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如何提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质量

2015-12-18 10:49作者:作者:郭小霞  

  目前,上海市委党校在研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共计49项,基本达到教研人员人均两人主持一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在全国省级党校中名列前茅。本着对国家社科基金课题高度负责的态度,科研处严格按照《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管理办法》,着眼于项目的全过程管理服务,力争通过课题研究出优秀成果,培养优秀人才,提升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质量。
  把督促项目完成寓于严格管理和服务之中。一是细化项目管理流程,制作了《国家、上海市课题管理流程图》和《国家课题结项流程图》,对课题的检查、结项等环节进一步规范化管理。二是定期对所有在研课题进行检查。除了每年年底按照规划办的要求对所有在研国家课题进行规定动作的检查外,我校每年6月还有自己的自选动作,即对所有在研课题进行检查并向部门通报。对延期的项目一律发送红色课题检查表,提示课题负责人项目已延期,务必加快研究进度。三是探索两级共管的新方式。今年在课题管理中增加了教研部门督促的环节。我们给每个教研部门的主任都发放了“科研课题研究情况通报”,把每个教研部门在研和延期课题数量及相关信息反馈至教研部门,要求教研部门配合做好项目的日常管理工作,特别是延期的科研项目,希望共同敦促课题负责人在保证课题研究质量的前提下尽快完成项目研究。四是及时通报上级部门课题管理新动向。科研处及时向每个课题负责人发放了相关课题管理文件及上级部门管理动向,向每个在研国家社科基金的负责人发送“国家社科基金研究需要重视的问题”的相关通知,针对全国规划办近期加大课题审查力度的情况及时对教师做了相关提醒。五是在严格管理同时,注重服务。关心、关注项目进展情况,平时多做沟通,准确掌握逾期项目的实际情况,切实帮助各项目负责人解决实际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注重在学术规范和学术诚信上加以引导。一是强化质量意识。教师拿到项目后,要用真功夫,要研究真问题,要在质量上多花功夫。如果草草应付了事,既很难保证质量,又容易出现学术规范问题。一方面,建立开题制度,要求新立项课题组织召开课题开题会议,通过各种形式的研讨交流理清课题研究思路,为提高课题成果质量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全面做好国家课题的结项预审工作,改变过去自由选择预审工作的机制,把预审工作常态化、流程化,借用“外脑”严把课题质量关。二是强调课题研究“五个不得”。即“引文、注释马虎不得”,最终成果引文和注释的规范性审查是近期全国社科规划办查处最严厉的内容。引文和注释不规范,这背后实际上就是涉嫌抄袭和学术风气不端正、态度散漫的问题。“一菜多烧要不得”,强调两种情况要特别引起重视:不能以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作为课题结项成果提交,项目与其他省部级在研项目内容相同或相近的,不得以同一成果申请结项。“弄虚作假使不得”,这里侧重讲的是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要防止以下被定性为阶段性成果弄虚作假的情况:报立项之前而非项目实施期间发表的成果;填报的阶段性成果名称、发表刊物或刊物期数属于虚构;填报的阶段性成果与项目研究主题无直接联系;填报时将成果作者的署名顺序进行调换;填报非项目参与者的成果。“课题研究拖不得”和“擅自出版瞒不得”。通过这“五个不得”,要求教师一定要严格遵守学术规范,严把课题质量关。三是强化学术道德教育。每年定期对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进行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教育,努力营造注重科研诚信的良好氛围,强化遵守学术规范的意识。四是加强技术监控。完善课题研究成果质量的技术监控,在课题结项前,把课题研究成果纳入《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检测,确保不出现引文、注释不规范等不端行为。
  以严密的制度为导向促进国家课题质量和结项率的提高。进一步完善制度体系,把课题的管理从立项导向转为立项与结项并重。2014年修订了我校的《国家级、省部级课题配套经费资助和管理办法》,对课题管理采取了激励与约束并行的管理机制,更加注重了课题的“出口”管理。一是将课题的配套经费和科研考评分值与结项等次挂扣,改变过去无论结项等次好坏均给予1:1配套的方式(优秀给予1:1.2配套;良好1:1;合格1: 0.8)。加大了对优秀成果的奖励力度。对入选国家社科基金《成果要报》的给予一定奖励,提高了相应科研分值;课题结项优秀的分值按照立项分值的200%计算。二是对课题延期项目扣减配套经费。延期超过两年的项目,扣减配套经费的30%。同时,相应的科研考评分值也予以扣减。
  在国家课题立项率保持高位的同时,上海市委党校课题管理的重心开始更多转向提高课题结项的质量。逐步探索建立一种科学、有效的国家课题管理服务体系,提升研究质量,优化科研资源配置,调动教研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使科研管理进一步从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向内涵式的管理方式转变。

  (作者单位:上海市委党校科研处)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5年12月14日 第A11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