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大力度提升中央党校课堂教学水平

——何毅亭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6-09-13 15:38作者:何毅亭  

    刚才,党史部副主任罗平汉、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牛先锋、党建部强舸等三位同志分别发言,介绍了本单位教学和教学组织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柳建辉同志通报了2016年春季学期教学的基本情况,并对秋季学期招生和教学安排作了说明。大家讲得都很好。
  从刚才发言中,可以看出本学期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明显的,有不少亮点。比如,通过教学专题和讲题调整,在教学中充分贯彻和体现“新发展理念”。比如,实施“两带来”回应教学环节和讲授式教学“2+ 0.5”模式,比较好地体现了教学相长、学学相长的教学要求。再比如,安排了19场“形势与任务”报告,内容涉及我国内政、外交多个方面,报告人层次高,报告效果提升明显。还比如,通过案例教学研讨交流和中青年教师“课堂互动”培训,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方面扎扎实实做了一些工作,等等。我听到不少学员赞扬中央党校的教学“高、深、实、新、严、亲”,我想这是言之由衷的,也是符合实际的。本学期教学工作取得的成绩,是七部两院和教辅部门精诚合作、团结奋斗取得的。在此,我代表云山校长,代表校委,对大家付出的辛勤劳动表示感谢!
  秋季学期的教学工作,首要任务是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教学。经过这两年探索,我们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主要是进一步明确总书记讲话精神的教学讲什么、怎么讲,特别是怎么深化的问题。云山校长5月16日在春季学期第二批入学学员开学典礼上,系统阐述了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精髓要义,对“为什么深入学、着重学什么、怎么深入学”作了精辟和透彻的回答,对党校深化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教学提出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一个系统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鲜活马克思主义。从秋季学期开始,我们就要研究如何突破“1+4”框架,把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作为一个科学理论体系、作为中特理论最新成果融入课堂。可以先在秋季学期的中特理论体系班和全国党校系统教管班上进行试验,取得经验后再铺开。这是我首先要讲的,是一个管总的要求。
  今天是教学工作会议,关于教学工作的成绩,我就不展开讲了。我想坚持问题导向,集中谈谈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总的说,这两年多我们在教学指导思想和教学安排上认真贯彻中央要求、不断探索创新、坚持与时俱进,课程体系、教学框架、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组织和管理基本是适应的,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是不断提升的,这从学员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来。现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上。我这样说,不是要否定所有教师的成绩。过去有人说,中央党校的教师可以分成三个三分之一,即:三分之一的课讲得好,三分之一的课过得去,三分之一的课听不下去。这也说明,大多数课是讲得好或比较好的。那么,是不是讲得好的课就没有瑕疵了?过得去的课怎样来提高?听不下去的课怎么办?问题出在哪里?老实说,我进课堂听课不多,更多的是听教师和学员反映,也调看一些教学录像,发现问题后做了一些调研。从课堂教学上看,我觉得突出问题主要有三个。
  第一个突出问题,是有些教师会什么就讲什么,没有充分考虑学员需求。了解学员需求,回应学员关注,这是我们教学的基本原则。现在,我们有些教师课堂上自说自话,讲起来很热闹、很带劲,但学员不爱听,或者人坐在那里听不进去。这样的课就是失败的课。问题出在哪里?出在没有下功夫了解学员的需求上。一次课,一个讲题,学员有哪些思想困惑,有哪些需要解答的问题,是应该也是能够了解清楚的,教务部汇总的学员“两带来”问题是一个渠道,备课前找几个学员聊一聊也是了解的途径。但我们有的教师压根就没有想去了解学员需求,认为学员来党校理应就是听我讲的,我讲什么学员就听什么;也有的教师明知学员的需求却没有能力去回答,自己又不下功夫研究解决的办法,难免“王顾左右而言他”。
  第二个突出问题,是讲题变了讲课内容没有变,新瓶装旧酒。我们的讲题,大都是随着理论武装的需要设计的,随着党的理论发展而不断丰富和进行调整的。讲题变了,讲课的内容就应该变,这是一个基本要求。不能以不变应万变,横竖就这么讲。学员来到中央党校,希望听到我们的教师对中央精神最新最权威的解读,希望得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新思路,希望收获新启发新见解。因此,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必须及时更新。我经常翻阅教师们的讲稿,十八大都开过几年了,我发现个别教师讲稿引用的还是十七大的提法。不读文件,也不去了解理论界、学术界都有哪些新观点,不清楚实践发生了什么新变化,搞若干年一贯制,结果只能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第三个突出问题,是理论脱离实际,既缺乏对现实情况的深入了解,又缺乏理论深度。党校的课堂必须理论联系实际,这是我们教学的基本方针。恰恰在这一点上,我们一些教师做得最不够,学员反映的意见也最多。现在的学员高学历的不少,又经过二十年以上的实际工作锻炼,来到中央党校,不管是对理论问题的探究还是对实际问题的解答,一般都有很高的要求。你课堂讲得不好,人家就有意见。我调阅了学员电子评估表的留言,有学员希望增强理论深度、从学理上把问题讲清楚,更多是尖锐提出联系实际不够,这种意见差不多占到三分之一以上。有的说“理论课缺少实例就缺少精彩”,有的说“联系当前实际少”,有的说“研究深度不够,结合实际工作不够”,还有的直截了当地写道:“请老师好好了解中国少数民族具体情况”。当然,有些讲题难度很大,靠一个教师的本事的确勉为其难。对这样的讲题,所在的教研部门是不是组织了集体攻关,主讲教师功夫是不是下到了,我们是不是选对选准了教师?本学期大家都听了两位大领导的报告,张德江同志讲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俞正声同志讲政治协商制度,为什么学员反映讲得好?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理论和实际相结合,这一点很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为了增强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本领,学校加大了挂职锻炼的力度,尽可能让年轻教师有接触一线实际的机会。当然,联系实际并不一定统统都要到一线去,学校也不可能安排所有的教师都去挂职锻炼。去年我组织编写一套“县委书记丛书”,强调一定要联系县域工作实际,政法部教授封丽霞撰写其中一本,我知道她就跟老学员联系,了解县域关注哪些问题,大家怎么看待那个方面的问题。如此这般,写出来的书就很有针对性。所以,关键在于用不用心。学员是最好的调研对象,你利用下班和课余时间就某一个实际问题向学员请教,与你下去搞调研相比既省时又省力,效果又好,何乐不为呢?
  我点的这三个突出问题,是不是抓到点子上了,大家下来还可以讨论。
  二、一手抓改革,一手抓提高,从根本上完善中央党校的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上存在的这些突出问题,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升,说重一点,就是影响了中央党校的形象。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两手抓:一手抓改革,建立健全保证教学质量的体制机制;一手抓提高,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提供必要支撑条件。
  改革会改变现有利益格局,因而会得罪人,个别教师会有这样那样的意见,教研部门工作会不好做。但是,没有竞争,教学上的突出问题就得不到解决,我们的教学就会“不进则退”,难以跟上中央的要求,难以满足学员的需求,难以履行好党校的职责。所以,只有通过竞争,打破论资排辈,打破平均主义,才能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才能使中央党校的课堂展现生机活力,才能赢得学员对中央党校的敬重。能不能推进改革,考验着教务部的执行能力;赞不赞成改革,考验着七部两院的责任担当。改革的举措,我主要谈两个。
  第一,加大讲题竞标力度。中央党校主体班次的课堂,必须严格主讲人进入的门槛,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力量配置资源带来的扭曲,不能再搞这个平衡那个照顾。主讲人必须具备相关讲题涉猎领域的专业背景,对讲题有深入研究和长期追踪。这是硬性要求。不能什么人都上去讲,什么题目都敢开口讲。凡新讲题竞标,原则上需要竞标人提供专业期刊的研究成果。主体班次课堂的主讲人,需提交近两年来该讲题国内学术研究动态和实践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及自己对最新动态的认识和评价。不妨选择一些课程,尝试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调整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在明确和保证各班次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前提下,请学员对听课的收获进行综合评估,将评估结果作为讲题调整和教师调整的重要依据。
  第二,加大末位调整力度。我们是从2010年开始实行末位调整的,当时激活了一池春水,教师不能不好好对待课堂了。那个时候教学平均分是9.2分,定的淘汰线是8.8分以下。时至今日,我们的课堂效果越来越好了,教师适应性越来越强了,平均分已经到了9.4,这个学期的平均分已经到了9.45,低于8.8分的情况极为罕见,末位调整的效果已经体现不出来了。可以考虑,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末位课程调整的分数线由8.8分调至9.0分,并且要严格执行。调整下来的教师,一学期内校内所有主体班次的课都不再安排。严禁对学员评估进行各种方式的诱导和干扰,保证学员能够客观自主地进行评估。如果听到学员反映有诱导和干扰的情况,教务部和学员部核实后给予处理。
  以上这两个方面的改革,不是什么新鲜事,都是过去已经做过或正在做的,不过是根据新的实际再强调一下,真正严格起来。教务部和有关部门要抓紧时间研究一下,甚至可以征求一下各个教研部门的意见,看看是不是可行。如果可行,就实行起来。
  改革的目的是激活教师的责任心,调动教师的积极性。这一手要用好,要从机制上严起来。同时,要着力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对这个问题,我有几点想法,请大家看看是不是可以试一试。
  第一,举办教学辅导讲座。教务部可以定期组织这样的讲座,请公认的校内外名师给全校教师讲,可以是针对一个讲题,组织教师进行观摩研讨;也可以是教学方法辅导,直接面对面地传授备课之道、讲课之术。这是提高教师授课水平的一条捷径。组织这样的讲座,要签到,保证出席率,尤其是那些从末位换下来的教师,必须参加。七部两院出席情况,要在全校范围通报。
  第二,组织教师专题读书论坛。这个想法,是我受两个学员部组织的学员读书论坛启发。我粗略统计了一下,大有书局开门营业后,已经举办了20多场读书品赏活动,场场爆满。其中培训部的大有读书茶座搞了12场,今年7场。进修部搞了5场,今年4场。他们还在育园楼、综合楼教室搞了不少场学员交流活动。出版社也在大有书局搞了几场读书论坛等活动。我参加了不少次,受益很大。我发现教师去得不多,倒是我们有些离退休干部很积极,几乎每次都参加,有的还与主讲人互动。七部两院怎么样呢?我了解了一下,情况很不乐观,读书活跃的部门不多。图书馆里难得看到教师的身影,各个教研部门自己又没有读书交流,那么大家平时都在忙什么?我们一直主张讲课要有学理支撑,学理从哪里来?不就是从读书中来、从思考中来、从交流中来的吗?从下学期开始,七部两院是不是可以组织一些学术交流活动,面向全校教师开放。可以交流读书体会,也可以交流重大课题研究的心得,甚至交流下去调研或国外访学的见闻。通过这样的活动,把教师崇学尚读的氛围好好烘托出来。
  第三,定期组织公开评课。现在,各个教研部门的集体备课制度坚持得比较好。因为部门之间有总评分竞争关系,大家都不敢怠慢,特别是对新讲题和新教师。有的教研部还坚持抓课堂评议,搞课堂现场热评,这很好。是不是可以组织若干次校内集体评课,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最高分和最低分的课,组织各个教研部门的同志坐下来一起评议。哪怕一学期组织一两次也行。七部两院可以多组织部内评课,尤其是部内的低分课程,要好好评一评。好,好在哪里?差,差在哪里?教务部组织了几届全国党校系统的精品课评选,中央党校拿出去的课不是都很过硬,听说有些地方党校的教师不服气,说“中央党校就这个水平啊”。我觉得,公开评课对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会是一个直接而有力的帮助和促进。
  三、各教学相关部门都要切实负起责任
  我们在课堂教学上出现的那些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一个责任心问题。中央党校是一个小社会,大家熟人熟脸,很多问题上拉不开面子。你坚持原则、严格管理,往往就有人对你有意见。(下转3版)
(上接1版)教务部有难处,七部两院也有难处。尤其是七部两院,遇到排课的事这个照顾那个平衡,我听说有的部门连起码的专业分界都不尊重,把讲题分给明知道不可能讲好的教师,这样做怎么行呢?我们还是要把党校的声誉挺在前面,把原则挺在前面。
  七部两院都要引导教师对党校课堂抱有敬畏之心。组织上把高中级领导干部安排到中央党校学习,是很不容易的。一名厅局级干部,一辈子能来中央党校学习的机会屈指可数。学员来中央党校,对我们的教学有很高的期待,对教师有很高的期待,希望听到更好的课,能够真正学有所获,学出坚定和自信。我们的教师应该端正态度,尊重学员,尊重中央党校的课堂,把屁股坐下来,把全部心思用在教学上,下功夫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下功夫备好自己的课,不能辜负学员的期待,不能辜负中央党校教师的称号。态度端正了,其他事情就好办了。
  我们的课上得好不好,与我们学科建设水平有很大关系。我在去年春季学期的教学工作会上说过,要客观认识我们的学科发展水平,把中央党校的学科、专业放在全国范围内好好审视一下,看看我们差距在什么地方,切实采取措施来加以改进。我们搞创新工程,也要求各个教研部门把各个学科状况梳理一下,搞清楚我们在国内处在什么位置,特点和优势是什么,弱项和短板是什么,需要有什么样的改进措施。现在创新工程已经实施了,教务部正在制定2016—2020学科建设规划,七部两院要好好分析和评判一下各自的学科状况,依据中央党校的定位和教学科研任务,找准各自的主攻方向,提出改革改进的方案,确定教研部和教研室不同层面的学科建设目标和阶段性成果。中央党校教师有限,不可能在所有学科所有方向上都领先。是不是可以确定一个这样的学科建设目标,就是在国内学术界和决策咨询领域,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和经典理论方面,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上,确立起话语权、发挥出影响力。这应该成为七部两院相关学科发展的目标,也是中央党校应有的学术抱负。
  我们不能满足于在全国党校系统的龙头地位,不能自我陶醉。事实上,我们有些课程在全国党校系统内部并不是最好的。我们要提高教师水平,要熟悉相关领域国内外研究现状,不加强学术交流是不可能的,不熟悉工作一线的实际也是不可能的。我们一定要走出去,多参加国内外学术界的研讨活动,要能够和学术界对上话。你不了解学术动态,不能站在学术第一线,说怎么怎么提高也是一句空话。以前条件不够,现在有了创新工程支撑,是不是可以更多地开展一些学术交流,参加一些学术活动呢?是不是可以更多地深入实际进行调研呢?我们搞创新工程,不是要搞“两张皮”“三张皮”,要尽可能紧扣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来进行。请七部两院好好考虑一下这些问题。
  另外,请七部两院好好抓一下年轻教师的培养。年轻教师能不能尽快成长,与自身努力有很大关系,与教研室和部班子是不是提供帮助也有很大关系。现在,七部两院教师中,40岁以下的已经占到40%。而且这几年教师退休处于高峰期,2014年退休17人,2015年13人,今年10人,2017年14人,2018年9人,教师队伍已经出现了青黄不接现象。推动年轻教师尽快冒出来,事关党校发展的未来,必须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各个教研部门在这方面各有各的招数,组织部和教务部可以联合召开一个座谈会,大家交流交流,有所推动。
  最后,我想强调一下重视和加强民族班教学问题。中央把新疆民族干部班和西藏民族干部班放在中央党校,是对我们的极大信任。搞好民族班教学,不仅是一个业务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是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承担这方面教学任务的单位都必须认真对待。要重视民族班师资力量配备,各教研部班子成员和教研室负责人都要承担民族班教学任务。这是硬指标。一定要切实加强民族班教师对新疆、西藏发展态势和政策措施的了解与研究,提升民族班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支持民族班教职员工赴新疆、西藏调研,优化教学安排和下班组织,努力培养新疆、西藏班优秀教师和组织员。
  我今天讲了这么多,核心只有一个,就是要想方设法把中央党校的课堂教学水平提升上去。我提出的一些想法,一些意见,有不妥不对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这是何毅亭同志2016年7月13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发表时有删节)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6年9月12日 第A10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