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做实做活互动研讨

2015-11-30 08:51作者:作者:唐信祥  

  重庆市梁平县委党校、行政学校针对过去“结构化研讨”活动因教学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和教师驾驭能力不强、催化作用不好、方法指导不实等原因,不同程度地存在的“研讨安排标签化、研讨主题空泛化、研讨观点碎片化、研讨过程随意化、研讨深度表面化、研讨质量一般化”等问题,从强化“结构化研讨方法是培养学员科学思维、系统思维和帮助学员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有效形式”的认识入手,把结构化研讨与学科建设、科研创新、决策咨询有机联系起来,致力于学员研讨学习的方法创新、过程创新、成果创新,收到了明显效果。
  以需求为导向精准选题,增强聚焦问题的针对性。选题精不精、主题准不准,是决定结构化研讨活动效果的重要前提,关键在于树立问题导向、坚持问题思维。确保研讨选题精准而有针对性的实践路径主要体现在了五个方面。一是着眼宏观需求,善于聚焦大局“重点”,重点解决改革发展中的大问题、大政方针“落地”的路径选择问题、全委会和人代会及政协会重大部署的落实问题等。二是着眼民生需求,善于聚焦社会“热点”,主动关注公共服务均等化、老百姓衣食住行游、基层公益事业、扶弱济困等社会问题。三是着眼岗位需求,善于聚焦履职“难点”,着力解决基层微观现代治理体系不完善、治理能力不适应的问题。四是着眼学员需求,善于聚焦思想“疑点”,深入讨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思想、新思路、新观点、新举措、新要求的理论认识与实践要求问题。五是着眼现实需求,善于聚焦舆论“焦点”,增强应对突发事件、复杂局面能力和创新维稳工作方法、艺术。
  以学员为主体激发活力,增强研讨问题的能动性。研讨的能动性源于学员的主体作用,激发研讨的内在活力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为切入点,在措施上探索出了“一个目标、两个要求、三个原则、四个互动、五个规矩”的具体方法。即以“人人参与、个个尽心”为基本目标,让大家在主动参与中“集众智”、在尽心参与中“汇众谋”;围绕既定主题、主线以“宽到边、纵到底”为基本要求,促使大家打开思路、敞开心扉、拓宽思维,运用“纵横穷尽”和“掘地三尺”的思维办法,展开联想的翅膀;以“兼容、包容、宽容”为基本原则,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设杠子;按照“互相激励、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互相完善”的互动规范和“依次发言不间断、发言内容不重复、观点对错不点评、他人发言不插话、发言质量不评价”的“五不规矩”,确保平等、和谐、宽松的研讨活动富有智慧与活力。
  以过程为保障细化流程,增强思考问题的精细性。实践证明,“结构化研讨的过程控制粗放”是导致讨论走样和效果打折扣的主要因素,只有做到“四细化、四规定、四落实”,才能确保大家讨论思考分析问题的精细性。即按照每次研讨活动设计的目标任务制订学员讨论方案,在细化讨论进程、讨论主线、讨论方式、讨论方法中,规定具体的发言次序、每个学员的发言时间、不同时段的发言主题、发言内容的范围;同时把落实指导教师的催化责任、小组长的主持责任、专门人员的记录责任作为重点,及时对发言内容进行分类梳理。
  以效果为中心注重结果,增强解决问题的实效性。高质量的结构化研讨是资政决策的“富矿”和理论创新的“源泉”,坚持以研讨效果为中心促研讨成果的转化运用,是增强解决问题实效性的价值追求。自觉把研讨成果的转化运用体现在以下六方面,一是形成理论实践报告,重点对新理论运用于实践进行思考;二是形成大政方针的“落地”方案,重点对重要方针贯彻落实的途径进行研究;三是形成政策决策建议,重点让研讨结果直接进入领导决策和政策;四是形成重点工作探讨,重点对重大安排部署的贯彻执行思路进行完善;五是形成重大问题调研,重点解决现实问题和化解突出矛盾;六是形成鲜活经验总结,重点挖掘、提炼可复制的典型性工作经验。

  (作者系重庆市梁平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5年11月30日 第A10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