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让课堂教育发挥更加积极功效

2015-11-25 14:26作者:作者:吴传毅  

  党校课堂要发挥更加积极功效,就需要避免一些错误倾向,要避免课堂教育的简单化、庸俗化、主观化、空心化。

  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导航仪”和“风向标”,也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武器。用党的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武装党员干部,进而武装人民,是党校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也是党校的价值所在。为此,要求党校课堂发挥积极功效,要求党校课堂成为科学的殿堂。如何让党校课堂发挥积极功效,让党校课堂成为科学的殿堂,这就需要避免一些错误倾向。
  避免课堂教育的简单化。党的理论是科学严密的理论体系,它主要由本体论、认识论、价值论、过程论、历史论、实践论等组成,要系统掌握党的理论,就需要掌握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基本要义。这是我们理解掌握党的理论的大前提,也是我们理解党的理论的逻辑起点。否则,对党的理论的掌握就会简单化,简单化的结果就会出错。正如一些人没有全面掌握毛泽东思想的体系,简单地把“毛泽东思想”理解为“斗争理论”。这样的理解不仅曲解了党的理论的深刻思想和丰富内涵,而且有损党的理论的科学性和实践指导意义。要使课堂教育精准阐述党的理论,教员就必须深入系统地研究党的理论,把握党的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把握党的理论的深刻内涵,把握党的理论的实践意义。唯其如此,才能精准诠释党的理论、创新党的理论,才不会把课堂教育简单化。
  避免课堂教育的庸俗化。任何科学理论都具有严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特征。科学理论不是概念与原理的简单堆砌,也不是互不相关的论据和论点的机械组合,而是一种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它建立在明确的概念、恰当的判断、正确的推理与严密的逻辑证明基础之上。党的理论也是如此,这就要求党校课堂教育要注重逻辑性与系统性。但是,强调课堂教育的逻辑性与系统性,不是说不需要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艺术。恰恰相反,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艺术,才便于学员理解和接受;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艺术,才能让党的理论更容易被群众所掌握。但是,个别教员却走向极端,把生动鲜活的语言表达艺术理解为庸俗化的表达。一些教员举的例子与课堂教育内容关联性不大,甚至很牵强。尽管课堂内或许能博得一些笑声,但是,笑过之后,却没有让学员对党的理论严密的逻辑性产生信服,对党的理论的系统性形成认知,当然更谈不上对党的理论产生神圣感。课堂教育庸俗化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把通俗化等同庸俗化。其实,活跃课堂气氛不是靠“为娱乐而娱乐”的案例。精彩生动的课堂教育源于对内容的深刻把握和对语言的娴熟运用。
  避免课堂教育的主观化。主观化与片面化是近似的概念。它指的是主体以自身需求为基础去看待客体、对待客体,它只接受适于自己需求的性质和关系,排斥不适于自己需求的性质和关系。教育活动要摒弃主观化,因为主观化的教育活动违背了教育规律,违背了科学精神。客观科学的课堂教育,才能帮助学员理性分析问题,才能让课堂产生积极功效,才能让学员受益。主观化的课堂教育不仅达不到教学效果,而且还可能让学员产生反感。党校课堂教育的对象是党员干部,他们的学历高、职称高,阅历丰富、见识广,他们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判断、自己的知识体系。如果教员在联系实际的过程中,对一些社会现象不进行认真甄别,而是主观臆测,妄下结论,不仅会导致课堂教育宗旨的偏离,学员们也不会认同认可。要摒弃主观化的课堂教育,一方面要求教员要努力建构自己丰富的知识体系,要涉足多学科的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党史党建、科学社会主义、法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要涉足多方面的知识,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比如,党的十八大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全面深化改革,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全面依法治国等,这需要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从多学科多维度去分析问题。另一方面要求教员作深入的调查研究,通过调查研究把情况想清楚,把问题想明白。把情况搞清楚唯一的办法是调查研究,这就要求我们深入实践、深入一线作调研。把问题想明白就是要深思熟虑、集思广益、发扬民主、博采众长。唯其如此,才能避免课堂教育主观化的倾向。
  避免课堂教育的空心化。课堂教育其实就是说理,就是讲道理,而说理和讲道理就是分析和概括,就是演绎和归纳。大而泛的空话套话不是分析和概括,不是演绎和归纳,它丧失了自己的解释能力和说服能力,因而达不到教育效果。大而泛的空话套话其实就是课堂教育的空心化。党的理论从来就不是空洞的理论,它植根于丰富的社会实践,来源于丰富的社会实践,并且指导丰富的社会实践,因此,党的理论教育必须紧扣社会实践。既要说明它实践的根,又要说明它实践的源,还要说明它实践的指导意义。为此,要求党校教员必须走出“象牙塔”,深入了解社会实践,透析社会实践。如果没有丰富的社会实践知识作支撑,不能总结出社会实践的理论意义和理论价值,党的理论教育就会变得没血没肉,就会变成干巴巴的说教,而干巴巴的说教不可能让人信服,不可能有生命力。党的理论从来就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新趋势,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际,立足于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而产生的,而且党的理论具有延续性和继承性,是一脉相承的。因此,要驾驭好课堂教育,既需要教员把握当代中国的现实国情,还需要把握世界发展的新趋势。同时,对党的理论发展的脉络要了然于心。这样,课堂教育才不会出现空心化,才会有深度和高度。

  (作者系湖南省委党校副校长)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5年11月23日 第A11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