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片区如何推进农业现代化

2016-07-20 15:06  

  编者按: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时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加快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为到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加紧奋斗。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少数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社会等原因,一部分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程度低、经济落后,贫困落后的程度比汉族地区要严重得多。因此,要客观认识民族地区扶贫攻坚的现状和困难,并正确分析其致贫成因,在此基础上寻求转变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本期起,本栏目将连续刊出民族地区扶贫攻坚和转变发展方式研究的优秀研究成果。

  武陵山片区国土总面积为17.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4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792万人,达76%;贫困人口达30%。武陵山片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在于解决农村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而农村人口脱贫致富的根本出路又在于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武陵山片区农业现代化面临的困境包括基础设施困境、人力资源困境、抵御风险困境、土地流转困境、经营主体困境、惠农政策困境和农业融资困境。课题组成员通过到武陵山片区的部分县(市)召开县(市)分管农业领导、农业部门负责人、乡镇长代表座谈会,参观现代农业样板,走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形式,结合相关统计资料,提出了武陵山片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对策。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要改善农村交通条件:加强农村的断头路、边际路、旅游路、产业路、网络路建设,提高农村公路通达率;完善农村公路管理综合体系;提高农村公路承载力和运输力;加强农村公路安保养护,提高使用率。二要强化水利设施建设:兴建骨干水源工程,加快“病险水利工程”除险加固和农田灌溉设施配套,整合资金建好“小农水”,大力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积极发展乡镇和农村供水,提高防洪标准和抗旱能力。三要保障农村电力供给:加强农村电力设施建设;定期进行电网改造;改善农村供、用电环境;加强农电工管理,切实提高农电工业务素质;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四要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优化农机具结构,因地制宜,大力推广与种植、养殖、林木等农业产业相配套的农业机具;完善并实施好农机购置补贴,补贴资金向片区相关县市适当倾斜;强化农机具安全生产监管;定期组织农机操作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发展农机服务组织,推广新农机、新技术。五要推进农村信息化发展:加强邮政网络、广播电视网络、移动通讯网络、卫星无线通信网络、互联网网络等农村信息化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开设相关涉农频道和电视节目;开展信息素质培训工程,提高农民信息素质;建立涉农信息服务平台。六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推广使用有机肥和生物肥,实行绿色无害化农业生产;减少使用化肥,提高土壤肥力;治理农村工业污染;加强耕地、矿产等重要资源的管理;生态环境恶化的山区要加快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推广使用沼气、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

  二、加快农业人才培养

  一要健全农业人才市场: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农业人才资源配置方面的决定性作用;适当提高农业人才的待遇;促进农业人才与科技、资本的高度融合,推动人才市场与技术市场、资本市场、信息市场有效贯通;维护好人才市场秩序。二要加强职业技术培训:整合教育资源,系统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体系;定期邀请农业专家、学者为农民开展实用性技术培训;针对农业经营主体的不同需求,“私人定制”培训内容;建立互动交流平台,建立长效培训机制。三要推进校企合作创新:加强片区内高等院校、农业研究所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合作,一方面校企协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并建立实习基地,联合培养农业经营主体所需的技术、管理人员,另一方面农业企业可委托研究机构开展科技攻关,并将科研成果及时推广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转化为农业生产技术。

  三、延长农产品产业链

  一要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大资金、政策扶持,鼓励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农产品生产基地;科学化管理,采用现代技术设备,促进农产品基地升级,建设武陵山片区特色农业示范基地;加强基地标准化建设,实现农产品种植、生产、加工一体化管理,提高农产品质量和产量。二要提高农产品深加工水平:加大政策支持,营造优良发展环境,培育一批新兴农业企业,壮大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要积极引进现代生产技术,实现产业设备的更新换代;加大技术研发投资,引进农业科研人才,研发新技术、创新新工艺、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开拓新市场;从生产、加工、包装、销售各个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农业发展的经济效益。三要拓展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片区各级政府牵头,行业协会和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参与,共同建立地市级市场、省级市场、国家级市场、跨国际市场等多级农产品市场体系;推广“农超”对接,建立以批发市场和物流配送为核心的产品分销系统和以连锁超市为主体的零售终端系统;农业企业、行业协会等要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产品销售网站,打造现代网络销售平台;农业经营主体要充分运用淘宝、天猫等电商平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农业;加强公益性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开辟绿色通道,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改善农产品物流状况。

  四、打造特色知名品牌

  一要开发利用优势资源,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充分挖掘和整合地方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旅游、生物矿产等各种资源,立足自我优势,加快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战略,开发特色农产品;把地方特色文化注入到品牌中,提升农产品品牌的文化品位,打造特色知名品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二要提升品牌意识:农业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农业经营主体积极申报和注册相关品牌和标志,经营主体也必须提高品牌经营意识,重视品牌建设工作。要设计好的名牌名称,合理选择品牌定位,积极做好品牌注册和申报工作,努力经营自身品牌。三要整合分散品牌:片区相关县市要充分运用经济手段,并辅之以行政手段和法律手段,加快农产品品牌的整合;加强引导,鼓励联合经营;利用地理标志打造区域品牌;出台相关政策,切实规范市场竞争行为。四要保证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安全质量标准体系,实现农产品生产和管理的标准化;着力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五要加强农产品品牌的推广与宣传:引进传媒人才,制定特色农产品的宣传规划;充分利用媒体平台和网络信息平台进行品牌宣传。六要加强品牌维护:农业企业要提高品牌维护意识和法律维权意识;执法部门要严格执法,加大打假力度,维护市场秩序。

  五、壮大新型经营主体

  一要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教育培训,培养爱农、懂农、务农的农业后继者;按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社会服务型三类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认定管理;落实对新型农民的扶持政策。二要发展家庭农场:予以政策倾斜,重点支持家庭农场壮大经营规模、改善生产条件、增加经济效益;健全家庭农场管理制度;建立家庭农场档案;开展家庭农场信用等级评定,加强信贷支持。三要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社:制定好发展规划,建立好领导班子,加强对专业合作社的组织领导;提高合作社经管人员的整体素质,规范合作社运行机制,推进专业合作社的规范发展;以部分运行好、效益高的合作社作典型示范,引导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四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加大财政金融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实行涉农税收优惠;扩大农业保险,减少农业风险;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提高农业企业的科技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落实用地用电政策;支持农企品牌建设。五要推进发展农产品批发市场:合理规划布局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扩大市场集散规模;加快大宗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完善农产品物流服务体系,推进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的创建;加强农业贸易管理,清除市场贸易壁垒,建设覆盖全片区的农产品流通网络体系。

  六、提高土地流转成效

  一要完善土地流转政策:进一步明确土地流转主体,协调好、保护好流转主体的合法权益;保证产权清晰,实现土地承包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制定法律法规,明确流转土地经营权,切实保护农民的土地承包权。二要强化土地流转监管:完善土地流转监管机制,设立土地流转监管机构,探索建立土地流转的价格协调机制、纠纷调解机制、利益联结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手续和程序,保障土地流转有序进行;尽快为土地流转搭建便捷的沟通和交易平台,为流转双方提供供求登记、法律咨询、信息发布、中介协调、指导签证、纠纷调处等服务;坚决防止土地“被流转”。三要推进小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就业,以产业化支撑城镇化;推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拉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土地连片集中生产管理,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发展;传承民族文化,探索独具武陵山地域特色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坚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七、拓展农业融资渠道

  一要降低银行贷款门槛:推动银行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资格、贷款程序和贷款监管等适当调整;减少不合理的贷款审批程序,提高借还贷效率;以财政贴息的方式,鼓励银行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贷款利率;构建片区农业发展信贷担保体系;建立健全信贷市场和信贷偿还保障机制,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信贷担保,确保还款保障得到有效落实。二要加大农业专项资金支持:国家要加大对武陵山片区的涉农资金扶持,设定片区专类农业发展项目;建立生态补偿机制,落实生态补偿资金;科学管理专项资金;适当放宽相关县市整合项目资金的权限,提高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三要加快发展社会融资:片区各级政府要创新融资模式,探索政府回购模式、市场化运作、发行私募债等不同平台的融资模式;通过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等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和运营农业发展项目,并在市场准入和扶持政策方面对各类投资主体给予同等待遇;健全社会融资保障机制,明确参与成本、回报率、参与方式以及退出机制;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逐步建立完善多层次、多元化的片区现代农业发展融资体系。

  八、片区协作规划发展

  一要促进区域交流协作:打破行政区划的界限,建立区域协调互动机制,推动各级政府之间开展合作与交流;定期召开区域间的农业专题会议,鼓励和支持区域经济、技术和人才合作;推进片区资源的优化整合,培育片区特色产业簇群;建立完善跨省协作的片区农业信息网络,及时更新各县市农业发展情况,实现区域内信息共享、互惠。二要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共同发展:加强顶层设计,做好整体规划,立足区域综合优势,统一制定片区农业财税政策、招商政策、土地政策等,改变各自为政、恶性竞争的不良发展局面,形成协调发展的区域合作格局;建立跨省协调机制,成立片区农业发展综合指导小组,统筹各方利益,聚集发展合力。三要加速片区农贸一体化进程,完善多边合作市场体系:清除市场壁垒,建立统一的农业市场体系,实现市场共建,产业互补、利益共享;打破地区封锁和行业垄断,完善市场法规,打击市场违法活动,规范区域市场管理,建立开放有序的市场体系。

  九、完善支农惠农政策

  一要改革农业直补政策:在武陵山片区进行改革农业直补政策的试点,尝试按实际粮食播种面积进行补贴,对土地实际耕种者进行补贴;加大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种植能手补贴力度,提高其经济收入和生产积极性;尝试将农业资金直补到乡镇,由乡镇统筹管理,集中资金办大事,实现农业直补资金效益的最大化,推动农业的快速发展,提高片区农业补贴标准。二要增强惠农政策的针对性:根据武陵山片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自然地理状况,给予政策倾斜,适当降低片区农业项目的申请条件和审核标准。三要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加强生态补偿工作的组织领导,深化生态补偿的政策研究,探索发达地区对武陵山片区的生态补偿办法,完善生态补偿的保障措施;加强对生态补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统筹安排生态补偿资金;建立生态绩效评估体系,资源环境价值评价体系。四要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与普及;建立完善惠农政策执行的监管机制、反馈机制和调整机制。

  

  课题负责人:邓磊

  【本文为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武陵山片区农业现代化问题研究》成果摘要。】

本文选自《中国民族报》2016年7月15日 第06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