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报》:增强互联网时代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2016-08-30 14:43  

  从培训者的角度来说,互联网时代最突出的特征也许就是:信息来源特别宽泛,信息传播特别快捷,信息分享特别便利。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好处,比如说收集资料、查找材料非常方便,但也给我们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作为领导干部,学员们本来就见多识广,互联网更是给他们装上了信息的翅膀。你讲个什么观点,也许学员早就知道了;你引用什么材料,学员马上在电脑、在手机上搜索它的出处,看你是从哪里搬来的。在这种情况下,要追求干部教育培训的有效性,党校教员该怎么办?我们认为,应做到以下“四个注重”。
  第一,注重对理论经典的扎实把握,做经典的研读者。网络时代知识快餐无所不在。微博、微信及各种搜索引擎上的信息,往往都属于快餐性质。这些信息对教员来说方便快捷,对学员也是一样。得来越容易的信息,价值有时越低廉。物以稀为贵,无人迹处有奇观。大家都看微博、微信,你看纸质图书,阅读经典著作,你看到的东西,就有可能是相对特别的、别人知之较少的。所以,不能满足于便捷获取网络快餐,要注重对理论经典的深度研读。研读,就是要用心下一番理论联系实际的功夫,包括“向自家身心做功夫”,而不仅仅把人家写下来的文字用眼光扫描过而已。要通过研读,联系自己工作实际、思想实际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探讨问题解决之道;要通过研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成自己的逻辑框架,掌握科学的理论武器,这是我们的看家本领,也是我们的底气所在、优势所在。
  第二,注重对网络信息的刻意挖掘,做自觉的“网格员”。所谓“网格”,就是善于对网络信息下“格物致知”的功夫,对网络上真真假假的东西,能辨析清楚、看得深透。网络信息也并非完全不可取。用得恰当,也可以有良好的效果。关键是不能简单转述(广西区委党校针对学员所作的调研结论是:学员往往非常反感教员只是简单转述网络上的信息),而要探究大家看到的现象背后的根源、本质与规律。“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从外表看不进,听不到的东西,才是本质、真相,才有价值掩藏其中。因此,必须有意识地培养看看不见的地方、听听不到的声音这种能力。是否具备这种能力,在未来极为重要”。
  第三,注重对自身阅历的充分利用,做生活的有心人。自身阅历往往是鲜活而富于个性的。个人经历当然有它的局限性,但是我们可以试着从中提炼出有普遍意义的、让人产生共鸣的东西。广西区委党校公共管理教研部建立经常性的“新悟汇”学习交流平台,就旨在促进大家注重对自身阅历的充分挖掘、利用,做生活的有心人。“新悟汇”中的“新”即新鲜、新颖的,“悟”即领悟、感悟,“汇”即汇合、汇集。“新悟汇”学习交流平台就是不定期地将大家工作、学习、生活(包括教学科研、实践调研、理论阅读、挂职锻炼、跟班学习等等)的新鲜感悟汇集到一起,进行经常性的交流、分享,实现思维共振、智慧增值。自2013年上半年创立以来,“新悟汇”学习交流平台有力地促进了教师在工作、生活中做有心人,更加有意识地多观察、多思考、多提炼、多总结,促进教育培训整体水平的提高。
  第四,注重对干部学员的深层触动,做实践的促进师。不能仅仅满足于给学员讲道理,要努力推动学员去践行做人为官之正道。党校教育培训,一定要有“钩子”、有“思想闪电”,即能够深层触动学员心灵的东西。一旦被思想的闪电彻底击中,人与人之间便会显现出极大的不同。党校教育培训应当特别注重这方面的挖掘。“在电脑时代,课程中一切资料性、记忆性、常识性的部分,学生自己就能讲得很好,因此不应该继续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一门好的课程是生命与生命的碰撞,第一种碰撞发生在古人和今人之间,第二种碰撞发生在你们和我之间,第三种碰撞发生在你们相互之间。这3个方位的碰撞构成了一种风生水起的文化现场,每个方位都因碰撞发生了改变”。当然,要通过教育培训改变人,推动学员实践为官做人之正道,首先自己要相信那些正道,并努力践行正道。培训课堂上的好多话,都不应当只是说给别人听的。专门说给别人听的话,别人往往也是听不进去的。发自内心,方可真正打动人心。言不由衷,势必以空对空、徒劳无功。


  (作者单位:广西区委党校)

本文选自《学习时报》2016年8月29日 第A10版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