1454人,由鄂温克人、鄂伦春、俄罗斯、达斡尔、蒙、满、回和汉族八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25%,其中鄂温克族占全乡总人口的16.8%。敖乡行政区划内企业有奥荣鹿产品经销有限责任公司、敖鲁古雅滋补酒厂、鑫源酒厂、建林水泥制材厂、鹏宇纸品厂、林海源野生资源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金升屠宰场。驻在企业有石油公司油库、液化石油气贮配站、角刀木林场、姑子庙林场、加拉嘎农场、木瑞农场、顺天利种养场。

  【经济发展】

  近年来,敖乡党委、政府以打造“敖鲁古雅风情,使鹿文化特色”为目标,以发展民族经济、传承民族文化、改善猎民生产生活为主线,推进景区景点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驯鹿引种繁育工程,发展壮大驯鹿产业,改善山上猎民放牧条件,千方百计增加猎民收入,扎扎实实的推进敖乡各项事业,全乡各项事业都取得了新突破,成绩斐然。

  1、巩固发展驯鹿业支柱产业。
  敖乡现在共有驯鹿放牧点 8个,分别以玛丽雅索、巴拉杰依、达玛拉、达瓦、布冬霞、索玉兰、杨双虎、古文强8人的名字称呼。最远的玛利亚索猎民点位于距阿龙山林业局阿北林场附近距根河市区260公里,最近的索玉兰猎民点位于金河林业局静岭附近距根河市区41公里。驯鹿放牧点共有28户,山上现有劳动力为56人。

旅游景区

  2、积极培育旅游产业
  加强景点景区建设,我乡旅游产业得到突飞猛进发展。2005年投入资金4万余元建设了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当年三户猎民承包户每户就得到纯收入6000余元。2007年又建了6个具有北欧风情特点的斜仁柱(鄂温克族传统的民居,又称撮罗子)群。2010年顺利实施“家庭游”扶贫项目,投入70万元为62户鄂温克猎民提升家庭游硬件设施,配备了液晶电视、沙发、床、被褥等物品,接待能力大幅度提高,同时为每户猎民定做了2套民族服装,62户鄂温克猎民硬件设施已具备接待能力,鄂温克猎民住户与海拉尔多家旅行社达成意向接待游客。2011年,敖乡家庭游项目初步运营共接待游客600多人次,实现增收11万元,实现了游客有效入住、就餐便利,猎民经济增收。2011年,敖鲁古雅使鹿部落景区被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成功实现了北京巅峰旅游托管公司管理景区,解决了30个就业岗位;旅游纪念品商店由原来的2家增加到20余家。2012我乡分别获得呼伦贝尔市发展乡村旅游先进单位称号和“百村千户”家庭旅游信息化推进奖。

冰雪旅游

  3、稳步实施扶贫开发工程。
  敖乡党委、政府积极组织编制实施了《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鄂温克猎民家庭游发展规划》以及《敖乡整村推进直接扶贫到户实施方案》等五个扶贫规划,2003年以来敖乡共实施了 “千村扶贫养殖北极狐项目”、“较少民族扶贫开发呼伦贝尔肉羊养殖项目”、“较少民族扶贫开发驯鹿养殖项目”和驯鹿产品深加工“产业化扶贫项目”以及“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等5个扶贫项目,投入资金169万余元,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使猎民的人均纯收入达到生态移民前的3.8倍。2012年全乡人均收入7,908元。其中鄂温克猎民人均收入达12,745元。

  4、大力扶持非公有制企业
  按照根政办发(2011)57号文件“关于印发2011年根河市非公有制经济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和根政办发(2010)119号文件“关于印发2011年度根河市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考核办法的通知”以及根河市政府下达2011年经济指标任务,敖乡党委、政府结合地区实际,进一步改善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采取有效措施,增强服务质量,履行工作职责职能,帮助非公有制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社会事业】
  基础设施 自2013年8月生态移民以来,敖乡的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乡容乡貌发生巨大变化。新址总建筑面积22万余平方米,规划建有鄂温克猎民住宅31栋62户,内设卫生间,安装了暖气、自来水,全部实行集中供热、供水,62户鄂温克民居供水、供热普及率分别达到100%;新建鹿舍48个,每个350平方米;新建办公楼800平方米;新建驯鹿文化博物馆1,229平方米;新建鹿产品加工厂房560平方米;建设油路2,400延长米。新址规划统一,道路宽敞整洁,住宅整齐划一,周围绿树掩映,S301国道贯穿敖乡全境,旅游公路与市区和各景点相连,交通十分便利。

民族小学

  教育 2006年,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的部署,敖乡民族小学与根河二小合并办学,归市教育局直接管理,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优化,教学资源得到整合,硬件建设满足了教学需要,达到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标准。目前,市民族小学现有教师85人,男教师21人,女教师64人,均为大专以上学历;在校小学生769人,其中鄂温克族小学生21人。敖乡中学生全部到根河市就读,其中根河一中初中生 2 人,鄂温克族2人;高中生 10 人(鄂温克族10人),其中在外地就读3人,根河二中7人。近5年来,敖乡考上大学的鄂温克族子女有20人,考入大中专院校的父母无业的鄂温克族子女可以凭录取通知书到敖乡政府备案,乡政府每年依据大学生的当年学费收据,可以核销一半学费。全乡“市民学校”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推广科技活动普遍开展。

  医疗卫生 2003年8月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结核病防治院在移民新址建成,共有医务人员21人。近年来敖乡医疗卫生和初级保健事业发展较快,全乡人均健康程度为良好,其中鄂温克族存在的地方病肺结核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率极低。乡卫生院于根河3家大规模医院建立了医疗协作关系,极大的方便了敖乡居民的及时就医环境,而且提高了患病人群的治愈率。

  文化事业 全乡增加了2万多套图书,投入5万元购置了老年人运动器材。新闻宣传、体育文艺等事业蓬勃发展,有线电视覆盖全部鄂温克民居。群众性精神文明活动蓬勃开展,成功承办了呼伦贝尔市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和第八次社区建设经验交流会。

  【民族文化】
  我乡打造了《敖鲁古雅》舞台剧。自2010年8月,《敖鲁古雅》舞台剧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演四场,获得了“中国版阿凡达”的美誉。此后,《敖鲁古雅》舞台剧开始了巡演之旅,跨越大半个中国、行程上万公里、登台11个城市大剧院。2011年5月,敖鲁古雅艺术团赴智利参加主题为“世界之尽头”的第四届国际民俗艺术节,荣获了包括“特木科优秀表演奖”等在内的六个国际艺术大奖,成为本届艺术节最受欢迎的团队和节目,为宣传和打造敖鲁古雅品牌发挥了积极作用。

敖乡文化节

  民族文化传承得到良好发展。投入50万元在民间广泛收集鄂温克民族文物。我乡被命名为“桦树皮文化之乡”和“驯鹿文化之乡”,4位鄂温克人被确定为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2010年我乡入选第一批自治区文化生态保护区。

  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是我国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 2008年6月,国际驯鹿养殖者协会秘书长一行受邀来敖乡考察,敖鲁古雅鄂温克族5个猎民部落,加入了国际驯鹿养殖者协会,成为这个国际民间组织的最后一名成员。2009年4月,敖鲁古鄂温克族猎民应国际驯鹿养殖者协会的邀请,代表中国首次参加了在挪威的卡特克诺市召开的第四届国际驯鹿养殖者代表大会,与俄罗斯、蒙古、芬兰、挪威等9个国家的代表及驯鹿养殖业的研究专家对驯鹿养殖业的现状和共同面临的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实现了在该组织内的项目规划、养殖技术、对外宣传等方面实现资源共享。在会议上,敖乡获得了2013年第五届国际驯鹿养殖者代表大会的主办权。我乡鄂温克族猎民加入国际驯鹿养殖者大会后,俄罗斯、蒙古国驯鹿文化方面的学者多次到我乡访问,与我市鄂温克研究会进行了研讨会等形式的学术交流,我乡驯鹿文化交流空前繁荣。2013年7月24日,将有俄罗斯、加拿大、蒙古、芬兰、挪威、瑞典等9个国家、22个地区的代表、专家、学者200多人齐聚根河参加这一盛会。

(资料来源:敖鲁古雅鄂温克族乡政府)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