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地区霍城县三宫回族乡

2013-08-31 11:41  

  【概况】

  三宫回族乡位于霍城县西北部9公里地段,地理位置:东经80°49′15"-80°49′32",北纬44°8'32"-44°8'52",三面环山,北疆大动脉乌伊公路、清伊高速公路、京伊霍铁路横穿而过,距清水河镇7公里,东临萨尔布拉克镇,西与65团接壤,南与霍城县良繁场、兰干乡为邻,北接芦草沟镇,西北有妖魔山与清水河镇、芦草沟两镇相隔,东北有黄土丘陵,距离霍尔果斯口岸32公里。

  境内大部为山前平原,地势略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800-1100米,最高点1200米,最低点497米。属于温带半干旱典型的大陆性气候,日照长、积温高、温差大、光热资源充足、冬季晴天多。平均海拔720米,坡度12度,全年日照时数达2550小时以上,无霜期167-187天,≥10℃有效积温3500-3600℃,土壤类型主要为灌溉灰钙土,属沙壤土,有机质含量1-3%;三宫乡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年平均降水量为217mm,年最大降水450mm,年最小降水140mm,蒸发量为1511.1mm,蒸降比例为7:1,年平均湿度67%,初霜一般在10月上旬,终霜在5月上旬,积雪厚度20-25mm,最大冻土厚度1.2m。比较适合棉花、小麦、玉米、甜菜、复播油葵等作物的种植。年平均气温9.4℃,极端最高温40.1℃,极端最低气温-34.2℃,太阳总辐射137ka/cm²。

  三宫回族乡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果子沟河倒须沟水库、卡拉麻扎泉水和地下水,地表山沟水和泉水年径流量7.42亿m³。倒须沟水库水源主要来自于天山山脉冰雪水融化。

  三宫回族乡区域内有煤、铅锌、石灰石等丰富的矿产资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四抓陆龟分布在北山坡一带,四爪陆龟背壳高而圆,呈圆拱形,体长略大于体宽。四抓陆龟数量在逐年下降。

  三宫回族乡原为清代兵屯地,清代兵屯单位称“工”,排序第三,故名“三工”,但后来因“工”被讹写为“宫”,故又名“三宫”,沿用至今。目前的三宫回族乡1950年为原绥定县四区(绥定县1965年改称水定县,1966年并入霍城县),1958年改称前进公社,1960年划归十月公社的管理区,1964年复为前进公社,1984年改制为回族自治乡,面积72平方公里。东临萨尔布拉克镇,西与65团接壤,南与霍城县良繁场、兰干乡为邻,北接芦草沟镇,西北有妖魔山与清水河镇、芦草沟两镇相隔,东北有黄土丘陵。辖下三宫、沙湾、上三宫、东湾4个村委会和一个牧业村。

  截止2012年年底,全乡总户数4992户,总人口15923人。辖区共居住13个民族,主体民族5个,由汉、回、维,哈、东乡族组成,其中汉族占11.8%;回族占55.6%;维吾尔族占21.5%,东乡族5%,哈族2.5%,其他民族3.6%。5个村落中,牧业村99%是哈萨克族,长期以散居为主,畜牧业大部分散养,少部分是圈养。全乡总人口中86.6%是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只占13.4%。

  【经济发展】

  三宫回族乡是一个以农牧结合的民族乡,农牧民对养殖有其独特的经验,加之区域地形平坦,地势开阔,交通便利,人工饲草料的种植规模逐年提高,2012年达到了1.8万亩,以种植苜蓿、玉米为主。家禽养殖以鸡、鸭、鹅为主,家畜主要以牛、羊为主,进入到20世纪九十年代由散养逐渐发展为大规模圈养。自然草场分春秋草场、夏草场和冬草场,共计15.26万亩,春秋草场主要分布在北山坡(旱田梁)和阿克图拜牧场约8.6万亩,夏草场分布在与果子沟交界的区域约为5.8万亩,冬草场只有放牧权限,其土地所有权属归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温泉县。

  2012年,全乡生产总值完成28570万元,完成任务的168%,其中,一产11650万元,二产12635万元,三产4285万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3万元,完成任务的125%。非税收入完成41.3万元,完成任务的13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343万元,完成任务的283%。村集体收入完成112万元,完成任务的102%。新增就业再就业92人,完成任务的115%。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962元,增长18%,比2011年人均增长1367元(种植业230元,畜牧业784元,二产59元,三产294元)。

  农业 自2006年开始三宫乡以实施品牌强农战略,建成了蔬菜、果品和花卉三种类型的3大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现全乡有设施大棚829座,总面积1658亩,年创产值700多万元。并以下三宫村和沙湾村为中心形成了辣子、西红柿、茄子、黄瓜温室无公害蔬菜基地,组建了“振龙蔬菜专业生产合作社”;以花果山为中心形成了大棚果蔬生产基地,组建了“阿杉红果蔬专业合作社”,创立“阿杉红”品牌。同时,为了适应市场消费的变化,协会组织会员积极争取县、乡支持,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助推每年近千吨反季节瓜果蔬菜对外出口。

  自2010开始,三宫乡每年都在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到2012年促使夏、秋粮种植面积各占50%;加大集中连片种植,节约灌溉水资源,并实施了8000亩的高效节水示范基地;完成千亩连片小麦种植示范田4个,农作物播种面积2.8万余亩,冬小麦种植面积1.3余万亩,千元田2万余亩,绿色基地认证1.5万余亩;培育薰衣草基地2000余亩。

  三宫乡农牧民群众自70年代就开始从事牲畜育肥,特别是2006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就把畜牧养殖业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主要产业来抓,全力打造畜牧养殖产业化经营模式。随着畜牧养殖产业工程的逐步推进,2011年,位于沙湾村东侧草场的三宫乡标准化养殖小区开工建设,小区规划占地428亩,分三期建设,一期工程于2011年8月31日完工交付使用,二期续建18个大棚已全部投入使用,目前养殖小区投入使用的养殖大棚共有28座,建筑面积19000平方米。

  养殖小区的育肥技术指导、牛羊繁育、品种改良、人才培训等系列服务由乡政府负责,形成“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同时采取“合作社+企业+市场”的销售服务模式,依托三宫乡三华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乌鲁木齐市设立的“三华畜牧养殖合作社办事处”,并与新疆华凌工贸(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华凌畜牧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签订供需合同,打开内外销售渠道。仅三年,从合作社外销的牛羊就达24万余头(只),创收4800多万元。同时,按照伊犁州特色畜牧业示范小区建设要求,大力发展高产肉母羊、多胎羊生产项目。以畜牧项目为依托,实施良种繁育推进工程,加快了肉羊产业的发展。截止2012年全乡育肥牛羊12万头(只),年末牲畜存栏8万头(只),畜牧业产值达2080万元,增长12%。农牧民新增收入中畜牧业占784元,占人均增收的57.3%。新增优质奶牛450头,完成黄牛冷配1700头,肉羊杂交11000只。

  在水利方面,有三宫乡水库1座,总库容400万立方米,泉水源头一处,年出水量500万方,三宫乡2.8万亩的良田基本靠倒须沟水库和卡拉马扎泉水浇灌。

  乡镇企业 截止2012年乡镇企业28家,资产总额约4800万元,共有80人从业,其中少数民族60人,为三宫乡富裕劳动力提供了就业的机会。作为三宫乡的两个大企业--兴隆面粉和康民油脂,其经济数据是三宫乡经济指标的晴雨表,直接反映着三宫乡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工业开票收入、工业入库税金和工业用电总量的升降,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的升降。

  交通通信 境内有北疆大动脉乌伊公路、清伊高速公路、京伊霍铁路横穿而过,距县城9公理,距清水河镇7公里,距离霍尔果斯口岸32公里。农村通油公路基本覆盖。乡内开通了移动代办点、联通代办点、电信代办点,全乡电话覆盖率达95%以上。固定电话2049户,移动电话7058户,互联网用户213户,全年移动业务收入286万元。邮政业务设在65团邮政局。

  旅游 境内有湿地公园三宫水库,绿色瓜果产地花果山。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四爪陆龟站,成为良好的生态旅游地。三宫乡回族风情浓郁,每年6.18“花儿节”已成为重要的回民传统节日,素有“花儿之乡”美称。境内有风光旖旎的三宫水库,景色怡人的花果山。同时,保护、挖掘和弘扬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经乡党委、政府多年的努力,我乡特有的“花儿节”已被打造成民族特色鲜明的少数民族文化盛宴。

  【社会事业】

  教育科技 2011年末有学校4所,其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小学3所,在校学生1692名,中小学教职员工178名,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中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到100%。幼儿园所,在园幼儿473人。

  文化建设 三宫乡5个村有文化室 5个,已初步形成三级文化网络,每年通过文化阵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较大地满足了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生活。各村配置了远程教育设备,成为农民文化科技的新阵地。乡文化中心图书室、农牧民文化技术培训室、活动室长期开放,有管理人员2名。文化活动中心每年节庆组织大型文体活动8次以上。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齐全,有图书室1间,藏书1.8万余册;文体活动室1间,并配有乒乓球台、台球、象棋等活动器材;多功能演艺厅1个,可容纳100人左右;另有室外面积240余平方米活动场地,其中有高标准篮球场1个。

  医疗卫生 三宫乡现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级卫生所 4个,负责辖区5个村共118个巷道的预防保健、疾病治疗、医疗卫生管理工作。卫生院占地面积5630 平方米,业务用房460平方米,开设内科、外科、妇科、儿科、检验、口腔科等科室,现有医护人员25人(其中村医10人)。床位数15张,年均就诊数可达5500人次。

(资料来源:霍城县三宫回族乡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