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推进武陵山片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

2016-09-13 16:12来源:中国民族报    

  民族团结是关涉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础。加强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将民族团结的种子根植于中小学生的心灵,是维护中华民族核心利益、促进民族关系持久和谐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长远大计。为全面摸清武陵山片区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和实践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学校民族团结教育指导纲要》和《全国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部署视频会议纪要》的落实情况,课题组组织实施了武陵山片区中小学民族团结现状调查与研究工作。

  一、武陵山片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取得的主要成绩

  第一,对民族团结教育重要性的认可度提高,扩大了民族政策的社会影响力。认识到位是开展好民族团结教育活动的关键,师生、家长乃至整个社会对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认识,这是推进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重要保障。92.9%的受访者表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很有必要;83.9%的受访中小学领导和教师赞同“在中小学开设民族团结教育专项课程,并将其纳入中、高考考试范围”;84.3%的受访教师认为,学校领导非常支持或者支持“在学校开设民族团结课”。这反映出长期以来党和政府民族政策的执行、实施与宣传效果,社会各界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

  第二,领导与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提升了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执行力。贵州、重庆、湖北、湖南等省(市)先后下发关于贯彻实施和加强推进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相关政策和规定,完善领导机构,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和民族团结创建工作,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具体领导,“民族团结之花”逐渐深入人心。

  第三,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紧密结合,拓展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时空范围。武陵山片区中小学多采取多样化、立体式、多途径开展民族理论政策法规教育与宣传工作,成效显著。通过学科渗透、主题班会、专家讲座、参观访问、知识竞赛、文体活动、升旗仪式、板报宣传、互帮互助等形式以及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电子屏、展板、黑板报、手抄报等载体,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以及对“一条道路”、“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五个维护”等的自觉意识,增强了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自觉性、坚定性。

  第四,示范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彰显了民族团结教育先进典型的引领力。武陵山片区三省一市民宗委和各县(市)民委都通过表彰民族团结先进校、班集体和个人,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民族团结教育。

  第五,联谊交友与困难帮扶促进团结互助,强化了民族团结教育的显示度。武陵山片区中小学校通过开展联谊活动、困难帮扶、建立贫困少数民族学生台账等,资助贫困生完成学业,推进了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建设。

  第六,民族文化进校园稳步推进,发掘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内在潜力。武陵山片区各区(县、市)民委、教委(教育局)都充分利用民族教育补助资金,积极支持学校开展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先后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进校园、民族传统文化进校园、民族传统体育进校园、民族联谊活动进校园、民族建筑风貌进校园、民汉双语教育等配套活动,通过订阅民族报刊,购置民族服装、民族器乐、民族体育器材,修缮民族传统建筑,建设民族文化长廊、编写《苗语简明教材》等,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武陵山片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部分师生家长的认识深度不够,民族团结教育存在思想障碍。部分师生家长对民族团结教育观念认识“不到位”,甚至对民族团结教育的认识出现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部分中小学领导和老师仍然对民族团结教育存在着认识上的偏差,甚至是误解。社会大众尤其是部分中小学生家长对民族团结教育也还存在认识偏差。

  第二,运行与评价监督机制不健全,民族团结教育存在制度困难。首先,工作领导机构不健全。民族工作部门和教育工作部门没有设置专门的机构和人员来组织和领导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现行的组织和管理机制都处于各级有关部门“兼管”的“三无状态”(无专门经费、无专职人员、无专职机构)。其次,民族团结教育的运行机制不健全。部分学校至今尚未建立民族团结教育正常运行机制,没有制定相应的保障制度和措施。再次,民族团结教育检查监督机制缺失。部分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处于“没人布置、没人组织、没人监督”的散漫状态。最后,民族团结教育经费、具体指导等配套措施不完备,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陵山片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开展。

  第三,教育教学实践“空心化”问题突出,民族团结教育存在实践缺陷。首先,民族团结教育专任教师队伍力量不足,专业性不强,接受再教育和培训政策没有及时跟上,制约了教师队伍建设。其次,现行的民族团结教育课程设置也未真正落到实处。再次,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发挥不够。

  第四,教育教学整体质量不高,民族团结教育实效性严重不足。现行的中小学校民族团结教育的形式化情况严重,影响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际效果,民族团结教育质量堪忧。

  三、加强武陵山片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措施

  第一,明确民族团结教育的“政治属性”,推动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互联互动。武陵山片区内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全面认识和把握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面加强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实际领导,把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当成重要的政治工作常抓不懈。武陵山片区内的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国家战略高度不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把“民族团结之花”深入中小学课堂、植入人心、渗入骨髓。

  第二,建立健全“民族工作硕士”培养体系,培养民族团结教育师资力量。专业教师是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承担者,必须全力做好师资队伍建设。可以考虑在现有“社会工作硕士”培养基础上,增设“民族工作硕士”,为全国民族团结教育事业培养和输送专门的高层次人才,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服务。教育部、国家民委等部门应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建立健全“民族工作硕士”专业学位与人才培养体系,为广大基层培养“懂专业、有担当、下得去、留得住、做得好”的民族团结教育专业教师和民族工作专业人才,这是搞好民族团结教育事业和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人才保障。

  第三,大力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程,不断充实民族团结教育的内涵。武陵山片区在做好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和多民族国家国情教育的同时,还应做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国情教育,坚持“内容全面、形式多样、严肃活泼”的基本原则,在更大范围更深层次上,全面推进民族文化进校园工作。形式上要充分整合扩展各种民族团结教育资源,充分利用校园网、校园广播、校报、电子屏、展板、黑板报、手抄报等载体,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宣传力度;内容上要切实做好民族语言进语文课堂、民族艺术进美术课堂、民族音乐进音乐课堂、民族活动进体育课堂、民族饮食进食堂等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让学生全方位学习、认知和把握民族文化知识;载体上要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材建设工作,建立健全“一体互补”的民族团结教育国家教材、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体系。

  第四,强化体验与参与式教育,大力营造和谐共生的民族团结教育生态。要切实营造良好的中小学校园民族文化氛围,做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生态建设,使青少年学生始终潜移默化地浸润在民族文化之中。通过举办民族文化艺术周,组建诗歌吟诵队、舞蹈团、合唱团、书画队、文学社团,通过开展民族知识竞赛、民族文化宣传栏、广播宣传、电视电影等,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民族文化氛围,打造良好的民族团结教育文化生态。要组织开展民族文化调查与体验活动,让学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明确、具体的感性认知,加深学生对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与国情的理性认识和亲身感受,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传承的自觉性和自信心,强化对民族团结的实际认同。

  第五,通过示范引领与策略优化,持久推动民族团结教育的均衡发展。树立典型,让其他学校来学习借鉴或复制成功学校的先进经验是见效较快的办法。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对先进示范学校经验的宣传表彰,并尽力推广示范学校的经验,让更多学校省去摸索折腾,实现与其它学校在民族团结教育上的均衡发展。

  课题负责人:彭寿清

  课题组成员:王希辉 张大友 杨晓峰 黄金 钱金平 冉隆锋 于海洪 雷继红 王代清 莫代山

  【本文是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项目《武陵山片区中小学民族团结教育现状调查与研究》成果摘要。】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