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创建平台创新服务优化办学

2015-12-17 10:45作者:作者:沈在宏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委党校主动改革创新,积极打造前沿理论平台、前端培训平台、前瞻咨政平台等“三前平台”,全面提升服务思想引领、干部教育和中心工作等“三项服务”,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了思想库作用。

  创新打造前沿理论平台,创优思想引领服务

  充分发挥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结合地方发展实际,加强对理论观点和科学要义的学习、研究、解读,撰写形成理论文章40余篇,组织近20名教师开发理论课程7门,在此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面向全社会的三大宣讲载体,不断提升理论宣讲广度和深度,扩大覆盖面和影响力,为加快淮安全面小康和苏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思想保证。一是主流宣传载体。围绕中央和省、市委重要决策部署,组织教师参加电视节目解读36人次,联合《淮安日报》开辟《观点》专版刊发宣传时政文章72篇,对县域经济、发展战略、产业转型等热点问题进行分析研讨,放大主流声音,传递社会正能量,理论宣传的广度和深度得到了有效提升和拓展。二是送教活动载体。主动走出校门,组织教师75人次宣讲102场次,为相关单位组织开展专题党课活动60余场次。三是校园氛围载体。校区建成的正气园、梅园和海棠园为广大学员提供习近平总书记对淮安的嘱托、新时期好干部标准、淮安跨越发展战略、新时期淮安精神等学习内容。

  创新前端培训平台,创优干部教育培训服务

  顺应干部教育培训的趋势,发挥淮安红色资源优势和该校党性教育特色,以“育人先育己”主题活动为契机,2015年组织教师100多人次赴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等进行高层次培训。每年开展新专题教学竞赛点评活动,邀请中央党校、江苏省委党校教师进行点评,加强培训载体建设,突出模式创新,构建干部教育培训的前端平台。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创新成果作用。充分运用市委党建创新成果——周恩来群众路线专题展、周恩来“严与实”专题展、好干部教育馆等八个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党性教育实境课堂,打响了淮安党性教育品牌。目前接待全国各地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学生、官兵和退休人员千余批次,5万余人次。二是借助手机党校新技术平台。充分运用手机等现代通讯工具平台,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学习、考核、评价机制,更新、上传新课程1583门,编发手机彩信918期,上传WAP课程1336门,每年服务全市近2.5万名党员干部学员的学习和提升。三是建设富有党校特点的个性化教育平台。先后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直机关党校合作建立教研基地,创新开展“121”党性教育新模式,获得学员好评。近年来,先后承接了非洲英语国家公共行政管理研究班(地厅级)、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直机关党校、江苏省委党校等多个单位的高规格培训班,培训学员500多批次,总人数达到万余人次,赢得了省内外学员的好评。市委党校积极服务全市援疆工作。连续六年承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领导干部专题培训工作,已累计培训七师党员干部4100余人次,将新世纪以来形成的经济社会发展“淮安经验”成功输出到西域边疆。

  创新前瞻咨政平台,创优决策参谋服务

  提出“地方党校人要有战略思维”的新型工作理念,打造由考核机制、调研活动、成果转化构成的具有前瞻性的咨政平台。一是形成一个调研考核机制。在广泛深入基层、深入实际调研的同时,依托与市各职能部门、县(区)、乡镇紧密联合、合作交流,建设一批涉及城市建设、工业发展、农业提升、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合作调研基地。以教研部为单位组织调研团队,与县(区)委党校联合开展调研。运用好主体班学员调研平台。让教师参与并指导主体班调研课题,培育教学相长新模式,形成调研报告。同时,加强考核机制建设,形成比较完善的调研成果考核评价机制。二是开展一批重大课题调研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选准咨政课题,进一步推动课题研究与政策推进同步研究机制,提升党校为决策咨询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先后针对科技创新、淮安市发展六大战略、南北共建等问题形成决策咨询报告。今年又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梳理出十五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进行专题研究。同时,主动向市领导汇报党校工作情况,进一步找准领导关心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增强资政研究的目的性、针对性。三是促进一批调研成果转化。2012年咨政刊物《决策参阅》创办以来,围绕阳光信访、互联网+、全民创业、南北共建园区等重点、热点题材组稿,出刊26期,获得市以上领导批示33次。围绕特色产业、家庭农场、乡村治理等提出的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15次,咨政成效显著。

  (作者系江苏省淮安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5年12月14日 第A10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