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以工作案例机制驱动培训创新

2016-09-12 09:37作者:孙金阳 王磊  

    国家行政学院培训部经过两年多探索实践,在学员班次上建立工作案例机制,将教学、学习、考核有机结合,进一步促进教学、科研、咨询的有效联动和相互转化。
  所谓工作案例机制,通常由五个主要环节组成:第一是设计阶段。工作案例的主题需要根据班次类型和学员群体特点科学设计。对于专题研讨班,因其培训目的是研究和推动某项工作,学员皆为从事该项工作的领导干部,工作案例的主题自然与培训主题保持一致。但是为了便于讨论分组,可以细化为几个子主题供学员选择。如“某某研讨班…”对于综合性班次,培训目的通常为提高学员的综合管理能力和领导素质,学员来自不同工作岗位,定位共同需求较为不易,那么可以请他们以自己最熟悉的业务领域或领导经历为题撰写工作案例,如“我从事工作中留下最深印象的一件事”。第二是撰写阶段。专题研讨班的工作案例要求较为明确,可在开班前提高要求学员撰写案例,将提交案例作为培训报到的要件之一。综合性班次的工作案例属于开放命题,且综合性班次往往时间较长,可在开班后向学员布置案例撰写任务。为了引导和帮助学员撰写案例,培训部会提出案例撰写要求,如一定要选取自身经历的某个真实事件,可隐去当事主体的相关信息;也会提供工作案例格式模板,规定案例文本分为事件发展经过与结果、背景介绍、经验总结或启示等几个部分。第三是整理案例阶段。学员的工作案例汇总后,由教师、培训设计师组成的项目组将工作案例按某种分类归类整理,如按学科分类、按工作类别分类等,并选出其中具有讨论价值的案例。此阶段虽有一定工作量,但非常有价值,相当于对学员做了全面的学习需求分析,从中可以得出学员们对什么问题感兴趣,遇到过什么问题,哪几个主题是大家共同的关注点,哪几位学员善于反思和总结。根据这些信息,便可有针对性地确定分组讨论的主题及分享人选。第四是案例交流阶段。为每组配备专职教师担任研讨催化师,以结构化研讨的方式组织讨论,针对组内分享的典型案例进行深度剖析,定位问题、分析原因、寻找对策。遴选每组中1—2个案例进行全班交流,并设计出其他小组提问和专家点评环节,使全班学员共享研讨成果并就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交流。第五是后续开发阶段。学员的工作案例既是学员的考核任务,也是他们留下的最珍贵成果。优秀的学员工作案例能进一步开发成教学案例,也能成为科研咨询的线索和素材。
  从实践效果来看,工作案例机制主要满足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以下三方面的创新发展需求。
  按“需”施教,以需求导向完善干部教育培训内容。在培训内容上,着眼于公务员在行使国家治理相关工作时遭遇的“陌生领域”和“疑难问题”,着力弥合公务员培训教学内容相较于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时的相对滞后,以适应形势和任务的不断发展、变化,创新教学培训的内容和形式。
  对于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而言,工作案例机制这种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研究式教学形式,可以帮助干部教育机构有效发现学员工作重心和所思所想,解决教学内容对实际工作帮助和能力提高有限的学员反馈问题,实现对学员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的深度融合,切实提高学员驾驭复杂局面、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完成从适应性学习向生成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转变。
  以“材”促教,以问题导向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方式。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学员通常具备十分丰富的管理经验和专业领域工作经验,有的早已成为该领域和岗位的专家,学习的主要任务是促进自身政府事务管理角色的升级、优化。因此不能简单地进行知识灌输,而需要启发学员借助以往工作经验,将公务员培训内容进行“接近联想、类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最终整合成自己的知识体系来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
  对于参训学员而言,工作案例机制是以分组交流和学员论坛的培训载体,创造学员深入反思、研讨交流和理性思维的学习氛围。工作案例完全是学员自主选择的结果,可以是成功经验的概括,也可以是失败教训的反思。在深度交流和探讨中,不断促进知识领域和岗位工作的互联互通甚至新老同志的专题交流,充分发掘不同地区、不同岗位学员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深度探讨,帮助学员形成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具体工作方法,引领战略思维、大胆创新、积极作为的工作作风和价值导向,实现学员角色的多元化、丰富化。
  “教”“学”相长,以成果导向优化干部教育培训队伍。从建国初期至今,我国的领导干部群体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是年龄结构更趋合理、领导能力不断提高;二是他们的知识结构更趋全面、学历层次逐年增高。已经不再满足于清晰介绍理论演变过程中每个阶段的推进、修正和发展的学理性教学,不再满足于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的简单描述。因此,干部教育培训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提高:既要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和理论功底,又要熟谙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以及重大战略部署;既要了解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又要掌握来自社会基层和广大群众的真实情况和思想动态;既要设计完备的教学内容和逻辑架构,又要熟练运用公务员培训的方法和技巧以针对不同对象、不同专题和不同内容采取灵活有效的培训方式和手段。
  对于授课教师而言,工作案例机制从根本上对教师与学员的关系进行了相对复杂的重新建构。首先,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培训形式,有助于弥补干部教育培训机构的多数教师一直从事教学研究工作、相对缺少从事相关政府工作经验的短板。在层层递进的互动过程中,可以规避过于学术化的研讨题目和教学内容,使教师接触并了解学员所思所想和实际水平,通过分析体会具体工作过程和问题原因,在教学双方共同的学习研究和交流互动中找寻合理化解决方案,实现专家型引导的培训效果。再者,工作案例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准备形式,有助于教师的新课程开发和科研成果的转化。教师在以后的授课过程中可以精选往期学员工作案例为基础范本,通过分析产生问题的根源,评价当时的问题解决对策,剖析本案例中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等,在发问和释问中梳理出一套科学思维方式,获得思想上的启发和理念上的更新,甚至可以从案例本身抽象出来的深层次的理论经验和科学规律。这样一来,既可以使得课程使用案例更加典型、本土化,使得培训内容更“接地气”;又可以降低科研成本、丰富教学内容和方式,使得培训更加具有研究性、灵活性和互动性。其次,优秀案例将作为研究资源推荐给学院研究部门,以便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总结经验,有的甚至最终形成决策咨询件后提供给相关部门作为参考。再次,工作案例机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考核方式,有助于规范、增强、提高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成为学员完成培训任务、管理监督和激励约束的重要依据。公务员培训的考核标准并不主要局限于对知识掌握程度的考察,而是应该从公务员的职业精神入手,强调公仆意识的培养,强调正确的群众观、权力观和责任感的巩固,强调实际领导能力的提升,强调从政府管理相关理论到政府事务实践的融会贯通。
  学员工作案例机制的有效实施需要几个方面的保障:一是科学的设计。二是组建项目组,明确角色,分工协作。三是提供各种工具,协助学员降低撰写工作案例和交流研讨的难度。
  当然,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工作案例机制需要干部教育机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协同配合,例如在教学设计之初要研究组成专家工作组并制定工作流程和规划时间,在组织实施阶段要给学员进行工作案例机制专题介绍等等。对于程序设计、配备师资(分组交流时引导,全班交流时点评)、方案准备、培训组织、培训实施和后续科研工作要有科学定位、规划和分工。一般来说,在专题性班次上,工作案例机制着重于教学补充,以发挥学员岗位相对专一的优势,达到对某一主题的深度挖掘和研讨;在综合性班次上,工作案例机制侧重于平台搭建,以发挥学员岗位多元化的优势,达到多视角多层次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效果。规划时还要注意不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教学设计模式,要保留一定的延展性。经过这几年的实践总结,在3周以上的班次实施效果会比较显著,因为可以使学员有足够的撰写时间,使教师做充分的教学准备。


  (作者单位:国家行政学院)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6年9月12日 第A10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