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整体推进干部媒体素养的提升

2016-09-14 09:52作者:张志海  

  干部媒体素养关系到党的舆论导向水准,也关系到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但实践中,干部媒体素养对宣传思想战线强调得多,对经济业务管理领域强调得少,而要真正形成舆论宣传大格局,确立“大宣传”理念,就迫切需要全方位整体推进各条战线、各个部门、各个领域干部媒体素养的提升。

  当前干部媒体素养的实证分析:以某市为例。2015年12月,某市组织部、宣传部、党校、市政府新闻办联合举办了各区县、委办局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及新闻发言人组成的“提高领导干部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能力专题培训班”,培训班学员是该市党委和政府部门面对媒体的各方面的主体力量,展示了主力阵容,基本上能够反映当下干部媒体素养的基本状况,调查问卷的基本信息显示:

  思想上,认识到媒体的重要性,但真正与媒体打交道还是有顾虑。在“应对媒体的能力对领导干部来说重要吗”的问答中,有43.9%认为非常重要,40.9%的认为“很重要”,13.6%的认为“重要”,而只有1.5%的认为“一般”。在“与媒体打交道时会有所顾虑吗”的选项中,56.1%的学员认为“会”,43.9%认为“不会”。反映了大多数领导干部面对媒体时,还是会有所顾忌。

  实践经验上,“接受采访”比重高,但是主动“新闻发布”偏低。在“是否接受过媒体采访”选项中,90.9%的学员“接受过”,9.1%的学员“没有接受过”。在“是否参加过新闻发布会”问题中,66.7%的学员“参加过”,27.3%的学员“没有参加过”。这反映干部面对媒体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媒体找上门来的“刺激——反应型”比例高,主动设置议题进行舆论引导,主动“同媒体打交道”的意识、理念与技巧还是略显不够。

  媒体选择上,重视传统媒体,对新媒体关注不够。学员比较重视报纸、广播与电视的作用。在“平常是否使用新媒体”的选项中,78.8%的学员“经常使用”,还有19.7%的学员“偶尔使用”“基本不使用”;在“所在单位新媒体账号的开通情况”的选项中,还有近30%的单位“仅有政务微博”或“仅有政务微信”,甚至于“没有开通任何账号”。这反映在“互联网+”时代的舆论环境下,不管是干部个人新媒体素养,还是单位新媒体运用还有提升空间。

  国际媒体的认知上,表现为政治敏感性、敏锐性较强,但是脱敏性不够。在“对西方新闻自由的评价是”的选项中,93.9%认为“可以借鉴有益的方面”,6.1%认为“虚伪,走形式”。大多数领导干部对西方媒体还是以包容、开放、自信的心态对待,但是一些领导干部不习惯境外媒体提一些尖锐、敏感、刁钻的问题,脱敏性不够。

  培训效果评价上,认为媒体素养培训有效果,但更重要的还是实践。在“是否参加过与媒体素养有关的培训”选择中,92.4%的学员“参加过”各类媒体素养的培训,但是也有6.1%左右的领导干部“从来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培训对提升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有帮助吗”,57.6%认为“有一定的帮助”,30.5%认为“有很大帮助”。“有一定的帮助”的比例超过了“有很大帮助”,这说明学员参加了各类培训,但培训是一方面,具体实践更重要。

  整体提升干部媒体素养的路径。培训班问卷调查体现了某市干部的个性,但是更多反映了当前党和政府机关领导干部中存在的普遍性、共性、典型性问题,即干部媒体素养的不平衡、不匹配、不适应问题依然存在。为此,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制度设计、平台建构、培训创新、组织保障上全面提升干部媒体素养。

  加强顶层设计,增加制度供给。制度具有整体性特征。领导干部媒体素养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宏观、协同、体系性建构。要由宣传部门牵头,加强领导干部媒体素养的统筹规划、方案设计、沟通协调。要建立制度体系与规范,明确领导干部“出镜”的权力清单、责任清单与负面清单,让干部面对媒体有理有据。要通过制度设计,明确政府舆论引导的主体责任,细化部门分工,设定工作权限,形成操作流程,做到责任明确,工作规范,反应迅速,行动果断,保障有力,效果显著。要对政府职能部门特别是“一把手”充当“第一新闻发言人”作出专门的制度性设计与安排,让“关键少数”面对媒体从过去的自选动作转变为规定动作。进一步完善重大舆情、热点舆情、突发事件舆情的通报预警、联动处置机制,形成互通、共享、合作的工作格局。让各行政管理、行业管理与社会管理部门在做好实体工作的同时,熟悉并了解舆情趋势、新闻热点与舆论关切。

  找准能力短板,拓宽实践平台。其一,“请进来”,补“主动性不够”之短板。要创造机会,如利用重要的政治活动、重大项目及公共政策出台之际,让相关领导向媒体信息通报、新闻发布、政策解读,在与媒体互动中了解熟悉媒体的工作特点与传播规律。要与媒体建立合作、共赢、伙伴关系,主动让媒体参与到政府过程中来,实现政府从“管理”向“治理”的转变。

  其二,“走出去”,补“国际传播力欠缺”之短板。外宣部门要利用自身密切联系境外媒体的优势,让干部更多地接受国际媒体的采访,以提高干部媒体素养的国际化水平,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客观友善的国际舆论环境。要通过培训、考察、实习、挂职、交流等途径提高对国际媒体、世界传播的认识。要鼓励用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其三,“豁得出”,补“危机沟通失语”之短板。良好的媒体素养同样体现为“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突发事件、公共安全、重大疫情等信息发布,负责处置的地方和部门是信息发布第一责任人,要快速反应、及时发声,根据处置进展动态发布信息。主要负责人要带头接受媒体采访,表明立场态度,发出权威声音,优化议程设置,回应公众关切。

  其四,“沉下去”,补“网络群众路线薄弱”之短板。要加强新媒体传播宣传,让党政干部在重视传统媒体的同时,成为善用新媒体的行家里手。要让干部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多在网络空间倾听民意,多与网民良性互动,以提升党和政府在新媒体、新群体中的话语权与亲和力。要推动政务微博和政务微信的全覆盖,探索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技术,提升舆情引导及网上群众工作的精细化、精准化水平。

  坚持问题导向,提高培训实效。培训仍然是整体性增强干部媒体素养的有效途径。问题在于要创新培训理念、方式与方法,要根据形势与任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培训的效能,不能让媒体素养的培训流于形式,或者走过场,甚至于娱乐化。要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传统与优势,加强各级党校、高校、干部培训机构媒体素养培训基地建设。针对干部舆论工作中的不足、短板与薄弱环节,不断充实培训内容,开发培训项目,再造培训流程,创新教学方式。邀请一些媒体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媒体人”“新闻人”来授课。多安排一些实训课程,情景模式、角色扮演课程中要让真记者、名记者,甚至于境外记者走进课堂,多提一些尖锐、敏感问题,多贴近实战,增强干部抗压能力和心理承受力,以提高培训的有效性与针对性。

  加强组织保障,强化责任担当。组织保障是整体提升干部媒体素养的有力保证。组织部门要加大干部媒体素养培训的规划力度,有重点、分层次、系统地制定培训计划,保证那些专业性比较强、关键岗位的同志能够脱产,参加一些“媒体素养与舆论引导能力”的专题培训。要增加干部新媒体、大数据、舆论安全等内容的普及教育、电子教育、网上教育。加强对干部媒体素养的评估、考核,建立干部新闻发言的“容错纠错机制”,并将干部密切联系媒体、善用媒体、回应公众关切、处理突发新闻事件、接受舆论监督、敢于担当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干部能力和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作为衡量新形势下领导干部成熟的主要标志之一。

  (作者单位:上海市委党校)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6年9月12日 第A11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