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理念误区是培训质量提升的最大障碍

2016-05-06 16:57作者:作者:李宏  

  2015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培训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始终都是成功地实施干部教育培训,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的关键一环。然而,结合近年来基层干部教育培训存在的各种问题来看,基层培训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对于干部教育培训仍然有着一些理念上的误区,而这些理念误区的存在,实际上是现阶段培训质量提升的最大障碍。
  一是“唯经验论”的理念误区。当前在各个地方的干部教育培训系统,对干部教育培训事业的发展普遍高度重视。但是,对于如何具体贯彻“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的精神,实际上又有着不同的理解和主张,尤其是在具体的针对本地区和培训对象实际情况进行培训内容与形式的设计方面。这其中,基于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际效果的目的,而对授课人自身水平与所讲授内容要求的不断提升,尽管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似乎也一直存在着“唯经验论”的倾向。譬如,无论是在培训课程设计的环节,还是在培训实施后发现效果不理想的时候,最为常见的一个看法和解释就是:授课人没有相关的实践经验。最典型的话就是:没有当过处长,怎么能去给别人讲解怎样做好处长?没有搞过“应急”,如何给别人讲“应急”?没有当过处长,显然并不意味着一定就不能谈怎样才是一名合格的处长;而没有搞过“应急”,也显然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不能从社会管理和公众舆论的视角谈看法,包括经过理论研究和实地调研后得出的具有专业性的看法。
  二是“唯技能论”的理念误区。在基层,更为注重解决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显然是重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可以甩开 一切的理论框架和全局思维。同时,后者这种认识也与《党校工作条例》与《行政学院工作条例》中针对“教学工作”所规定的精神不符,因为“夯实理论基础”和“培养战略思维”都是培训宗旨与目标的体现。然而,在一些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的组织者和培训对象中,常见的有关培训目的与内容的疑问和提法就是,这次培训能够教会我们什么具体技能?面临具体问题和具体事务时有没有具体的解决步骤?事实上,“需求导向”与“问题导向”都是没有错的,但是这种单纯强调“技能”的培训理念,最大的问题就是会导致“一叶障目”。例如,如今仍然有一些人对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依然停留在过去的“具体行动”层次,对其上升到“发展理念”层面的重大意义尚不得要领;在涉及基层工作具体问题分析的培训课程中,一些干部“坚持”过去的学习方法,只记下“一二三四”的具体步骤和所谓的“四字”“八字”或“十六字”的“真言”,而对于存在哪些约束条件和其中的基本逻辑则并不予以关注。
  三是“唯效果论”的理念误区。培训之所以能够成为最大的“福利”,就是因为它能够帮助受训人员增长知识、开拓思维并提升能力,干部教育培训当然更需要有良好的效果来作为基础和保障。不过,“效果”究竟怎样去评定?有的基层培训组织者将“效果”定位于“学员满意度”,有的将“效果”界定为“调训部门”的满意程度。显而易见的是,无论是培训组织者与培训对象,还是调训部门与受训人员所在的各个单位,其主观上的满意与否始终都是衡量培训效果的一个重要维度。但更为关键的是,对培训效果的评定并不能仅仅看有关各方当前是否“满意”,包括经过量化的对培训课程的各种评分,也不应该马上就通过观察培训对象的话语表现来匆忙地下结论。因为,干部教育培训也同样无法脱离最基本的教育与能力发展原理,知识与观念的更新需要有一个潜移默化和内化于心的过程,能力与素质的提升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并能一蹴而就的。更令人担忧的是,多年来,随着市场化培训的发展,日益激烈的竞争本应促成培训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但同时也催生了以“炒概念”和“讲段子”吸引人,并以“掌声”和“笑声”来评判培训效果的扭曲现象。
  基层干部教育培训管理者与组织者的培训理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培训的内容、方向与质量。“经验”和“技能”是必需的,而系统的思考与战略的眼光则更是必不可少的,“效果”当然更是要有的,但学会辩证地看待和精准地分析,事实上是培训开始前就需要予以充分明确的。


  (作者单位:大连市委党校)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6年5月2日 第A11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