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人格教育视角下的党性教育理念

2015-12-08 10:00作者:作者:秦勇 郑东豪  

干部教育培训的目标最终落实为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这里所说的综合素质,是由知识、能力、人格三个层次相互交融构架出的人的整体素质。干部教育培训活动既是传授知识和提高能力的过程,也是人格塑造的过程。其中,知识是素质的基础,能力是素质的基本表现,人格是素质的最高层判定。人格中的价值和伦理取向决定了知识、能力的实践意义,人格最终界定了人的整体素质。通过对人格教育的基本特征进行归纳,我们可以总结出某些基本规律,这正是开展党性教育所应具备的教育理念。

关注教育对象的情感

人格教育的引导性决定了党性教育必须关注教育对象的情感。在这里强调人格教育的引导性,旨在说明人格教育绝不是将某些信仰与价值取向强行灌输给教育对象,而是在得到教育对象基本认同的基础上引导其自行构建其人格。对个人自主选择的尊重,是人格教育得以有效进行的前提。我们的党性教育也是如此,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人格进行塑造和完善,既不是脱离社会生活实际的空洞说教和粗暴灌输,也不是琐屑的行为训练和消极防范。思想是行为的先导,思想一旦被接受,就会转化为人的自觉行为。使教育对象自主地对我党基本理论、基本目标、根本宗旨与基本价值观念加以接受和认同,是党性教育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使教育对象能够树立自己的信仰与价值观并自觉地指引自己的行为是党性教育的最终目标。
  在思想理念被接受和转化的过程中,情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里所说的情感,是教育对象对思想理念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思想理念能不能激发教育对象的认同情感,不仅决定所宣传思想和理论被接受和信服的程度,也影响了思想理念转化为行动的及时性和彻底性。思想理念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的特征,使党性教育容易忽视丰富多彩的个体内心世界和情感差异。这也是党性教育取得实效的难点所在。因此,有效的党性教育过程,是一个思想和理论的教育过程,同时也应是一个情感注入和情感唤醒的情感传输过程。

关注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

人格教育的自觉性决定了党性教育必须关注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会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和制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但反过来,人格中已经建立的一些基本观念又会促使人自觉地通过学习充实和完善自己的人格。党性教育也是如此。启发教育对象的自觉性,使其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是党性教育的目标之一。党性教育从根本上说是启发党员自我改造、自我约束、自我锻炼、自我提高的过程。
  党性教育必须关注培养教育对象的自我教育。首先要教育党员领导干部善于“反省”。所谓反省,是指检查自己的思想行为,检查其中的错误。党性教育中的反省是一个自己找不足、找差距的过程。然而党性教育的最终效果要落实在学员学习后的工作实践中,因此只有反省还不够,还要教育学员学会反思。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一般说,领导干部学习党性知识的动机分三个阶段,一是被动式学习;二是随着学习的深入进行反省,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与差距,素质与能力有所提升;三是认真进行反思,切实认识到党性学习不是束缚,而是解放和激励,党性锻炼是全面发展自我、实现人生幸福不可缺少的功课,从而产生学习、思考、实践的自觉性、主动性。开展高质量的党性分析活动,是使教育对象做到反省与反思的统一,进而使党性教育取得实效的有效途径。

关注教育对象的实践体验

人格教育的社会适应性决定了党性教育必须关注教育对象的实践体验。人格教育的最终目标就是使教育对象能够利用其人格的优势和特色来适应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环境。当前我们高度重视提高党性教育的实效,其目的也是为了完善党员领导干部的人格,坚定其理想信念、提高其道德品行以应对来自现实的新的挑战。党性教育必须关注教育对象的实践体验。为了使党性教育贴近现实、服务实践,部分干部教育培训机构采取了两方面措施。一是建立党性教育跟踪反馈机制,与教育对象保持沟通,通过掌握教育成果在实践中的利用效果,不断调整党性教育的内容与方式。这一方式由于会消耗培训机构较多的精力,操作性不高。二是加大现场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的比例和力度,通过情景再现或角色扮演来强化教育对象的切身感受,加深印象。这一方式是可行的,但由于目前大多局限于历史情景再现,往往会降低对现实的指导作用。因此,在党性教育中加大对现实情境模拟的力度,尤其是对逆境的模拟,引入挫折教育,将更有利于教育对象应对现实中的各种挑战。

将养成教育贯彻始终

人格教育的综合性决定了党性教育必须将养成教育贯彻始终。人格教育的综合性是指人格教育在运用显性教育的同时,更加强调隐性教育的作用。显性教育是指公开的、有组织的、有系统的,向受教育者表明教育目标的教育方式,比较适合对受教育者进行知识的灌输、能力的提升等教育目标明确的教育活动。隐性教育是指在宏观主导下通过隐目的、无计划、间接、内隐的社会活动使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的教育形式。人格教育的引导性决定了人格教育无法依赖以灌输教育为主的显性教育,而更强调“润物无声”的隐性教育,尤其是养成教育。养成教育强调对教育对象的培养必须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开始,着重对行为习惯的训练,从行为习惯的训练出发,渐渐培养健康人格。良好的人格见于细微的习惯,对于人格教育来说,一切场合都是课堂。
  党性教育作为完善和塑造党员领导干部人格的重要活动,在灌输理论的同时,更应注重养成教育,不能将党性教育与其他培训内容割裂开来。要把党性教育理念贯穿于教育对象的一切学习与活动之中。在尽可能地将党性教育理念融入到每一个课堂的同时,还要将其与学风建设与校园文化等有机结合起来,让党性教育成为一种习惯。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委党校)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5年12月07日 第A10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