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和社会深刻转型的新阶段,决策者需要更多的智力支持,决策模式更加依赖智库。党校作为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应该加大建设力度,以更多有价值的成果服务于管党治党、治国理政的大局,为提高党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作出更大贡献。
挖掘和聚合独特优势。与其他部门相比,党校具有独特优势,是天然的智库平台。一是部门优势。党校是党委的重要部门,熟悉政策制定过程,在信息捕捉、资料搜集、调研开展、成果报送等方面较为便利。要基于这些“上接天线、下接地气”的优势,坚持理论宣传、学术研究、决策咨询“三支笔”并重,不断推出高质量、有深度、有说服力的成果。二是学员优势。党校学员是来源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实践经验丰富,为党校获取政策信息、了解实际政策需要提供了便利条件。通过教师和学员合作研究,有利于实现教育培训和决策咨询的相互促进。同时,党校教师把科研中的新观点、新成果、新资料融入课堂,这本身就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资政;学员通过学员论坛、专题研讨和调研等多种教学形式,政策研究能力得到强化,促进了教学相长。三是学科优势。党校是党直接兴办的培养执政骨干和理论骨干的学校,形成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办学特色,拥有结构合理、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的学科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公共管理学、社会学等一级学科方面有长期的学术积累,并擅长使用理论分析与实证调研相结合的研究方式。要强化推动学科交叉、渗透和融合,开展多学科联合、多形式协作,不断整合学科力量,实现学科个人、学科团队、学科方向的优势集成,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发展方向。党校智库要依托这些优势,聚焦党委政府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进行战略性、前瞻性、对策性研究,不断提高决策咨询的含金量和贡献度。
培养和聚集资政人才。美国的智库发达,主要得益于“旋转门”制度。即精英人才在政界、军界、工商界和智库之间良性流动,其角色不断转换,就好比走旋转门一样。这样特别有利于扩大人的视野、拓展人的思维、积累人的阅历,也是党校智库建设应该借鉴的。新型智库应该是个“聚人才、出人才”的地方。目前,一些党校人才队伍存在“三门”现象,即从“家门到大学校门,再到党校门”。这种“三门”是一种单向的“直通门”而非多向的“旋转门”,“三门”人才的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人生经历和社会阅历比较简单。这是党校智库建设的软肋所在,必须得到改进和加强。要从党校自身、党校系统、学员各个方面培育形成核心层、紧密层、外围层的智库人才队伍。一方面,要盘活“存量”。加大培养力度,着力提升校内研究人员的咨询研究能力。通过委托项目、社会考察、学术交流、课题资助等重点培育学术领军人物和学科带头人,通过继续深造、进修培训、挂职锻炼、基层调研等措施,提升研究骨干的科研素质和研究水平。另一方面,要壮大“增量”。除了引进新型智库需要的专职人才外,还要按照“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原则,建立“柔性”人才队伍,邀请政府官员、实际部门负责人、校外专家学者共同参与咨询研究。对党校系统而言,要把各个党校、各个学科、各个领域的人才聚合起来,形成强大的决策咨询网络和人才体系。切实把有思想活力、有实践经验、有政策研究能力的学员吸纳为党校智库成员,把党政机关决策咨询的行家能手、精英骨干汇集到党校智库中来,改变专家一元结构为多元结构。尤其是当前社会问题呈现出纷繁复杂的特征,咨询研究涉及多个学科,需要集中众人智慧。要通过人才聚合,以“问题”为导向,以课题或项目为载体,组建开放合作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研究队伍,形成攻关合力,为党委政府决策多出“重磅”成果。
创新和完善管理机制。一是创新和完善激励机制。推进科研考核制度改革,尊重智库规律,完善智库科研考核评价体系,改变以发表论文、出版专著等为单一标准的简单量化考核方法,将综合影响因子作为主要考核指标,提高领导批示、社会关注、成果转化的分值。将决策咨询成果作为职称评聘、岗位聘任、科研奖励、评先选优的重要依据,激发研究者从事应用性研究的积极性。二是创新和完善保障机制。主要是信息资源和经费,切实加强党委政府文件数据库、信息统计数据库、专题成果数据库等特色数据库建设,为研究者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优化科研经费管理体制,建立专项经费保障制度,为智库研究提供资金支持。要建立智库发展基金,包括各种支持智库研究的私营基金和信托基金,以对智库研究项目和计划给予支持,对捐赠智库的资金给予税收减免优惠支持。三是创新和完善协同机制。打破原有体制机制的束缚,加大协同创新力度,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途径。要通过功能分设、优势互补,实现系统内资源与系统外资源的对接,学界与部门的对接,问题与需求的对接,共同开展基础理论和应用对策研究。此外,要建立国际交流合作制度,加强智库的国际交往,参与到重大国际问题研究中去,有效提高智库话语权。四是创新和完善沟通机制。智库的贡献不仅在于对党委政府的出谋划策,而且还在于向社会贡献思想,从而影响和教育公众。因此,既要善于利用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又要利用好博客、微博、手机等新媒体向社会推介研究成果和专家学者,提升党校智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尤其要通过组织专题采访、专家讲座、研讨会,创设社会公众、智库专家、政府官员之间的直接沟通平台,阐释好党的方针政策,积极主动解答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加深公众对公共政策的理解,扩大党校智库在社会公众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作者单位:湖南省委党校)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5年11月30日 第A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