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性修养是党员领导干部的终生课题,党性教育是党的建设一项长期基础工程。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过程中,党性教育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的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党的干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如何加强和改进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是全党面临的紧迫课题。
党性教育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近些年来,党性教育体验式模拟式教学、资源开发、师资培养、课程设置、特色基地建设等实践探索丰富多样,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党性教育理论研究相对滞后,跟不上实践发展的需要,成了一块“短板”。表现在党性教育理论研究深度不够、系统性不强、研究力量分散、缺少“国家队”,理论研究与工作实际脱节,缺乏研究成果交流共享渠道,有分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研究专著出版不多,更没有将其视为一门独立学科加以研究。这与党性教育的实践需求是不相适应的。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由于缺乏理论指导尤其是基础理论的支撑,党性教育实践呈现出一定程度的零散化、碎片化,难免出现“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动力和效果难以持续,“激动一阵子,不能持续一辈子”,甚至偏离正确方向,出现“表面一套背后一套、言行不一、知行相悖”等问题。
党性教育最终目的是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生命力在于党性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竭动力源自党性教育的理论研究。比党性教育实践探索更深层次和更加迫切的是党性教育理论研究尤其是基础理论的研究。无论是从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需要看,从新时期党肩负新的历史使命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有新内涵和新要求看,从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教育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看,还是从新时期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面临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看,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党性教育有待进一步改进看,都应该加强党性教育理论研究。
党性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的、综合性、跨学科性、理论性和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当前要抓紧组织党性教育领域专家学者和实际工作者开展协同研究,充分借鉴和吸收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中共党史、党的建设、管理学、社会学、文化学、行为科学等领域的理论和方法,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多学科、多视角、多层面地展开全方位研究,努力形成一批系统深入的、有重大影响的、原创性、集成性、高质量的标志性党性教育最新理论研究成果,发挥其在党性教育实践中的应有功能,切实有效地回答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党性教育顶层设计、如何有针对性地确立不同层次类别和年龄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目标、党性教育方式方法如何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应赋予党性教育哪些必要的时代内涵、怎样有效考评党性教育效果、如何建立党性教育长效机制等紧迫问题。
要加强全国党性教育理论研究基地的建设,有效整合研究资源,打造稳定的研究阵地和专家团队,构筑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高地、人才培养基地,搭建全国党性教育研究成果交流研讨平台和机制。
关于党性教育研究对象、主客体理论、目标和内容理论、原则和方法理论、过程和机制理论、载体和环境理论、评估理论等研究,将为党性教育新学科建设夯实坚实理论基础。可考虑将党性教育基础理论研究纳入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积极组织实施。
党校是党员领导干部理论武装阵地和党性锻炼熔炉。依托党校系统建立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工作研究阵地,具有现实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优势,有利于发挥党校系统学科基础和科研优势,充分用好身处党性教育一线、有丰富实践经验和一定理论基础的研究人员队伍,及时将党性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党校教育实践中,实现理论武装、党性教育和学员管理的有效对接、相互贯通和良性互动,提高党校教育质量和效果。
党校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党性教育一线的教育培训机构,党性教育新学科必将成为其未来学科体系中的重要成员。应该将党性教育理论研究提上重要日程,纳入中央党校“教学和智库建设创新工程”,集中力量研究,多出有分量的学术研究精品力作。党性教育新学科建设是当前党校科研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今后党校科研的一个重要方面。
实践需要理论的指导,理论的真正价值和生命力在于指导实践。从长远发展看,关于党性教育实践的理论研究和理论体系的构建,要比对党性教育具体实践活动的研究更深入、更根本。然而,党性教育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科建设还远未破题,需引起重视。
(作者单位:中央党校进修部)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5年11月16日 第A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