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形势下应深刻认识、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

2016-12-19 10:04来源:中国民族报  作者:包桂芹 盖守丽 金炳镐  

  我国的民族工作,是在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指导下,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发展规律,明确认识和全面把握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坚定地坚持和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和措施来不断地推进的。

  一、坚持和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工作、新中国的民族工作,一直是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进行并取得辉煌成就的。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也是不断与时俱进的。毛泽东在领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过程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成为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的理论指导。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在不断发展创新中与时俱进,我国民族工作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邓小平在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继承毛泽东民族理论,开创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布局,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坚持“四个全面”宏大战略,坚持“五大发展”理念,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发展,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依据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长期性、复杂性和极端重要性,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科学分析民族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特点,深刻阐释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和民族区域自治等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战略思想和重大理论观点,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包括八个方面:一、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二、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四、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五、加快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六、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七、重视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八、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特别值得强调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许多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民族理论观点。比如,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的内涵、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科学内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民族平等是新中国的立国之本之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工作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反对民族歧视或变相歧视、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

  中国特色民族理论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以及改革实践的产物,这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民族理论一脉相承,而又根据中国实际与时俱进、不断丰富的,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具有科学性、实践性、继承性、创新性等鲜明特点,是我国民族工作的指导理论。

  二、坚持和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  

  在中国共产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指导下制定的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政策,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作,特别是新常态下我国民族工作的依据。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民族工作关乎大局,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特别是在2014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科学分析民族工作的新的阶段性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新观点、新措施。比如,强调民族平等是新中国的一项立国之本,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之一)、生命线,要求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来做;强调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党民族政策的源头,我们的民族政策都是由此而来、依此而存;强调民族工作“五个并存”的新的阶段性特征,必须牢牢把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正确政治方向;提出了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思路;强调要做好“四个方面、八个重点”的工作,发挥好中央、发达地区、民族地区的三个积极性,对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区实行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强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持续发展能力;强调重点关注民族地区民生、基层、就业和教育,重点加强基础设施、扶贫开发、城镇化和生态建设;强调优化转移支付和对口支援体制机制,不断调动民族地区的内生潜力,不断释放民族地区的发展潜力;强调民族地区推进城镇化要与我国经济支撑、重要交通干线规划建设相结合,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结合;强调搞好扶贫开发,重点抓好特困地区和特困群体脱贫;强调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难度较大,必须加快发展,实现跨越式发展;强调大力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为民族地区发展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同时,增强文化认同,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等等。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民族政策新理念、新措施,指导新常态下的民族工作取得了新的伟大成就,体现着以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也体现着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的主题;还体现着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坚持和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的民族工作举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思想。这些新战略、新布局、新理念,指导了新时期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推进,也引领了新常态下的民族工作实践,开创了民族工作的新局面。

  第一,“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协调推动新常态下的民族工作。党的十八大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布局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新常态下,协调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关系是相互影响、互相作用的。要实现二者的良性互动,要牢牢遵循“经济建设是根本、政治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灵魂、社会建设是条件、生态文明建设是基础”的这一纲领原则,推动实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政治民主、文化繁荣、社会和谐和生态秀美的全方位协调发展。

  第二,“四个全面”战略全面引领新常态下的民族工作。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把“四个全面”定位于党中央的战略布局,使党和国家事业的战略方向更加清晰,也全面引领了新常态下的民族工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新常态下民族工作指明了奋斗目标,让小康社会惠及到中国的每一个民族,实现全民族的小康;全面深化改革为新常态下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动力,让改革深化到民族事务的每一个领域,实现民族事务的“全要素”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为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确立了法治保障,实现民族工作法治“全覆盖”;全面从严治党为新常态下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切实担负起民族工作的主体责任,实现党对民族工作的“全方位”领导。

  第三,“一带一路”战略明确指出民族地区工作的定位及发展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明确了民族各省区在“一带一路”中的定位及对外合作重点方向。“一带一路”战略将会对民族地区的开放发展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进一步发挥民族地区自身区位等内在潜力和优势。

  第四,五大发展理念全面指引民族地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五大发展理念”,即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这一新的发展理念,为广大民族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指明了发展的路径。

  四、全面把握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的基本发展规律  

  民族问题是非常复杂的社会问题。因而要分清什么是民族问题、什么不是民族问题,应当是什么问题就按什么问题处理,讲政治原则、讲政策策略、讲法治规范。那种把多民族当作“包袱”,把民族问题当作“麻烦”,把少数民族当作“外人”,企图通过取消民族身份、忽略民族存在来一劳永逸解决民族问题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第一,我国现阶段民族问题集中表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求加快发展经济文化事业。在现实中,我国现阶段的民族问题,往往表现为经济问题与政治问题交织在一起,现实问题与历史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交织在一起,国内问题与国际问题交织在一起。这是现阶段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特点。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一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总前提,也是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要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贯穿到民族工作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中央权威和政令畅通。  

  二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总道路,也是根本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也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唯一正确方向,必须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动摇、不偏移。

  三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必然要求。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最高利益所在、各族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党要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我们必须把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作为一项基本要求贯穿于民族工作中,坚决反对一切民族分裂活动,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四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民族平等是新中国立国的根本原则之一。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是中国共产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的基石。新形势下,我们必须确保各民族享受和履行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

  五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新形势下,要做到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六是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立场。我们党一贯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关键”。必须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团结进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核心所在。

  七是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战略任务。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必须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思想;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关键是要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培育文化认同观念意识。新形势下的民族工作必须要把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作为战略任务来抓。

  八是坚持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保障。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必须坚决维护宪法权威和法律尊严,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民族问题的能力,更好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全面依法治国,把法治贯彻到民族工作的每一个环节,实现民族工作法治“全覆盖”,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将为解决民族问题提供根本保障,将为新形势下开创民族工作的新局面提供保障。

  总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八个坚持”,内涵丰富,涵盖了中国共产党关于民族问题的基本理论、政策、制度、法律等各方面,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领域,逻辑紧密,相互关联,根植于中国的实践经验,是完整的理论体系,是新形势下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

  五、全面把握我国民族工作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理论和方针政策是正确的,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正确的,我国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同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实行对外开放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民族工作也面临着“五个并存”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为我国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在对内和对外开放条件下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特别是1992年开始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加快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使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同时,由于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基础条件差、市场经济起步晚、贫困人口多、城镇化发展不平衡等,民族地区面临按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艰巨等挑战。 

  第二,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和发展低水平并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民族地区在党和国家的对口支援政策、沿边开放政策、对内对外全方位开放政策、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政策、扶贫政策,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大力支持和引领下,在民族地区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团结奋斗下,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势头迅猛,成绩卓著。同时,由于自然的和历史的等原因,民族地区整体上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低层次,经济发展基础差、社会发展水平低、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困难较多。所以,民族地区经济加快发展是在低水平发展层次上运行,发展速度与发展质量并不协调,总体上与东部地区发展绝对差距拉大、民族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拉大问题突出。

  第三,国家对民族地区支持力度持续加大和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仍然薄弱并存。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陆续制定和出台了内容丰富、覆盖面宽、含金量高的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重大政策,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持续加大、项目扶持力度逐年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年加大等。同时,新中国成立以来,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方面发展起点低、历史欠账多,重视和投入不足。目前,民族地区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还很薄弱。

  第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趋势增强和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上升并存。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新阶段,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发展和完善,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民族交往的范围和频度急剧加大、民族交流的广度和深度迅速增强,民族交融的趋势日益明显。同时,随着民族间经济文化交往交流的增多和城市中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增多,涉及民族因素的矛盾纠纷和民族关系中的不和谐因素也有增多趋势。

  第五,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成效显著和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多发并存。改革开放以来,在党和国家与时俱进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指引下,我国反对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暴力恐怖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边疆地区总体稳定,民族地区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同时,我们应该看到新形势下局部地区暴力恐怖活动活跃、暴力恐怖事件多发的特点。我们要准确把握当前我国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重视民族工作面临的新的机遇和更多挑战,以更高要求做好民族工作。

  综上所述,做好我国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关键,是深刻认识并全面贯彻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这是新常态下民族工作的理论指南,也是政策依据。同时,推动民族工作要依靠两种力量,一种是物质力量,一种是精神力量。要解决好民族问题,物质方面的问题要解决好,精神方面的问题也要解决好。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各有各的作用,物质层面的问题要靠增强物质力量来解决,精神层面的问题要靠增强精神力量来解决。

  【基金项目: 本文系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2015年项目“习近平民族工作思想研究”(2015-GM-173)、2011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一般项目(项目编号“11YJA720001”)阶段性研究成果。】

浏览次数: