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

2014-02-28 11:01  

  
美丽红椿 魅力土家

  【概况】
  红椿土家族乡是2002年12月经国家民委批准成立的少数民族乡。地处巫山县西南面,东连渝东大镇官渡,南接湖北省建始县,西达“巫山粮仓”庙宇镇,北通山脊小镇铜鼓,距离巫山县城63公里。红椿土家族乡属喀斯特地貌,土壤主要为矿子黄泥土,适宜各种中药材生长。最高海拔2031米,最低海拔910米,平均海拔1430米,属于典型的高山气候,年均气温10.6℃,年平均降雨量为1725毫米,日照时间较长,风、雨、冰、雹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

  红椿土家族乡幅员面积110平方公里,辖瓦店、高炉、偏岩、大坪、红椿5个行政村,33个村民小组,1728户,7418人。其中土家族3865人,占总人口52.10%。现有耕地11198亩,森林面积81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73.64%。全乡以煤炭、烤烟、中药材为支柱产业,土特产品有巫山庙党、巫山松子、土蜂糖、高山土家腊肉等,2012年人均纯收入6700元。

  【经济发展】


产业发展

  1.煤炭产业健康平稳发展。一是强化服务意识,做好服务,为企业解决具体问题。二是加强对企业的监督管理,促使企业安全生产。力争红椿乡全年煤炭产量25万吨,产值2亿元,劳务收入6700万元。

  2.烤烟产业稳定发展。2013年超额完成烤烟任务数,种植面积达4853亩,占县上下达任务数的110%。今年上半年,乡级财政投入80万元,用于烟路配套工程,拓展烟区350亩,降低了烟农的生产成本,提高了烟农的生产积极性。


中药材-贝母


中药材-巫山庙党

  3.中药材产业进一步壮大。2013年以来,全乡加大农业结构调整,鼓励并引导农户发展中药材产业。一是抓住“巫山庙党”地理原产地标志申报成功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扩大种植面积,今年党参、牛膝面积达到4500亩,预计产值1800万元;二是提升种植水平,在县农委、县扶贫办等部门的支持下,举办了中药材种植培训会,提升了种植技术;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目前神女药业已经入驻红椿,粗加工厂房正在建设中,真正实现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四是实现精包装上市,提升产品附加值;五是争取申报区域名牌产品,提升品牌价值,目前相关材料已准备完善;六是做强药材微企村,目前已申报83家微企,财政补助达250万元,年末力争达到120家。

  4.第三产业迅猛发展。全乡已建成12个小型超市,预计年销售额将达到900万元;家电(汽摩)下乡成效显著,全乡有家电下乡网店3家,销售家电(汽摩)256件,销售金额128.5万元,累计发放补贴10.35万元;住宿餐饮服务业保持快速增长,场镇上四家上档次的宾馆,带动了红椿夏日休闲纳凉经济,截止6月,红椿餐饮业收入80万余元。


美丽乡村

  5.畜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山羊养殖规模从2011年的1600只增长到目前的2500余只,养殖户达300多户,其中大户42户;新投资建成家兔养殖场一个、山羊养殖基地一个;高山特色反季节蔬菜产业发展态势良好,在瓦店、高炉各建成一个200亩的试点基地,长势良好。

  【社会事业】

  1.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乡党委、政府始终坚持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搞好农业、农村、农民工作的重点,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资金支持,优化生产生活环境,推动农民产业致富。上半年投资80万元实施烟路配套工程16公里,整修公路20公里。已完成油柿子树至偏岩村委会公路的硬化,红椿村道路硬化工程正在进行土地协调、规划勘测等前期准备工作。出资5.5万元,解决了一部分道路修建历史遗留问题。今年还将新修人畜饮水池2座共1300立方米。

  2.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快速发展。一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由瑞阳集团捐赠我乡中心小学的住宿楼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同时安装了取暖器,吃、穿、住、学、用等费用全免,高山土家留守儿童、失依儿童、普通学生享受了城里孩子同等或许更好的学习条件,真正做到了“小乡办大教育”,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二是公用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乡卫生院设施不断完善,正向规范化、中医药特色化迈进,新建成的住院楼已投入使用,业务用房进一度扩大,病房舒适、干净、整洁。各村都有一个规范化的卫生室、都有一个医术优良的医生,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一般病不出乡”的目标。三是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全乡文化设施投入不断加大,乡文化站已新建完成,新设置了电子阅览室、图书室、棋牌室、娱乐室等,各村都有自己的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中心。全乡群众性精神文化生活精彩纷呈,摆手舞、竹竿舞、腰鼓队及《歇不得》、《土家女儿花》等活动和节目都活跃着群众的身影。

  3.社会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加大对城乡低保、五保、重点优抚对象、困难群众、残疾人“三无”人员等弱势群体的帮扶和救助,落实好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深入开展孤儿学生、失依儿童和困难学生救助,确保困难群众、低收入群众和特困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加大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开展技能培训从而实现劳动力转移;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合作医疗保险覆盖率达100%。

  4.扶贫工作稳步推进。截至目前,红椿有瓦店、高炉两个村纳入整村脱贫项目。瓦店村已实施完毕并通过验收,高炉村已达到脱贫水平,“七有四通三解决”全面实现。全乡已实施易地搬迁416户1350人,完成D级危房改造260户,有效改善了高寒边远山区群众生产生活环境。

  【民族文化】


民族风情一条街


千丈岩景区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意为“土生土长的人”。2000多年前,他们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与其他少数民族一起,被称为“武陵蛮”或“五溪蛮”。宋代以后,土家族单独被称为“土丁”、“土民”等。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土家族人民的意愿正式定名为土家族。土家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大多数人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很早就开始使用汉语、汉文。

  白虎在土家人的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土家族自称是“白虎之后”。相传,远古的时候,土家族的祖先巴务相被推为五姓部落的酋领,称为“廪君”。廪君率领部落成员乘土船沿河而行,行至盐阳,杀死凶残的盐水神女,定居下来。人民安居乐业,自然廪君也深受人们的爱戴。后来廪君逝世,他的灵魂化为白虎升天。从此土家族便以白虎为祖神,时时处处不忘敬奉。每家的神龛上常年供奉一只木雕的白虎。结婚时,男方正堂大方桌上要铺虎毯,象征祭祀虎祖。

  摆手舞,是土家族古老的传统舞蹈,土家语叫“舍巴”或“舍巴巴”,它集舞蹈艺术与体育健身于一体,有“东方迪斯科”之称。摆手舞它分大摆手和小摆手两种。摆手舞反映土家人的生产生活。如狩猎舞表现狩猎活动和摹拟禽兽活动姿态。包括“赶猴子”、“拖野鸡尾巴”、“犀牛望月”、“磨鹰闪翅”、“跳蛤蟆”等十多个动作。列中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舍巴节”又名“调年会”“社巴节”。“舍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一个综合性节日,有预祝丰年的内容,还有男女青年对歌择侣,浓情说爱的内容,一般在每年6月份举行。在节日里,姑娘们穿上节日的盛装,小伙子背起鸟枪大刀,老人们带着孩子,背着水酒、猎物,纷纷拥向摆手堂,这时奏起深沉的鼓乐,燃起篝火,热热闹闹,翩翩起舞。


(资料来源:巫山县红椿土家族乡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