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于社会转型的现阶段,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在多个领域中出现,也在影响着广大民族干部。为克服历史虚无主义对民族干部的影响,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发展与稳定,应重视并加强对民族干部,特别是青年民族干部的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
加强民族干部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现实紧迫性。第一,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历史虚无主义为“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以及民族分裂活动提供思想理论支撑,而社会转型时期转型带来各民族之间、区域之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错综复杂的矛盾,也给历史虚无主义以可乘之机。据此,抵制历史虚无主义恶劣影响,是民族干部需要面对的严峻考验。第二,历史虚无主义影响民族干部的思考和判断。历史虚无主义打着科学的外衣,以历史上多次融合为依据,瓦解中华民族内部向心力,破坏中国主体民族自信心;挑拨各民族关系,制造民族隔阂、民族纠纷。苏联和南斯拉夫解体惨痛的历史教训之一,就是干部对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念的错误认识。第三,历史虚无主义的泛滥与某些民族干部的态度暧昧有很大关系。在深化改革的现阶段,一些民族干部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理想信念发生动摇或丧失,价值判断和历史观出现问题。这就导致他们立场不坚定,判断有偏颇,对历史虚无主义缺乏警惕性,即使意识到危害性也不敢有鲜明立场,不敢旗帜鲜明地亮剑,不顾党和人民的利益,助长了歪风邪气。
民族干部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任务繁重,民族的核心问题是认同问题,需要认清其本质,分析其危害。具体来说,一是把握宏观层面:使民族干部深刻领会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战略思维和辩证思维,牢牢把握党和国家历史发展的主题、主流和本质;正确对待党和国家历史发展中的挫折和曲折;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引导民族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和民族观,凝聚各民族人民的意志,实现民族大团结。二是精准具体问题:向民族干部讲清党领导少数民族革命、建设和发展史,揭露和批驳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下产生的各种谣言和谬论,从中华民族的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逻辑中得出科学结论,捍卫与强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深刻理解并且讲清楚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即“八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的科学内涵,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加强民族干部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基本思路。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着重加强对青年干部的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把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与加强青年干部成长观教育相结合,着力提高青年干部的党性修养,学习更多党的宝贵经验和优良作风。在反对历史虚无主义这一大是大非问题上,使青年干部的态度鲜明而不含糊其辞,更不能退避三舍,而要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教育青年干部心存敬畏,不能允许干部在错误思潮面前麻木不仁、明哲保身,把敢不敢站出来旗帜鲜明地捍卫党和国家的利益,作为对青年干部政治立场、理论品格、水平能力的重要衡量标准。第二,开展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专题培训。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应加大宣传和引导力度,营造重视对民族干部进行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的良好氛围,纳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计划。结合民族干部的特点,紧扣反历史虚无主义的中心任务和迫切需求,精准设计内容和形式,制定总体规划,聚焦主要目标,整合项目、课程、资源。通过专题培训,使民族干部从中悟出道理、汲取经验教训、得到启迪。紧密联系民族地区的历史实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突出重点项目、特色课程,打造精品班次,扩大民族干部反历史虚无主义教育品牌影响力。第三,强化中共党史教育和民族史教育。做好党史、国史和民族史的学习研究,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抵制、批判非常有益。党史、国史和民族史的课程应成为民族地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等干部培训机构的必修和主干课程,不能弱化和边缘化。通过总结党领导少数民族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经验,宣传党的民族和统战政策,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让唯物史观真正在每个民族干部头脑中打下深刻烙印,使反历史虚无主义成为一种价值取向和自觉追求。
(作者单位:辽宁省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