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严格流程管理 优化课程开发

2016-06-21 15:15作者:作者:李培文  

  教学流程管理,是对教学活动进行程序化、结构化、系统化推进、运行的管理方式,其主要特点是步骤分解、发力精准、团队协作、推进有序、操作简单、运行高效。过去,在抓课程开发过程中,一些党校工作流程不够规范,缺乏系统性和逻辑性。过于依赖教师个人教学、科研能力,教学团队作用发挥不好,使课程开发难出精品,也制约了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而运用流程化教学管理手段进行课程开发,不仅可以弥补这些不足,还能通过优化课程开发机制的手段,助推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
  要严格“选题、设计、备课”流程管理。科学选题,是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党校课程开发选题必须符合主业主课要求,既要坚持“一个中心”“四个方面”的教学布局,又要多开发体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反映各领域理论和实践创新的课程。选题申报要在各学科团队主导下实施,要以学科为基础,以班次教学布局和教学安排、内容设置为依据,来确定选题目录,也就是说要根据“菜单”去“配菜”,不能照着“炒出的菜”填写“菜单”,这是课程开发流程的关键。学科团队要在选题目录内按照不同研究方向,对教师进行合理分工确定选题。课程设计是课程开发的基础环节。选题确定后,要在学科团队范围内,对课程设计进行集体研究,确定选题的理论框架,避免相近研究方向授课内容重叠交叉。在授课方式运用上,一定要根据授课内容合理选择讲授式、研讨式、案例式、体验式、模拟式等,授课方式要服务于授课内容,不能为了求新、求变而逆转流程,先定形式后选内容。备课是教师对教材进行处理转换、逻辑编排、加工定型的过程,编写教案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是进行试讲的前提条件,必须先有完整的教案而后试讲,不能是先试讲然后根据试讲情况再去编写教案,这是课程开发流程的重点。教案编写应坚持问题导向、实践导向的原则,教案编写完成后,要提交学科团队进行集体讨论,不断完善,力求实现书本知识向实践知识的有效转换。
  要细化“试讲、建档、验收”流程管理。课前试讲是对课程进行的一次“集体会诊”。为了能使“集体会诊”准确全面、切中要害,“会诊”专家除本学科团队成员外,还应聘请部分其他学科和专业人员参与。试讲必须严格按正常授课的要求进行,不能“蜻蜓点水,以点带面”,试讲不是谈构思、谈设想,更不是谈下步的教学打算,而是一场“真枪实弹”的正式演练。一般来讲,试讲时间安排要多于课程讲授设计时间,要给教员预留说课时间。流程上要按照先说课,再试讲的顺序进行,首先要讲清本课开发的目的、意义、理论要点等基本框架内容,然后再按照正常授课的要求进行完整讲授。课后点评要从是否坚持党校姓党、学术框架与科研含量、理论维度与现实维度、国际视野与历史比较、语言风格与表达技巧等多个层面分步进行。要对试讲课程建立音像、文字档案,试讲、点评全程录像,并设立书记员对点评意见进行详实记录,以便于让授课教师试讲后反复回放,用换位思考的方式查找授课缺点和不足,同时课程档案还可作为验收时对照检查的依据。试讲结束后,必须组织二次试讲验收,重点是对照初次试讲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查检课程整改情况,对二次试讲验收合格的课程,要统一纳入课程库存,并根据不同教学任务和不同班次的实际需要,由教学项目负责人提出具体使用意见。
  要完善“建库、评估、更新”流程管理。对进入课程库的课程,要注意进行入库分类和发布公告。教员开发出的课程被纳入课程库,必须同时提供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教学方法总结、试讲验收教学评价、教材、教学参考资料、教案等相关教学文件,以便于教学安排时,对课程的选择更具客观性和针对性,更好实现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新开发课程初次授课评估要客观全面,要组织项目负责人、学科负责人、教学管理部门人员及部分不同学科教师观摩旁听,既要参考学员的评价,也要参考项目负责人、学科负责人、不同学科教师以及教学管理部门等的评价和意见。要以组织需求和岗位需求为导向,设计考核评估表格,确定评价权重分值,评估内容要突出党校主课主业要求,做到客观性、科学性、适用性、导向性与可操作性相统一。课程库的更新要谨慎,既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坚持突出主课安排,完善教学布局的原则,更要考虑教师对某一领域研究的持续性和知识沉淀、成果积累问题,要着眼于人才培养和教师的长远发展,多从优化创新机制的角度入手,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对课程更新在时间上可不作硬性规定,在满足教学布局需要的基础上,要更多参考教学评估分值、学员选课率、优质课精品课评选等参数。引导教师开展教学研究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但又不一定联系某些具体的事,而是联系理论研究背后相对稳定的政策、机制和规律等,这样就能做到既咬定青山,又常讲常新。


  (作者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党校副校长)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6年6月20日 第A10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