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全国党校系统报刊工作会议发言摘登(二)

2015-06-11 08:54  

党校报刊的“三原色”

  三原色,一是我们要坚守政治本色。党校报刊是党校职能和定位的延伸,我觉得这个延伸最核心的一条就是党校姓党,党校的报刊同样也应该姓党,要举党旗、说党话、讲党理、育党人、兴党事,要旗帜鲜明地打出党字招牌,这是我们政治使命的基本工作要求。二是要突出理论特色。党校报刊不是时政报、不是新闻报,更不是花边小道消息报,而应该成为以理论、评论、言论为主要内容的报刊。现在整个新闻媒体主要的一个工作任务就是要讲好中国故事,以进一步凝聚中国力量,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和伟大的中国梦。党校报刊当然要讲好中国故事,但是更重要的是要揭示中国故事背后的中国道理。突出理论特色关键是要讲好中国道理。党校的课堂、报刊和智库作用的发挥,教学、科研和智库建设都要讲好中国道理。深刻地讲好中国道理,让我们的领导干部、党员、老百姓明白中国为什么能强盛、中国怎样更强盛,也使我们发现中国在强盛中还有什么问题、危机需要我们去正视、去解决。三是要有地域文化的亮色。毕竟我们在各自的领土上有不同的文化特色。比如说甘肃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重要的发源地,我们每期《甘肃党校报》都会刊登甘肃作为华夏文明源头和中华民族发源地的长城文化、简牍文化、民族文化、丝路文化等方面的一些特色内容,以增强我们报刊的地域特色,在交流中使华夏文明在甘肃的一些特色能够彰显。这就是办好地方党校报刊的三原色:守本色、有特色、聚亮色。

  同时,我们还要重视报刊的发行、传播和影响力的问题。一个报纸、一个刊物如果没有占领足够的市场、没有足够吸引人们眼球的力量,你办得再好也是影响力非常有限,应该大力抓好发行工作和在大数据、智能化、移动多媒体和云计算时代的新媒体的融合与传播。没有发行量就没有覆盖面,不占领市场就很难占领人们的头脑,没有覆盖面就没有影响力,所以发行工作、传播工作是我们办好党校报刊的一门大功课,这门功课是不能忽视的。(作者:范鹏

 

打造学术精品期刊

 

  《理论探讨》是黑龙江省委党校主办的学术期刊。自创刊以来,我们以创全国党校一流期刊为目标,以提高期刊质量为重点,以为教学科研和理论创新服务为目的,始终把提高刊物的质量放在第一位,坚持走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道路,使《理论探讨》迈上新台阶,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坚持办刊宗旨,弘扬主旋律。《理论探讨》履行办刊宗旨,突出党校的阵地、熔炉作用,服务于党的中心工作。我们在办刊中始终坚持党性原则,保证期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弘扬主旋律,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又注重学术规范、学术品位、学术追求和学术价值,关注改革开放实践中遇到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使期刊具有理论的前瞻性、探索性、导向性。做到坚持正确的学术方向,做到思想性与学术性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以较高的学术品位深受学术界的关注。

  突出办刊特色,彰显特色栏目。期刊办出特色,必须打破以往综合性学术刊物在内容上各学科面面俱到、平分秋色的格局,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走特色化办刊之路。《理论探讨》通过特色体现办刊宗旨:一是坚持从党校优势学科出发,彰显内容特色。二是突出时代特色,我们突出选择人们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专题研究,实现从学科研究向问题研究的转变。

  加大组稿力度,确保刊发出精品力作。组稿是落实选题规划,实现办刊宗旨,提高学术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因此,强化组稿是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是我们要求每个责任编辑每年都参加全国性的学术讨论会,并在会上组织名人、专家的稿件。二是我们按各个学科建立骨干作者库,形成了一批稳定的作者队伍。三是我们关注每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公布情况,特别关注重大社科基金项目、重点社科基金项目,向国家社科基金主持人约稿。

  强化精品意识,提升学术质量。一是开好“三会”,着眼于制度建设。质量是刊物的生命,制度是质量的保证。为此,制定了“三会”制度。“三会”即选题会、定稿会、评刊会。二是我们在选稿上下工夫,在选编稿中做到两个倾斜:向国家和省重大课题倾斜;向重大现实问题和对策研究倾斜。三是开放式办刊,发挥专家的作用。四是我们建立了读者反馈机制,通过《质量调查表》、本刊顾问、审读员作者座谈会等途径征求对本刊的意见,不断改进工作,提高期刊质量。(作者:刘建明

 

进一步扩大党校报刊影响力

 

  依托党校系统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加强稿源建设。办刊办报,稿源从哪里来?一方面我们有自己的教师队伍,有自己的社科基金项目,这些项目的研究成果是我们的重要稿源。另一方面党校学员,即各级党政领导干部也是我们的作者队伍,他们的理论与实践成果是我们的基本稿源。

  依托自己的学术队伍、学科建设,加强学术支撑建设。党校报刊要提高质量,学术支撑是关键。一个好的刊物背后都有自己的学术支撑队伍,有好的学术氛围和文化支撑。党校有自己的学术队伍,有博导、硕导;有学科建设,有一级学科、二级学科,这样就形成了很好的学术支撑。学术建设需要自己的学术交流平台,这样学术队伍、学科建设与学术交流平台相互促进。党校报刊这一特色平台,决定了党校报刊的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依托自己的特色栏目、品牌栏目,加强栏目建设。党校报刊要有自己的整体影响力。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一个过程。但可以先抓特色栏目、品牌栏目,逐步提高报刊的整体影响力。比如我们湖北省委党校的《党政干部论坛》,读者的定位就是市县级党政领导干部、还有理论工作者,要成为他们爱看、必看的刊物。省委党校在县域经济研究上有优势、有自信,《党政干部论坛》也由省级优秀期刊升级为湖北省精品期刊。

  依托中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队伍,加强作者队伍建设。党校报刊要提高质量,作者队伍是关键。作者队伍建设一方面要立足党校自己的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开放式办刊办报,吸引社会上的学术理论人才。主要有两点思路:一是看《新华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转载的、与自己特色栏目及定位相关的作者,分析哪些是知名专家,特别是找出具有发展潜力的中青年作者,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和约稿;二是多参加全国性的学术会议,发现中青年作者,特别是处于成长期的中青年作者,加强与他们的联系,使自己的刊物与这些中青年作者同步成长。党校报刊稿源建设要留住老队伍,发展中青年队伍,培养年轻队伍。

  依托党校系统中青年编辑队伍,加强编辑队伍建设。党校报刊要提高质量,编辑队伍建设要加强。一是加强学习,强化思想理论武装。党校报刊编辑是“编研结合”,要成为行家里手,要对自己的特色栏目研究领域加强研究,唯有如此,才能和作者平等对话、交流、约稿。二是加强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培养优秀的编辑,举办报刊主编编辑培训班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好方法。三是加强激励机制建设,调动编辑队伍的积极性。(作者:邹德文

 

坚持导向 做好服务 办出特色

 

  多年来,深圳市委党校的历任领导都给本刊提供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作为党校的期刊人,我们一直在认真思考和努力探索,如何办一份有党校特点,有深圳特色的杂志。明确为谁办刊、办给谁看。实际上,特区实践与理论杂志的刊名就清楚表明了本刊的定位、宗旨和特点。

  一是特区,本刊生长在深圳特区,首先是立足深圳,面向珠海、汕头、厦门、海南等特区,现在我们又把外延扩大和辐射到全国的新区、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等。

  二是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实践,赋予了本刊实践层面无穷的活力。为了体现前沿性、现实性特点,我们在学员中培育作者群,本刊一直坚持向本校不同类别的主体班宣传介绍杂志,集体约稿,为学员的理论研究提供平台。再是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关注、研究特区问题的专家学者,还有党校系统的教研人员。这是本刊作者群中的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我们寻找这样的作者。

  三是理论,宣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是党校期刊的宗旨。深圳市委、市政府每年都制定重大调研课题、很多市属单位也有自己的研究选题。这些课题极富理论性,都是我刊丰富的稿源库,探索特区实践前沿的鲜活经验,探讨改革发展过程中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现实问题,是杂志策划栏目、组织选题、约稿选稿的重要侧重点。

  成为鲜明的思想旗帜,坚守阵地、坚持导向,为党校教学科研服务、为党的理论创新服务。这就是我们努力与追求的目标。

作者:祝林浩

文章转自《学习时报》20150608期 第A14版:科研智库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